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硯
艾澤拉斯 |
黃石硯因產於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獨樹鎮硯山鋪村的黃石山而得名,是中國五大名硯之一。其始於唐,興盛於宋,是歷代書畫家讚賞和珍愛的佳品。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久已不聞的採石、刻硯之聲又開始零星迴響在黃石山間。
目錄
基本內容
特 點:石質如玉、貯水不涸
中文名:黃石硯
產 地:河南省方城縣
簡要介紹
黃石硯是中國五大名硯之一,始於唐,興盛於宋,是歷代書畫家讚賞和珍愛的佳品。早在宋代,當時著名畫家米芾在其專着《硯史》中記述云:
「唐州方城葛仙公岩石,石理向日視之,如玉瑩、如鑒光、而着墨如澄泥,不滑、稍磨之,墨已下……良久墨發生光,如漆如油,有艷,不滲也,歲久不乏,常如新成,有君子一德之操,色紫可愛,聲平有韻,亦有詹青白色。如月如星而無暈。」米芾作為一代書畫宗師,一生收藏許多名硯,然而一方出於黃石山的正紫石硯,一直是他心中的「天下之瑰寶」。
宋代「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大書法家黃庭堅,從好友處得一方黃石硯,愛不釋手,珍而藏之,並親登黃石山,賦下「探囊贈研頗易墨,近出黃山非遠求;乃知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當窮搜」的讚美詩句。在眾多文人名流影響之下,黃石硯開始走出黃石山北麓的「硯瓦石溝」。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久已不聞的採石、刻硯之聲又開始零星迴響在黃石山間。一九九三年十月,中國黃石硯榮獲中國國際書畫博覽會金獎;一九九四年,中國黃石硯參加全國石硯展覽,並獲石質、工藝雙項金獎,從此,黃石硯再度「出山」。
六大特點
黃石硯之所以能久負盛名,深受文人墨客之青睞,是因為它的質量優良,得天獨厚,獨具特色。此硯石質細膩、堅潤,有六大特點:石質如玉、貯水不涸、其聲如磬、其色多變、發墨如油、如膏如脂。專家稱:黃石硯屬於古代沉積岩,石粒細密,硬度在2.6-3.0之間,為軟玉石類,用手觸摸,溫韻不澀,它的密度適中,以物敲擊,磬聲徐徐,不沉不悶,使人心舒意暢。
黃石硯因沉積岩生成時的脈絡有別,形成了顏色各異、多彩紛呈的鮮明特色,其種類有紫石、青石、青紫石、墨石、鳳眼石等5大類。
紫石色澤為標準馬肝色,濕潤後呈正紫,紋理細膩,溫潤如玉,發墨性能良好,磨出的墨汁如漆如油,有艷麗的光彩,時間再長,也如同新磨的一樣,磨墨發出的聲音,平和而有韻。
青紫石則為紫中帶青,或呈青灰色,有孔雀羽毛的光輝,也可稱「孔雀石」,和正紫石同樣細膩,更現古樸典雅,硬度和正紫石一樣,都在2.6度左右。
青石呈鈷藍或青灰色,也有孔雀尾羽光澤,間或有明顯紋理或星點,結構均勻,板理層紋一致,敲擊聲音清悅,成材率高,最適合製作竹節硯,體現竹的挺拔和清風亮節精神。
墨石呈灰墨色,石質細膩如正紫石,極易發墨,墨出的墨汁細濃,經久不滲,書寫流利潤澤,墨色艷麗異常,但此石蘊藏滲層,極為難得,得到的無不視為瑰寶。
鳳眼石十分罕有,石中有狀呈圓點者,大小不等,很像眼睛,有的有眼有珠,有的中間還有瞳孔,外層有暈,多到八九層的「雙眼皮」。正圓形的明媚如畫,有的翠綠相間,美觀異常。這都叫「活眼」,有的不太清晰鮮明,或只是一個白點,這些都是極難得的石材,用鳳眼石製作的硯台,觀賞價值極高,再加上精美雕工,就成為價值連成的稀世之寶。
