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黎巴嫩 (電影)

黎巴嫩
圖片來自qq

黎巴嫩》 是2009年由以色列導演山謬·毛茲所執導的首部電影,並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是第一部獲得該獎項的以色列電影。

劇本是根據導演年輕時參與第五次中東戰爭時的經驗所啟發的[1][2],全片視角侷限在一個坦克車內,塑造封閉緊張的戰場氣氛,外國媒體認為它帶有強烈的反戰思想,在以國也引起許多爭議,不過該片在以色列奧斯卡獎一共入圍了十個獎項。

目录

剧情简介

1982年的一天,黎巴嫩战场上来了四名年轻的坦克兵,他们独自驾驶着一辆坦克驶进了一个平民村庄。这四名年轻的士兵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甚至连驾驶坦克也是刚刚学会的。在这个村庄里,他们的任务是配合地面作战部队清除那些看上去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恐怖分子。 他们的指挥官是贾米尔,在他的指挥下,这次行动的要点是“快速、简单”。然而当坦克进入村庄那一刻起,这次的任务就不那么简单了。他们和地面部队失去了联系,毫无作战经验的坦克兵们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跑乱撞。一次简单的军事任务也就变成了屠杀。

影片评价

在《黎巴嫩》中,导演塞缪尔·毛茨用极其简洁、凌厉的镜头语言表现了以色列在1980年代同黎巴嫩的战争留给一个年轻坦克兵的心理创伤,表现了战争对人的异化、对人性的摧残。影片没有把过多的篇幅放在政治背景上,而是着重表现了一个士兵的“个人成长史”。影片的大部分镜头都发生在幽闭、狭窄的坦克内部,面向外界的唯一出口就是有一个十字准星的瞄准镜。导演借用这种独特的视角表现了战争的没有种族、没有人性,只有猎杀的本质。(1905电影网评)

參考文獻

  1. 'Lebanon' wins Golden Lion at Venice. RTÉ. 2009-09-12 [2009-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7). 
  2. Erlanger, Stephen, 'Lebanon', Samuel Maoz's Tank's-Eye View of War, The New York Times, July 30, 2010 [August 3,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