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黄龙山(湘鄂赣交界山脉)

黄龙山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是湘、鄂、赣三省的天然屏障,风光迷人的旅游胜地——山川深重,钟秀奇多。

黄龙山东麓的黄龙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源地,黄龙宗拥有信徒从多,对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均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黄龙山自古就是吴之头楚之尾,如今则是湘鄂赣三省的天然屏障和自然分水岭,因其山幽林静,向来为佛道所钟情,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信徒遍布世界的黄龙宗就诞生在这里,至今还有日、韩的黄龙后裔组团到黄龙来拜谒祖山祖庭,而黄龙的特殊区位、原始植被、秀丽风光、奇峰异石、天然温泉,更是被世人誉为江南的香格里拉。[1]

  • 中文名称:黄龙山地理
  • 位置:湘鄂赣三省交界处
  • 开放时间:全天
  • 门票价格:免费
  • 著名景点:龙王峰、龙湫池、试剑石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城市: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目录

简介

黄龙山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在江西修水黄龙乡境内,山北为湖北通城,属幕阜山脉(江西庐山,湖南天岳山同属此山脉),主峰只角楼,伴随着雄伟挺拔的黄龙山而闻名遐迩。立足幕阜山顶峰黄龙山上的龙王峰,只角楼,极目远眺,湘、鄂、赣三省尽收眼底。这里山清水秀,风光宜人,有多处名胜古迹,令游客流连忘返,自然风景秀丽,系幕阜山脉的主峰,以山雄、景奇、木丰、水美的自然观而著称,被誉为湘鄂赣‘的香格里拉”,同时其历史底蕴厚重,影响深远。黄龙山是几百万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的产物,属褶皱断块山。黄龙山自古未遭人为破坏,至今一派原生态、纯自然的原始风光,自然景观大小难以胜数,黄庭坚、苏东坡等历代达人贤士题诗赋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章石刻,又为其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历史内涵。景区内曾被历朝三次封赐的祖庭黄龙寺至今犹存,香火兴旺。

南宋慧南(详见《中国名人大辞典》)大师开创黄龙一宗,使黄龙寺(位于江西修水黄龙乡白桥村)成为宋代江西四大丛林之一,中国禅宗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源地,举世闻名。从隋朝开始一直成为宗教与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深受黄龙宗影响的日本佛教界,经常专门派人前来拜谒黄龙祖庭。黄龙山蕴藏丰富的常年不低于70ºC的温泉,具有很好的药用功效。为方便游客,景区建有多处风格别样的休闲避暑山庄和温泉洗浴场所,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之选。 每年3月举办的黄龙山登山节和黄龙寺特定的佛事节庆活动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景区内主要景观有:龙王峰、龙湫池、试剑石、鸣水瀑布、黄龙寺摩崖石刻、刘磐墓、犀牛望月、石田三亩、泰清温泉、玉皇殿、石龟问松、八卦石、鲤鱼朝天等40多处。 [2]

主要景点

黄龙山位于幕阜山北麓,距通城县城东南方向40公里处,东西走向,绵亘百里,巍娥高内峻,主峰只角楼海拔1528.3米,总面积为55平方公里。黄龙山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自然保护区。该地区旅游区域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三区”,即黄龙中心旅游景区、天岳关旅游景区、只角楼旅游景区、凤凰翅旅游景区。现就“一心三区”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只角楼景区

黄龙乡——平等公路以北,牮楼嘴——只角楼石台阶路以东,以湖北与湖南、江西交界的山脊线为界线。线该区分三个景区:三省景园、轩辕景区、农牧景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