採石介紹
採石全靠人手
從山上採石,再背至山下制硯,全靠肩扛背馱,用腳板一點一點踏出來。千百年過去了,即使到現在,山上狹仄的羊腸小道依然無法通過任何現代運輸工具,因此,人們現在經常看到山上的匠人安靜地等待背負石頭的採石人蹣跚走來的場景。
據一位制硯藝人介紹,黃石山上的石頭是不能用炸藥采的,因為其石質較軟,受不得那猛烈的衝擊;山體表面的石頭是不堪一用的,只有地下兩米的石材才能保持原有的細潤和完整。採石的過程實際上是人工雕鑿的過程,或者說,制硯雕刻的第一刀正是從採石人溝壑縱橫、結滿硬繭的那雙粗糙大手開始的。
黃石山南山腳下就是生產硯台的村莊。提起黃石硯,當地上年紀的人,幾乎都深諳此道,人人可以動手製作。據當地一位做石硯的老藝人介紹,黃石硯加工程序,首先是採石,從方城縣獨樹鎮境內黃石山上採石塊。然後選石,即挑選哪些石塊可以製作硯石。挑選好石塊後再制胚,以前純用手工製作到如今有了加工機器,用機械將石材切割成硯台石胚。硯台石胚製作完成就是設計圖案, 根據石胚色彩、大小、厚薄在石胚上因材畫出圖案框架。再用現代機械雕刻刀具按圖案切、刻、雕成粗糙的圖案,譬如龍、鳳、荷、蓮等。再細雕,工人用手工雕刻刀精雕細琢各種傳神精製圖案。最後一道工序打磨,將刻成的圖案再用手工打磨成光滑的表面,這樣一個精美的黃石硯就在這些能工巧匠的手裡誕生了。
村中先輩自古就以磨刻硯石為生。「硯山鋪的閨女不紡花,人人都會磨硯瓦」,古代女子無不以精通女紅為榮,而這個村裡的婦女卻以刻石為傲,可見當時村中制硯的風靡和制硯文化對當地人文影響之大。
發展歷程
產業發展壯大
自清代以後,由於受時代影響和加工設備的限制,黃石硯的研究開發步代滯緩。近年來,方城黃石硯確實得到了長足發展,現在黃石硯加工企業已發展到十多家。由過去的純手工雕刻發展為手工、機械共享,由過去的少數藝人雕刻發展為聯營、集體、個體多輪驅動的農民致富產業。方城黃石硯以質取勝,以花色品種多樣贏得用戶青睞,被國家輕工部列為國家級禮品饋贈國際友人,曾榮獲國家級多項金獎,目前,已開發近百種新型產品,年產精品硯台五萬方,產品遠銷內地二十六個省市和日本、美國、香港、台灣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專業評價
業內人士表示,如今黃石硯從石材設計到雕刻,都超過了昔日的輝煌,秀壓群芳,發展前景廣闊。目前端硯、歙硯等名硯石材已近枯竭,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要,而黃石硯石材豐富,適合綜合開發。石貴有眼,黃石硯石材中的鳳眼石睛、瞳、環、暈兼具而明晰,其它石種中馬尾紋、水浪紋、山水紋、雲彩紋、金線、銀線、翠線等多種紋理圖案也異彩紛呈,便於因材造型,因型施藝。另外黃石硯在發展的過程中已形成一支上百人的設計、雕刻技術隊伍,其中有部分設計師和雕刻工藝師在內地同行業中都有獨到的造詣。
據介紹,為了更好地將「黃石硯」這個品牌發揚光大,當地政府正在積極辦好四件事:一是建立黃石硯協會組織,以協會為紐帶,統一解決採石、加工和銷售等方面的重大問題。二是籌建黃石硯工藝研究中心,組織技術合作和技術攻關,進一步研製高精尖黃石硯產品。三是對黃石硯石材資源進行地質勘查,對青石、紫石、青紫石、墨石和鳳眼石等五個石種進行定位、定量。四是保護石材資源,劃定封山保護和開採範圍,嚴禁濫采亂挖,統一採石,統一銷售。
隨着方城黃石硯受到海內外越來越多收藏者的關注,黃石硯產業將進一步發展壯大,走出中原、走向世界。[1]
參考文獻
- ↑ 黃石硯是中國五大年夜名硯之一豆丁網,201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