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帚橐吾

中文名: 黃帚橐吾

拉丁學名: Ligularia virgaurea (Maxim.) Mattf.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目: 桔梗目

科: 菊科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族: 千里光族

亞 族: 千里光亞族

屬: 橐吾屬

組: 藍灰組

種: 黃帚橐吾

命名者: (Maxim.) Mattf. ex Rehd.& Kobuski

命名年代: 1933

黃帚橐吾(學名:Ligularia virgaurea (Maxim.) Mattf. ex Rehd. & Kobuski)是菊科、橐吾屬多年生灰綠色草本植物。根肉質,多數,簇生。莖直立,高可達80厘米,光滑,叢生葉和莖基部葉具柄,柄光滑,基部具鞘,紫紅色,葉片卵形、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兩面光滑,莖生葉小,無柄,卵形、卵狀披針形至線形,總狀花序,苞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頭狀花序輻射狀,常多數,舌狀花,黃色,舌片線、形,管狀花多數,冠毛白色與花冠等長。瘦果長圓形,7-9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西藏東北部、雲南西北部、四川、青海、甘肅。尼泊爾至不丹也有分布。生於海拔2600-4700米的河灘、沼澤草甸、陰坡濕地及灌叢中.(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灰綠色草本。根肉質,多數,簇生。莖直立,高15-80厘米,光滑,基部直徑2-9毫米,被厚密的褐色枯葉柄纖維包圍。叢生葉和莖基部葉具柄,柄長達21.5厘米,全部或上半部具翅,翅全緣或有齒,寬窄不等,光滑,基部具鞘,紫紅色,葉片卵形、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15厘米,寬1.3-11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全緣至有齒,邊緣有時略反卷,基部楔形,有時近平截,突然狹縮,下延成翅柄,兩面光滑,葉脈羽狀或有時近平行;莖生葉小,無柄,卵形、卵狀披針形至線形,長於節間,稀上部者較短,先端急尖至漸尖,常筒狀抱莖。

總狀花序長4.5-22厘米,密集或上部密集,下部疏離;苞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長達6厘米,向上漸短;花序梗長3-10(20)毫米,被白色蛛絲狀柔毛。頭狀花序輻射狀,常多數,稀單生;小苞片絲狀;總苞陀螺形或杯狀,長7-10毫米,一般寬6-9毫米,稀在單生頭狀花序較寬,總苞片10-14,2層,長圓形或狹披針形,寬1.5-5毫米,先端鈍至漸尖而呈尾狀,背部光滑或幼時有毛,具寬或窄的膜質邊緣。舌狀花5-14,黃色,舌片線形,長8-22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急尖,管部長約4毫米;管狀花多數,長7-8毫米,管部長約3毫米,檐部楔形,窄狹,冠毛白色與花冠等長。瘦果長圓形,長約5毫米,光滑。花果期7-9月。[1]

主要變種

黃毛帚橐吾(Ligulariavirgaurea (Maxim.)Mattf.var.pilosa S.W.Liu)的體態、葉形、總苞及總苞片形狀均與原變種一樣,僅以總苞片背部被黃色有節柔毛而不同。因標本數量少,還不能完全加以肯定。產西藏東部、四川(甘孜)。生於海拔3800-4500米的山坡草地。[2]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西藏東北部、雲南西北部、四川青海甘肅。尼泊爾至不丹也有分布。生於海拔2600-4700米的河灘、沼澤草甸、陰坡濕地及灌叢中。

生長習性

成熟的黃帚橐吾種子幾乎沒有休眠,可以在不同溫度下萌發,儲藏1個月的種子隨着溫度的升高,種子萌發率、萌發速率增高,萌發延遲時間減小。但隨着儲藏時間增加,在無光條件下低溫更適宜種子萌發,儲藏時間越長種子萌發率越低。萌發速率與儲藏時間呈正相關,儲藏12個月的種子平均萌發所需時間小於儲藏1個月的種子。

種子大小對於黃帚秦吾幼苗出土影響顯著。大種子出苗率高,平均出苗時間比小種子短。光照對種子出苗率影響不顯著,但光照對種子平均出苗時間影響顯著,大種子在自然光照下平均出苗時間最短,隨着遮蔭梯度增加,平均出苗時間延長。

光照對黃帚豪吾幼苗生長影響顯著。自然光照條件下,小種子幼苗相對生長率比大種子的大,但差異不顯著。在遮蔭條件下,大種子幼苗和小種子幼苗的相對生長率都下降,而小種子幼苗下降更快。種子大小與幼苗相對生長率相關性不顯著,儘管大種子植物具有相對較慢的相對生長率,但是其較大幼苗傾向於具有更快的最大生長率嶸,從而獲得較大的幼苗生物量,在地上競爭和早期建植中顯現其絕對優勢。

光照對黃帚橐吾1齡苗和2齡苗形態特徵影響顯著。自然光照下,黃帚橐吾總葉面積最大,葉柄較短,根系龐大,葉柄之間的夾角較小遮蔭生境中,葉數變小,最大葉面積增大,葉片變薄,葉柄間夾角變大,葉片呈水平着生,根系主要由主根組成,側根很少。光照對不同苗齡的植株形態影響表現一致。

主要價值

黃帚橐吾的全草藥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