三省景区

位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的地方,以三省的交界点为中心,在湖北境内形成面积约1000亩的山脊观景娱乐区。该园位于三省交界地段,站在界碑处,体验一脚踏三省的感觉,让人倍感兴奋,同时可远眺华中三省的旖旎风光,如天高气爽还可远望洞庭鄱阳二湖。一年四季三面胜景各不相同:往湖北方向远观平等高山牧场,牛羊成群,农庄掩映在崇山绿树草坪之间;往江西方向,近处一座山峰悬崖峭壁,山势险峻而优美,自然让人联想到与江西的庐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往湖南方向,一条绿色大峡谷直冲远方,两边山体上万条绿色沟壑并排奔腾而下,汇于谷底。待傍晚时分,云雾缭绕,华中三省天上龙脊若隐若现,山脊上地势开阔,森林茂密,奇峰怪石构成了该景区的又一大亮点。如:神龟驮经、玉女抛梳、不二法门等,相传葛稚川曾在此修炼,结庐名“云巢”,遗留有炼丹所用的石槽、石钵等。

凤凰翅景园

该区域原始自然风貌保存良好,古朴素雅,风情浓郁,凤凰池山峰高峻,山顶平圆且积水,有如天池常年不竭,相传周朝时有凤鸣于此,登其峰可远眺洞庭湖美景,又可享受山水的灵犀。凤凰池峰南有溪流集山水倾泻而下,飞瀑喷雪,蔚为壮观,其下水潭深不可测,名曰老龙潭。附近还有应声石、漂水岩、赛牛等不出栏等景点,景观奇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凤凰台景园

该区域古树名木众多,森林资源保存完好,原始藤架,参天古树,人工林相整齐,植物树木种类繁多,环境偏静,面积广博,更有自然神奇的高山湿地,比较适合科学考察探幽。

龙王峰

位于黄龙山顶部,海拔1511米,驻足峰巅,环览群山,脚下云飞雾走,天高气爽之日,放眼西眺可观洞庭碧波,极目东望能见鄱阳湖光,令人心旷神怡,如入仙境

黄龙寺摩崖石刻

黄龙寺为历代文人骚客所咏颂,亦有珍稀手迹传世而存。江西诗派诗祖黄庭坚亲笔手书有“灵源”、“黄龙山”、“法窟”等。众多的石刻,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湫池

见方的水井。亦即石马龙王井。井水清甜,终年不涸,《义宁州志》载“山顶有龙湫,中有黄鱼二尾,能致风雨”。黄龙山因此而得名。

黄龙山风光

景观

走进黄龙山,这里的原始生态、天然地貌、奇峰异景会让你目瞪口呆、惊喜莫名,这里空气清新、流水清澈、树木繁茂、禽兽满山……这样一方净土、人间乐土、世外桃源,竟然存留在人烟稠密的江南水乡,当真是一个异数。

黄龙能有如此原始的生态、奇丽的景观,究其原因,首先得益于黄龙山山势陡峭、垂直落差大,不适宜人类生活,现实中黄龙山海拨800米以上,是根本看不到人烟的,远离了人类的践踏与破坏,是黄龙山原始风貌能硕果仅存的主要原因;其次黄龙山三省交界的特殊区位,距任何象样点的城市都在200公里以上的闭塞条件,使黄龙山长久以来成为世人遗忘的角落,得以独享清静、独自悠闭,使黄龙有幸远离了“粉黛”的浸染,脱离了“铅华”的污浊,免遭了人为的雕饰,保持了她青衣素面的天然面目。

黄龙山的景观更是奇特诡异,到了黄龙,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鬼斧神工,天设地造等类似的字眼。这里有栩栩如生的金鲤承露,有神灵活现的石龟间松,有维妙维肖的蛤蟆石,有恍然如真的营盘幕,有叹为观止的耸天石瀑,有惊心动魄的试剑石,有天设地造的玉女穿梭,有今古奇观只角楼、令人心驰神往的云之巢、人间少有的石田三亩、惊天动地的黄龙四重瀑,更有神秘的八卦图、诡异的不二法门、自然奇观寒牛不出栏…… 总之遍布黄龙的一百处自然奇景,不仅能让你心旷神怡、神魂颠倒、心喜若狂、留恋忘返,其饱含的历史成份与人文内涵更会让你心旌动摇、感慨万千、唏嘘不止。

