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黄友葵(1908--1990),生于湖南湘潭。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被声乐界誉为"四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自幼学习音乐,1927年入苏州东吴大学学习生物,同时进修钢琴。1939年在昆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声乐教授。1940年在重庆国立音乐院任声乐教授兼声乐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教于南京大学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南京艺术学院,1979年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音协江苏分会主席。代表作《远望姐妮下田来》等,著有《论歌唱艺术》。

黄友葵
黄友葵
出生 1908年4月3日
湖南湘潭
逝世 1990年9月1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知名作品 《远望姐妮下田来》

目录

个人经历

自幼学习音乐,1927年入苏州东吴大学学习生物,同时进修钢琴。

1930年赴美国入亨廷顿大学主修声乐,193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获特立西格荣誉学会会员奖,并参加了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的独唱演出。

同年回国,返回东吴大学任教。创办了音乐系,招收声乐和钢琴学生。并自己亲自组织了一个由40余人组成的合唱队,自己担任指挥,每年在大礼堂举行较大规模的演出。后来她亲自排演了一部由吉伯特·苏利文编写的轻歌剧《杏眼》(Almond Eyes),组织公演,大获成功。

1934年春,黄友葵应母校福湘女子中学邀请,在新校舍落成庆祝大会上,举办独唱音乐会,以表达对桑梓和母校的盛情。在东吴大学工作的同时,她又随苏联著名男低音歌唱家苏石林学习声乐演唱。

1939年在昆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声乐教授。

1940年在重庆国立音乐院任声乐教授兼声乐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教于南京大学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南京艺术学院,1979年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音协江苏分会主席。

3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从事声乐演唱,曾在上海、南京等地举行独唱音乐会,在歌剧《柳娘》《图兰朵》《茶花女》《蝴蝶夫人》中任女主角。她擅长演唱中外艺术歌曲。她从事声乐教学50年,培养了许多声乐人才,如张权,魏启贤,马秋华等。

主要作品

《远望姐妮下田来》等

著有《论歌唱艺术》。

桃李盈乐苑

桃李盈乐苑

--中国第一女高音黄友葵

1987年5月,六朝古都南京,太湖之滨无锡,分别隆重举行"黄友葵教授执教60周年暨80寿辰庆祝会"。中央乐团著名声乐家魏启贤、臧玉琰、刘淑芳、孙家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王福增,上海乐团歌唱家刘明义等国内外音乐界一百余位专家、学者欢聚一起,举行了热情洋溢音乐会。

黄友葵自幼喜爱弹奏月琴、扬琴、吹奏箫、笛等乐器。七岁时,在别人家偶见钢琴,稍加抚弄,即能奏出《梅花三弄》的旋律。她在福湘女子中学读书时,接触了巴哈、贝多芬、肖邦等大家的作品,通过对《月光奏鸣曲》、《悲怆奏鸣曲》、《雨点前奏曲》、《革命练习曲》等名曲的练习、表演,进一步理解了贝多芬深邃的内涵和肖邦对祖国的热爱和怀念。

1930年,黄友葵赴美,在阿拉巴玛州立大学(现亨廷顿大学)工艺美术科学习,翌年,正式考入该院音乐系声乐科,成了阿·波尔切斯的学生。

进入音乐系后,她学习了大量的欧洲古典作品,193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在亨廷顿大学音乐系毕业,同时当选为该校荣誉学会(Trisigma)会员。

1933年9月,黄友葵放弃留美机会,毅然踏上归国之途,返回东吴大学任教。她创办了音乐系,招收声乐、钢琴学生,并组织了一个40余人的合唱队,亲任指挥,每年都要在大礼堂举行较大规模的演出。她亲自排演了一部由吉伯特·苏利文编写的轻歌剧《杏眼》(Almond Eyes),组织公演,大获成功。

1937年,黄友葵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以中国《聊斋志异》为题材创作演出古装歌剧《柳娘》,担任该剧的女主角,男主角由著名歌唱家斯义桂担任,他们的合作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乐队也曾以"中国第一女高音"对黄先生加以赞誉,并欲资助她去意大利歌剧院深造,条件是三年学习期满后要留在意大利演出歌剧三年,也有人欲聘其去美国好莱坞演唱,并许以高薪,但被她一一谢绝。

为了专心教书育人,1938年起黄友葵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演出活动。她热爱教师圣洁的职责,热爱嗷嗷待哺、勤学苦练的年轻学子,怀着对教育事业的一片坚贞之心,她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之中。黄友葵自己常说:"我虽然长年买头于教书,再也不登台了,可是我教会了学生演唱;每当我见到或听到学生成功地演唱,我总觉得比我自己登台演出,受到观众热烈喝彩,还要高兴,还要欣慰……这是我教了一辈子,所得到的最大的愉快。"出于她对声乐艺术的满腔热情,对学生的热爱,以及教学中一贯的高度责任感。黄友葵每天除了对学生一丝不苟地精雕细琢,进行指导外,还经常放听学生们灌制的唱片和录音带,反复认真思考学生们的美中不足,逐字推敲以使表现更完美,著名歌唱家魏启贤和藏玉琰,都是在歌唱多年蜚声中外后,都经常回到黄老师这里来聆听教诲。

1945年,国立音乐学院迁址南京,黄友葵担任声乐系主任,并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兼教声乐课,培养出方应暄、王萃年、孙家馨等歌唱演员。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师范学院,黄友葵先生任音乐系教授兼声乐教研室主任、院工会主席。

黄友葵全身心地投入到声乐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了60多年,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声乐人才,作为美声学派的声乐家,她不断研究民族唱法,探索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结合的路子,直至白发苍苍,始终不懈,1989年,也就是黄先生去世的前一年,还出版了专著《论歌唱艺术》,同年5月,她的声乐研究生汤爱民毕业,获得了硕士学位。

恩师深情永难忘,汤爱民回忆说:"黄先生给我最强烈的印象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这种追求首先表现在她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上。她主要的生活场所仍是课堂。一坐上琴凳,没有三四个小时不会下来。她常说'我不累'。其实,几小时授课下来,倦意早已悄悄爬上先生的面庞。面对自然规律的无情、冷酷,她以透支生命的方式来抗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