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少強(1901年-1942年),名宜仕,以字行。廣東南海官窯小江村人,高劍父弟子,為嶺南派畫家[1]

黃少強
原圖鏈結 「黃少強紀念館」
出生 1901年
廣東南海官窯小江村
逝世 1942年(40-41歲)
國籍 中國
職業 畫家
知名於 寫民間人物畫自具一格,題材大多是反映社會底層的人。
知名作品 《江上琵琶圖》

曾任廣州市立美術學校國畫系主任。代表作有《江上琵琶圖》軸等。他在二三十年代以寫民間人物畫而自具一格。由於他所處的年代是中國最動盪不安的時代,因此他的作品有強烈的傾向性,題材大多是反映社會底層的工人、農民、苦力、小販、盲人、乞丐等。太平洋戰事發生,由香港回故鄉,貧病交侵,途中為土匪所擄,病勢轉劇。嗣病歿故鄉,年未五十。[2]

目錄

譜寫民間疾苦

由於受母親孔氏的影響,他從小就立志學畫。民國 8 年(巧巧)在廣州進人博文美術學校研習西畫。翌年人上海審美書館師事高奇峰,後又師事劉海粟與高劍父。但他的畫風不因襲師承,卻另闢蹊徑,以民間畫自樹一幟。民國 15 年(巧^ ^ )以後,黃 每年均舉行一次個人作品展覽。他的獨特畫風卻是在民國 17 年形成。在這幾年間,他創作了《蕭蕭墓門》、《飄零的彝葉》、《客道肖像生死情》、《塵榻空留》、《役役農家婦》等作品,形成了"譜家國哀愁、寫民間疾苦"的鮮明的獨特的風格[3]。黃少強是一位具有強烈平民意識的畫家,他一直堅持「到民間去」的創作思想,經常深入市井小巷,獲取創作素材。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現實意味, 30 年代他創作的《打石工圖》、《觀瀾街上》、《挑夫》等都是當時佛山市社會的真實寫照。抗戰爆發,他積極投身抗日救亡藝術運動,創作了大量抗戰題材的作品[4]

黃少強短暫的一生中,數次遭遇至親的生離與死別,承受了無以名狀的精神打擊。儘管如此,家族悲劇並沒有讓他沉湎於憂鬱,他創作的以親情為主題的「苦畫」與「苦詠」,感人至深。以骨肉親情為底色的情感源頭,取材於民間疾苦,因之人物畫較多。

他聲稱「到民間去,百折不回」、「譜家國之哀愁,寫民間之疾苦~」因此在黃少強的作品中,較抒情的人物畫是很少見到的。

主要畫作有二十年代的《窮途自賞》、《蕭蕭墓門》、《哀弦》、《洪水流民圖》,抗戰時期的《危崖累馬》、《魂夢都教急戍邊》、《縱眼江山千古淚》等等

參考文獻

  1. 嶺南畫派研究.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3. 
  2. 黃少強--藝搜拍品搜索--中國藝搜. [2019-03-20]. 
  3.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廣東省志: 人物誌.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2. 
  4. 黃宗賢. 抗日戰爭美術圖史.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5. ISBN 978-7-5356-2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