“幕阜行观南北地,峰尖坐看东西州”。占地100多平方公里、海拔1500余米的黄龙山,由于独立千仞,是登高望远的绝好去处,重阳之季,秋高气爽,黄龙之上,望得见万里长江的白帆点点,鄱阳洞庭的波光粼粼。东西走向的黄龙山,由于峰峦叠障,树木葱郁,加上地处亚热带中部,雨量充沛,因而溪涧密布,瀑布丛生,是修江、汨罗江、隽水三河的发源地,因此黄龙山自古就有“一山观两湖,一水发三江”之说。 黄龙山素以清静旷远、山高林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而著称,不仅是观光旅游的上佳去处,而且是修身养性的天然福地,所以自古为佛道所钟情,山上道观寺庙众多,只角楼的云巢,就因为东晋著名的道士葛玄在此修身炼丹、并成仙升天而名扬天下;东麓的黄龙寺更因为开创了有世界影响的黄龙宗,而被古今传颂。至今山上还有黄龙寺、回龙寺、三清宫等香火不断、钟鼓不绝。

黄龙山除遍山奇特的石景外,植被也很有特点,层次分明,山下是阔叶乔木,山腰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再上是耐寒的矮曲林,山顶为寒地草甸,草甸中稀有的树木则株株龙盘虬曲,比盆景还赏心悦目。南侧山坡清一色的杜鹃,俱在二米左右高,蜿蜒几十里,每到春暖花开,漫山灿烂,香动三省。山上珍贵树竹、珍贵药材、天然水果繁多,而且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华南虎、穿山甲、云豹、白鹇等。黄龙山气候独特,南承暖气,北御寒流,冬春之交,南面山花盛开,北有冰凌积雪,所谓“涧深春积雪,岩幽夏无暑”,实为天然的避暑胜地。

文化

黄龙山不仅山川秀美,景色奇特,而且历史渊远,文化厚重。相传大禹治水就曾登此山,并勒石铃铭,山上多存历代道痕佛迹,至于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赋联,更是不可胜数,仅黄庭坚的石刻手迹就有十多处,如“黄龙山”、“法窟”、“三关”等,古代遗迹如观音井、三塔嘴、灵源桥、僧浴池、上天梯等也有很多,此外,山南天岳关作为抗日时期天岳关特别区政治局所在地,有国民党修建的抗日无名英雄纪念碑,上有蒋中正手迹“气壮山河”,山北清代所建的苦竹岭石卡,其侧巨石上蜀人杨汉域率兵破倭的记事仍历历在目。当然,最有影响的,还是信徒遍天下、跻身禅宗七宗之一的黄龙宗了。 自唐乾宁年间(758—759)年超慧创建黄龙寺,降伏吕洞宾为侍客童子,黄龙寺就名声大振,只是其经宗经超慧、海传、至愿三代即绝,五代战乱更是废为民居,虽然唐、宋曾三次敕封,但黄龙寺空有“三敕崇恩禅院”之名,直到宋英宗治平二年,洪州太守程公孟敦清临济名僧慧南入主黄龙,创立黄龙宗,黄龙寺才名至实归、丛林侧目。 慧南,俗姓章,江西玉山县人,11岁出家,先拜靖安县宝峰寺云门宗怀澄为师,后学衡山福严寺临济宗匠石霜慈园,得印可后先后住持永修同安寺、庐山归宗寺,晚年住持黄龙至园寂。慧南在黄龙,“传石霜之印,行临济三命”,创“三关”说教,开说话禅先河,赢得“三关陷虎,生断十方”之美名,自成一宗,名动天下,声振丛林,被奉为一代宗主、黄龙祖师。慧南之后,黄龙更是高僧辈出,弟子及再传弟子则“横被天下”。 据说慧南得法弟子83人,俱为名山大寺的住持,而且这些高僧与朝庭权贵如宰相王安石、张商英、张浚、周必大和权臣徐俯、韩驹、李邴、张九成、郭功甫、张镃及名儒三苏父子,黄庭坚、杨时、吕本中等相交厚,其中黄庭坚、苏轼、张商英更是黄龙的大居士、方外大弟子,可见当时黄龙寺的影响之盛,黄龙也正是在他们的扶持与倡导下风行全国。 在黄龙宗风的巨大影响下,高丽国师坦然欣然奉佛,皈依在黄龙五世育王介谌门下,坦然嗣王位后黄龙宗在朝鲜传播日广;而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则拜黄龙第八世虚庵怀敝为师,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学成回国,即被升为僧正,更是在日本大倡黄龙学术,使黄龙后裔遍布日本全国,至今还有黄龙宗支派15个。黄龙宗通过日、韩传至东南亚,又从东南亚远播欧洲美洲等地,使黄龙宗成为信徒遍布全球、影响遍及世界的大宗派,在佛教界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另外,作为吴头楚尾的黄龙山,自古就经受了两国文化的激烈碰撞,如今更是三省互通婚姻、三省共用方言,兼收并蓄的结果是在湘鄂赣边区、以黄龙山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黄龙文化,这是修水文化异于我市其他地方的一个突出特点。黄龙文化不仅蕴育产生了象黄庭坚、陈门五杰等文化巨人,为修水赢得了“文章奥府”之美名,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时空里,还将继续造就和影响修水文化的品位与走向。

