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海岱(1901年1月2日-2007年2月11日),台灣雲林西螺鎮|西螺人,知名布袋戲操偶藝師及著名布袋戲劇團「五洲園」的創始人,在台灣布袋戲界被尊稱為「通天教主」。[1]

黃海岱出生於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臺中縣 (日治時期)|臺中縣斗六辨務署西螺堡(今雲林縣西螺鎮),父黃馬,母程扁。11歲起,由父親送至學堂讀漢學,建立起文學、音樂的基礎。

1915年進入父親黃馬的「錦春園」布袋戲班,與其弟程晟(隨母姓)跟隨父親學習布袋戲,18歲時黃海岱已可獨當一面。

1926年娶妻鍾罔市,翌年得子黃俊卿

2002年,獲得藝文界最高榮譽「國家文藝獎」的黃海岱,他的一生便是台灣布袋戲的發展史。一百零三歲高齡的黃海岱從父親手中接下布袋戲班,經歷古冊戲、公案戲、劍俠戲到金光戲等布袋戲演變。他,不但創造了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布袋戲經典人物雲州大儒俠「史豔文」。[2]

目錄

黃家布袋戲的發展史

雲林黃家布袋戲的發展史,要從黃海岱的父親黃馬談起。黃馬師拜「錦春園」蘇總門下,蘇總是台灣最早將北管應用到布袋戲配樂的老師父,因此黃家的戲路應屬北管布袋戲。而黃海岱自幼看著黃馬演戲,在耳濡目染下,自然而然對這項技藝產生濃厚興趣。

民國四年,十五歲的黃海岱正式跟隨黃馬在「錦春園」習藝,三年學成出師後,黃海岱以一齣《秦叔寶取五關》作為首演劇目,開始在布袋戲界打天下。

「錦春園」學藝名揚「五洲」

黃海岱為了充實戲曲涵養,也向西螺北管名師王滿源拜師學藝,鑽研北管福路戲曲,因而奠定黃派布袋戲深厚的戲曲礎。也因為北管劇曲的訓練,黃海岱強化了語音的變化,聲如洪鐘嗓門,透過丹田與鼻、唇、齒、喉的巧妙運用,充分展現出「一口暢道千人語,十指舞動萬百軍」的布袋師演師功力。

民國十七年,黃馬去世,黃海岱繼承衣缽接掌「錦春」,當時台灣行政區劃分為三廳五州,民國十八年,黃海岱遂將「錦春園」名為「五洲園」,冀望能名揚五州。為了讓五洲園布袋戲真能名揚五州,黃海岱不斷的在表演上力求創新與突破,大膽地推出改編自清末民初劍俠小說《七俠五義》等的「劍俠戲」,使得原本就屬武戲為主的北管布袋戲更加熱鬧,娛樂性與觀賞性大增。

布袋戲王黃海岱

創造史艷文

黃海岱將清代章回小說改編成《忠孝節義傳》,創造了布袋戲史中最重的英雄偶像- 史豔文,並成為日後五洲派布袋戲真正轟動全台、名揚五州的關鍵人物。

黃海岱大半輩子的努力,使得他和他的戲偶,在南台灣闖出響噹噹的名號,不過,這卻是花了數十年的工夫才辦到的。

轟動武林、驚動萬教

黃海岱影響台灣布袋戲發展,讓布袋戲偶一夕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關鍵人物,則是黃海岱的次子黃俊雄

民國二十二年出生的黃俊雄,十四歲即進入五洲園學戲,學成出師後以五洲三團「真五洲」的名號闖蕩南北各地。當年的黃俊雄滿懷雄心壯志,希望能像父親一樣闖蕩出一片天,在亟思求變下,黃俊雄大膽的將原本只比手掌稍大的戲偶放大,率先採用一尺八寸的大型戲偶,同時,更將父親手創的《忠孝節義傳》改編成《雲州大儒俠》,再將傳統布袋戲最注重、以現場配樂的後場,改成以「賓漢」等中、西電影主題曲作為布袋戲插曲,為整個布袋戲配樂發展開啟歷史新頁。[3]

掌上風雲一世紀

2007年2月11日, 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凌晨病逝,享年一百零七歲。黃海岱上個月二日才開心歡度一百零七歲生日,不過三個禮拜前因為感冒引起肺炎,住進醫院,昨晚因心肺衰竭病危,家人依習俗將他從醫院接回來,在子孫的陪伴下,嚥下最後一口氣。[4]

一生都奉獻給布袋戲的黃海岱,上個月二日才剛過一百零七歲生日,當時行政院長蘇貞昌特地來和他一起切蛋糕,而因為布袋戲跟他成為好朋友的文建會主委邱坤良也親自餵他吃豬腳麵線,坐在椅子上的黃海岱笑的開懷,一看到他最愛的布袋戲演出,馬上目不轉睛,雲林縣政府還把那天訂做布袋戲節。[5]

視頻

1991.06.23_黃海岱親自操刀史艷文重現戲台 布袋戲最知名的人物史豔文,今年40歲了!民國59年第一次在電視台亮相以來,改變過四種造型,而且他的前身也是黃海岱先生創造的人物史炎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