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本立
黄本立[1]
光谱化学家,1925年9月21日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新会。1945-1949年就读于岭南大学物理系。厦门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现代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及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等。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本立 | |
---|---|
| |
出生 |
香港 | 1925年9月21日
籍贯 | 广东新会 |
母校 | 厦门大学 |
职业 | 教授 |
研究领域 |
原子光谱 质谱分析 |
目录
教育背景
- 1945-1949年,就读于岭南大学物理系
人物生平 [2]
- 1925年9月,生于香港
- 1945年10月 - 1949年01月,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学习
- 1950年03月 - 1986年05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及其前身),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 1984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 1985年 - 1987年,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 1985年- 1987年,长春地质学院兼职教授
- 1985年 - 1990年,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 1986年06月 - 至今,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
- 1986年06月 - 1988年06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 1993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95年10月,五邑大学名誉教授
- 1998年09月- 1998年10月,德国Duisburg大学客座教授
- 2000年 - 2003年,中山大学客座教授
- 2002年05月,东北大学名誉教授
- 2002年11月,机械工业材料质量检测中心/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客座研究员
研究方向
- 原子光谱/质谱分析
- 分析仪器的研究、发展和应用
科研成果
- 创立了可测定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新型双电弧光源
- 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国内第一套AAS装置和钽舟无焰AAS装置
- 20世纪70年代提出可同时测定氢化物和非氢化物元素的新型雾化—氢化物发生器近年研究强电流微秒脉冲供电空心阴极灯激发原子/离子荧光分析法,改善了多种元素的检出限
主要奖项
- 1984年,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4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85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5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1年,厦门大学第七届“南强奖”一等奖
- 1993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 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1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1年,王丹萍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