开发

自1998年6月,日本东京驹泽大学永井政之教授率团来修水黄龙山寻根礼祖为开始,日本信徒来黄龙山觐礼祖山祖庭的已有好几拨了。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厌倦了都市的喧嚣,崇尚重返大自然,而黄龙山以其原始植被、自然生态、天然景观、旖旃风光,正好满足了社会的这种需要,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黄龙山因之被人们誉为当代的世外桃源,江西的香格里拉! 如今的黄龙山可热闹了,登山游览的、探幽访古的、论证考察的、朝觐参拜的等等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尤其是号称“三省第一泉”的黄龙山泰清温泉,水温长年在摄氏80度左右,水中含有多种微量矿物质,对很多种疾病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因此自古就受到三省人民的青睐,近年更是车如龙人如潮,虽然浴位增至八十多个,仍然通宵达旦,应接不暇,这些来人中,不仅有本地的,有周边城市的,更有上海浙江福建以及国外的。 2003年,深圳某旅游开发公司与日本某株式会社,看中了黄龙山的巨大商业价值和开发潜能,准备联合投资人民币3.68亿元,整体开发黄龙山风景区,意向性合同都签订好了,后来由于公司资金运作的问题,开发被推迟。但从此却揭开了黄龙山的开发热潮,各路联系开发黄龙山的人马络绎不绝。鉴于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修水县委县政府为此制订和确定了“高标准、高品味、高起点”的“三高”开发要求与理念,并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审慎而持重地与众多开发商商议着黄龙山风景区的开发前景。 黄龙山,江西的香格里拉,明天一定更辉煌。

黄龙寺历史

修水佛教活动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幕阜山记》。文中载幕阜山“有僧园曰长庆”。隋代修水佛教活动渐盛,黄庭坚《兴化禅院记》载:隋初在“幕阜之东,黄龙山之下”的青龙山“背山向溪”有道场叫灵台院。至唐代,由于朝廷倡导,禅宗盛于江南。修水以山峭水幽、民风乐施吸引着很多禅侣,一时寺院林立。黄庭坚在《分宁云岩禅院记》中追记唐时修水佛教盛况时称“江西多古尊宿道场,居洪州外境内者以百数,而洪州境内禅席居分宁县者以十数”。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禅师均先后在本县进行过弘法活动。

唐乾宁二年(895)年,超慧禅师首创黄龙寺。超慧,俗姓张,字诲机,法讳真熹,清河(今江苏淮阴县)人(见《中国名人大辞典》),进士出身,官至凤翔太守,擢福建节度使,辞而不受,弃家云游,曾受法于青原六世玄泉彦禅师,至黄龙山后,引为观止,曰:凝三山之灵秀,蓄九泉之源流,九关十三锁,真佛境也。遂受法于黄龙山永安寺马和尚,不久继主永安寺。传说永安寺在黄龙山西北,今湖北通城境内,因风水山向不宜,几年不振,其时永安寺内有一典座,名司马头陀,亦称神眼头陀,掌众僧斋粥之事。一天他去寺侧白龟井洗筲箕,忽见一只大白龟正在吃筲箕上的剩饭,他未惊动。第二天、第三天亦如此。头陀对它很怜悯,从此,每天给白龟供食。这样冬去春来,过了若干年。一天夜晚,头陀忽然梦见白龟对他说:我是东海龙王侍卫,因受不了龙宫拘束,且爱黄龙山清泉,偷逃至此,现龙知道了,限我今晚五更三刻回龙宫,我受你供养已久,不知如何报答,说罢寂然而去。五更时,头陀复又梦见白龟回来,对他说:“因你养育过我,龙君恨你,将于五更三刻用神剑伤你二目。用常药无效,需用我涎沫方可治愈。我将涎沫遗于井石之上,明晨你可用它点双目,不仅可治眼疾,且可左观天文,右察地理,但你得速离黄龙,否则祸将及你”。说罢欲去。头陀不舍想抱住白龟。但闻空中风雷交加。突觉眼前金星一冒,双目疼痛。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唯目痛难忍,不可抵耐。头陀便披衣起床,按白龟所指,果见井石上有诞沫。他将一小点滴入右眼后,谁知突然昏天黑地,右眼剧痛,有如刀剜,他不敢再点左眼了,仅片刻双目皆愈,而右眼更是大放光明,再看井石上已无诞沫,于是头陀深知地理,头陀遵照白龟之嘱,离开黄龙,遍游名山大川,凡风水胜地,皆立记留钤。葬莹安居能富能贵。数年后,超慧禅师因原永安寺狭小,又宗风难振,即请头陀相风水,另建寺院。头陀选定五虎出洞的平阳于玕地,并留钤记道:“地禀三山之秀气,接六八之精华,当兆四十八代禅师”。后黄龙寺果然应其所言。但头陀此次回黄龙,已被等候多时的东海龙王爪牙螃蟹精发现。龙王得讯,亲自追杀,头陀逃至奉新百太山,因龙王串通地神铁甲将军,被擒遭杀。百丈山大智祖师题一偈吊司马头陀,偈曰:“神眼头陀,其革奚五雨,生寄黄龙,死葬百丈”。

神眼头陀虽死,但按其相指,位于幕阜山脉主峰黄龙山(原名辅山,又名天岳)东麓的黄龙寺却拔地而起,因该寺集三山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寺与地相接,气与神相合,建后不久,即神侣云集,宗风远振。 却说吕洞宾在庐山巧遇汉钟离,拜为师傅,汉钟离传吕洞宾长命术,下山前送吕洞宾神剑两把,并再三叮嘱道:“此去逢龙莫欺,遇虎莫斗”。

吕洞宾下山后,游历四方。一天,他从岳阳出发,途经分宁(修水)黄龙山,见该山气势磅礴,紫云成盖。知有异人,及登山,果有一寺,香烟缭绕,栋宇非凡。正值黄龙寺超慧祖师给弟子传经授法。于是洞宾潜入法堂。仅片刻,猛听一声断喝:“座旁有窃法者”。洞宾只得上前揖见祖师道:“晚辈贸然入堂,多有得罪,望大师息怒。敢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法术怎样?”祖师怒道:“你这守尸鬼,怎如此无礼?你只煮得铛内的,却煮不得铛外的。偷法应遭我打,拳打所盗之法,自然化为乌有”。即离洞宾二丈多远出拳,洞宾似觉身上隐隐作痛,即对祖师大叫:“你且等着!”怒奔出寺。

祖师见洞宾已走,便对弟子说:“刚才洞宾剑放毫光,今晚必飞剑来取老纳”。众僧听后,惊讶不已,不肯离去。祖师说:“你等放心,老纳自有办法对付”。

祖师见众徒离去,即端从禅床,双手合什,闭目念经。晚二更,突然两道寒光破窗而入,果然是洞宾飞来二剑。双剑在堂中回旋穿梭,只见祖师凝神静坐不动,默念神咒,等剑近前,将拂尘一扬,断喝一声“落”!双剑竟由原窗射出,直落寺左观音井中。

当晚,洞宾久久不见双剑返回,知道超慧祖师果然法力高超,宝剑定被收下。便立即遁回庐山,求助于师傅。汉钟离责道:“黄龙超慧法力不在为师之下,你不听叮嘱闯出祸来,现别无良策,只有速去请罪,求赐还宝剑”。于是洞宾边夜赶回黄龙山。次日晨,洞宾到寺内求见祖师,再三施礼请罪,祖师才说:“你须在寺内做三年侍客僧,否则难成正果。还剑之事,三年后再说吧!”。洞宾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知道祖师有意传授佛给自己,当即谢恩应允了。原来祖师早就知道洞宾是可造之材,只是年轻气盛,门户之见持重,故欲使其侍客,以去其锐气,再传以佛法,又不入弟子行列,两全其美。 洞宾在黄龙寺中,边干侍客杂务,边学超慧佛法,三年到期,已是正果初成,法力高超,介于佛道之间的法师了,超慧命其取一剑出山,仗侠行义,留一剑镇山门。 超慧命洞宾取剑,其时洞宾虽是法力大增,用手却难动宝剑分毫。超慧说:“以背取之”。洞宾如其言,以背向井,左手紧抓井上石亭柱子,右手反转紧握剑柄,脚踏井沿,运足其气,猛然用力,剑是抽出了,而柱子上已掐入了深深的二道指痕,井沿亦被其撼动,并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现洞宾手痕足迹仍如当初。 自吕洞宾与超慧禅师斗法败北成为其护法弟子后,黄龙寺名声日震,影响日远,有“法窟”之美称,寺前三门冲口石梁上“法窟”二字至今完好。传其统者,分居于庐山,武昌等地,庐山黄龙寺即为其弟子所造,朝廷鉴于超慧祖师的突出贡献,先后于光化二年(899),元估元年(904)旌表他为“黄龙大德祖师”,“黄龙祖师”。超慧之禅经黄龙海传至黄龙志愿,三代即绝。

五代十国时期,黄龙寺因战乱废为民居,宋代黄龙寺渐次修复,并获得空前发展。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敕赐黄龙寺为“崇恩黄龙禅院”,故该寺便有“三敕崇恩禅院”之称。

宋治平年间,程公孟为洪都太守,游黄龙寺,捐金置田,并于治平二年(1605)敦请丛林名僧慧南入黄龙寺为住持,是为黄龙第四代僧(见慧南墓石刻墓志铭)。慧南,本信章,信州玉山(今玉山县)人,少年出家,遍参禅法,曾受法于临济宗七世石霜慈明,其至黄龙寺,断往开来,起禅宗于末运,以“三关”说教,开创黄龙一宗。使黄龙寺成为宋代江西四大丛林之一,中国禅宗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源地,因而举世闻各名。《五灯会元》载:“师(慧南)室中常问僧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问:‘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此三间,学者莫有契其旨。脱有酬者,师未尝可否。丛林目之为‘黄龙三关’。主要理论是“道不假修,但莫污染;禅不假学,贵在息心。”“黄龙三关”强调了学人触机即悟,《禅林室训》云:黄龙室中有三关语,纳子少契其机者,脱有训对,惟敛目危坐,殊无可否,廷之益扣之。黄龙曰:“已过关者掉臂而去,安知有关吏;从关吏问可否,此未透关者也”。丰富发展了禅宗接引学人的方法,开“看话禅”之先河,“三关”基本上概括了黄龙宗的教义,继承了临济宗的禅风,又更看重于通过问答启迪的特点。黄龙寺前三关桥边石亭上即有“已过关者”诸语,寺右化人坑左崖石壁上“三关”二字至今尚存。北宋大诗人黄庭坚深为惠南所折眼,曾盛赞其“真丛林主也”。

慧南主黄龙寺时,至门下受法且广其传者34人,再传弟子则“横批天下”。后是宗经晦堂祖心、灵源惟清、长灵守卓、育王介谌、万年县贲雪庵从谨、虚庵怀敞相继传承。并于谆熙十四年(1187)由日僧明庵荣西传到日本,首创日本禅宗。至今日本禅宗守黄龙法道者犹分为妙心寺派、建长寺派、圆觉寺派等15个支派,信徒遍布全国。黄龙寺自慧南之后,高僧代出,见于《五灯会元》者有:祖心、惟清、死心、元肃、慧庆、道震、德逢、法忠等。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均分居各大寺院为住持,如元右禅师就是雪居真如禅院住持,其中以黄龙祖心,宝峰克文,东林常总三禅师门叶最为繁茂,时称黄龙三系,其影响遍及海内外。正因为如此,前往受法者亦盛,有所谓“鹿野狐园,众千二百神僧”之说。宋朝是黄龙寺的全盛时期,寺庙宏大,香火旺盛,高僧辈出。在众高僧中祖心(《中国名人大辞典》、元肃得慧南亲传,道行高深,惟清、死心兼通儒释,为儒释两家大师,黄庭坚与之交往甚密,现存的《山谷全集》中有庭坚寄给他们的诗信多篇。足见黄龙寺当时在朝野的影响之大,地位之高。

明代,黄龙寺亦盛,万历年间第47代禅师盛庵主黄龙寺,宗风远振,门徒众多,香火兴旺,盛奄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将殿宇寮房田产等分东、西两序(据《黄龙崇恩禅院传灯宗谱》),在当时两相并举,共振宗风,但不久就衰弱了。 清代康熙年间,冰鉴禅师入主黄龙寺,是为四十八代高僧,正应了神眼头陀“当北四十八代禅师”之言。冰鉴禅师入主后,创佛印、教海、南禅三院,开堂说法,至门下受法者“多至五百众”,鼎盛一时。自冰鉴禅师后,黄龙寺未出高僧,然道统历历相传,虽衰不绝。至清末,已传70余代。

民国时期,因连年征战,民不聊生,黄龙寺基本没落,17年(1928)寺遭火焚,损失惨重。19年(1930)本忠住持,仅剩田租400担,和尚3人。28年(1939)侵华日军由湖北通城往白岭桃树港、太清温泉等地,在全丰苦竹岭与川人杨汉域部苦战,日军出动飞机支援,黄龙寺被日军飞机投弹炸中,魏峨的大雄宝殿毁于一旦,目击被炸现场者,至今犹存。 解放后,尚存的观音堂,东方丈等尽毁于“文化大革命”,至1994年,仅存西方丈废为牛栏。1994年,尼仁玉法师当家黄龙寺,仁玉法师,本姓戴,修水全丰大湖山人,中年出家,拜永修虎山慧参为师,在福建崇福寺受戒,之后云游四方。1994年当家黄龙寺,苦修谨行,广纳信徒,弘扬佛学,光大道场。自94年以来,在地方党政、各地寺院、居士香主的支持帮助下,募集资金愈百万,修建了佛堂、观音堂、祖师堂、观音井、祖师塔、钟楼及进寺道路,重塑了佛堂菩萨、幽冥钟,收集了若干古法器、古牌匾、古对联等文物,为黄龙寺重兴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法师于2001年在西林寺圆寂(详见拙作《仁玉法师与黄龙寺》)。

现在黄龙寺当家的是仁玉法师的俗家女儿,1983年出家的惟白法师。法师天资聪慧,佛根甚深,修行甚笃,游历甚广,83年在永修宁塘寺削发,85年到福建开平寺学法,88年在广东南华寺受三坛大戒,89年到福建崇福寺增戒,之后在陕西吉祥精舍精研佛学3年,93年去五台山文殊院参禅,94年随仁玉法师到黄龙寺至今。如今的黄龙寺日益兴旺,寺院有僧尼十多位,成为我县宗教与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要接待国内外朝觐观光旅游的客人3万多人次,深受黄龙宗影响的日本佛教界,近年三次专门派人前来拜谒黄龙祖庭。正应了黄龙山虎五百年睡,五百年醒之说。[3]

视频

参考文献

  1. [刘文景. "黄龙山鄂南香格里拉."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3(2013):36-37.]
  2. .网络营销教学网,引用日期2015-09-05
  3. 佛教导航,引用日期201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