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麻阳苗族自治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唐武德三年(620),废戍置县,以麻阳为县名。1988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麻阳县,设麻阳苗族自治县。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边陲、湘西南部、怀化市西北部,雪峰山与武陵山脉之间,疆域在北纬27°32′02″-28°01′46″,东经109°24′43″-110°06′22″,总面积1568.19平方公里。麻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生态环境良好,山川钟灵毓秀。麻阳境内三面环山,锦江河贯穿全境,奇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天然的“磁化场”和“净化池”

麻阳是全国 5 个单一苗族自治县之一、新中国首任铁道部长滕代远同志的故乡,是“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 “柑桔有机肥替代化肥全国示范县”。[1]

目录

建制沿革

麻阳历史悠久,火车站一带出土大量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证实,远古时代,即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属地。

秦为黔中郡地。

汉为武陵郡地。

南朝陈天嘉三年(562),朝廷平“蛮”,镇压少数民族,在麻口(高村东23.5公里的太平溪与锦江交汇处)屯兵置戍。麻口俗称麻潭,又因戍址位于锦江水北,故名麻阳戍。

唐武德三年(620),废戍置县,以麻阳为县名,隶辰州。

宋代,改隶沅州,元、明、清因之。

民国时期,1936年隶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12月,隶第四行政专员公署;1940年2月,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后,麻阳县隶属沅陵专署。1952年8月改隶芷江专署。12月芷江专署改称黔阳专署,麻阳隶黔阳专署。1981年6月隶怀化行政公署,1988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麻阳县,设麻阳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划与隶属关系不变。1997年,随地改市而属怀化市,并沿用至今。

行政区划

1996年,麻阳苗族自治县辖6镇18乡:高村镇锦和镇岩门镇江口墟镇兰里镇吕家坪镇;拖冲乡、尧市乡、文昌阁乡、长潭乡、郭公坪乡、谭家寨乡、石羊哨乡、舒家村乡、大桥江乡、隆家堡乡、板栗树乡、和平溪乡、黄双乡、高村乡、兰村乡、栗坪乡、谷达坡乡、绿溪口乡。

2015年11月25日,省民政厅(湘民行发79号)批复同意:绿溪口乡、栗坪乡、谷达坡乡、高村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高村镇。长潭乡、锦和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锦和镇。拖冲乡、尧市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尧市镇。调整后,全县辖7个镇、11个乡:高村镇、锦和镇、江口墟镇、岩门镇、兰里镇、吕家坪镇、尧市镇、郭公坪乡、文昌阁乡、大桥江乡、舒家村乡、隆家堡乡、谭家寨乡、石羊哨乡、板栗树乡、兰村乡、和坪溪乡、黄桑乡。[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边陲、湘西南部、怀化市西北部,雪峰山与武陵山脉之间,疆域在北纬27°32′02″-28°01′46″,东经109°24′43″-110°06′22″。东起吕家坪镇荒田冲,西止郭公坪乡半坡田的跑马山,长66公里;南起江口圩镇老坪山,北止谷达坡乡大龙冲,宽55公里,总面积1568.19平方公里。东连辰溪、南接芷江怀化、西与贵州铜仁毗邻、北与湘西自治州凤凰县、泸溪县接壤、是贵州高原走向江南丘陵的交通要冲。古有武陵码头、湘西门户、苗疆前哨之称。麻阳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枝柳和渝怀两条铁路主干线途经境内,209国道、308省道和即将竣工的“包茂”高速公路交汇于县城。

地势地貌

麻阳境内南北西三面群山屏列、地势较高,中部较低,朝东倾斜开口,呈筲箕状。海拔最高1405米(西晃山),最低130米。以丘陵为主,平、岗、山原兼有。平原分布于锦江及其支流沿岸,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系县内主要产粮区;丘陵分布较广,纵横交错于各乡镇之间,层层梯田,柑桔遍野;岗地分布于平原与丘陵的交接地带,分割零乱,呈馒头状,是经济作物主体地带;山原分布于南、西、北三面边缘,峰峦起伏,林木茂密。

气候环境

麻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始于3月11日,止于5月20日,71天左右。夏季,始于5月21日,止于9月28日,131天左右。秋季,始于9月29日,止于11月24日,57天左右。冬季,始于11月25日,止于3月10日,106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7.3℃。7月最热,为24.6-33.0℃,1月最冷,为2.9-8.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56.7mm,年平均日照时数1334.9小时,无霜期255天,非常适宜于动、植物生长。

麻阳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水、风、雹、冰冻、寒潮、寒露风等灾害。旱、水灾害较多。由于麻阳是湖南的少雨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暴雨过于集中,干旱是主要灾害,几乎每年都有。水灾,包括洪灾或涝灾(多同时发生),为次自然灾害。[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麻阳总面积为1568.19平方公里,折合2306617亩。其中耕地308336亩,包括水田253634亩(法定为222569亩),旱土54702亩(法定为38773亩);山地1521732亩(包括林地和疏林地789079亩,荒山732653亩);水面178700亩;其它房屋道路297849亩,是一个“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庄园”的县。

耕地分布,在锦江及其南北两侧支流沿岸,为坪田畈田区,多为肥紫泥、油沙泥、黑黄泥、肥红黄泥、肥黄紫泥及部分河沙泥菜园土等一级地,呈叶脉状,有96126亩,占33.59%,是粮、油、菜、果主产区。在东、北部的黄双、吕家坪、和平溪、兰里、板栗树、谷达坡、栗坪、石羊哨、谭家寨等地,为缓坡丘陵垅田旁田区,多为二级地,共有100336.5亩,占35.06%,是单季早稻和中稻产区。在西南部的郭公坪、拖冲、尧市、大桥江、江口圩等地,为山地坡田畈田区,有87302.1亩,占30.76%。坡田比重大,且相对分散,但人均耕地较多,是商品粮产区。旱土,一般分布在丘陵腰部和顶部,主要种植柑桔、花生、晒烟、红薯等。

水资源

山为水之源。麻阳历有“松柏参天无尽头,山高水清常年流”之称。境内有大小溪河287条,流域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全长__公里。各溪河都汇入锦江。锦江横贯东西,流经13个乡镇,至辰溪县城注入沅水,境内长126公里。全县地表水径流量多年平均为52.2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09061万千瓦。可开发量达65897万千瓦,占河流理论蕴藏量的60.42%。80年代,县政府编制锦江梯级开发规划,规划分8级:铜信溪、锦和、舒家村、江口、马颈坳、高村、江坪、鹅公颈(后改为晓滩),总装机容量8.54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1108亿千瓦时。到2005年,已建成锦和、马颈坳水电站,装机容量2.315万千瓦,在建的有锦江、铜信溪、江口等;另有其它河流开发建成水电站19处,装机64820千瓦,全县总装机容量已达87970千瓦,年发电量3亿千瓦时。

野生动植物资源

山地野生动植物广布,树种有91科、533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有云山伯乐、银杏、香果树、核桃、檫木、桢楠等28种;属湖南省重点保护的5种:黄心夜合、黄稠、山核桃、少叶黄杞、楸树。中药材有82科550种。野生动物有8科29种。

矿产资源

麻阳地下矿藏种类少,规模不大。至2005年,已发现17种:铜、铅、锌、汞、金、银、含钾岩石、钒、铁、磷、铂族金属、稀土、重晶石、冰洲石、电石灰岩、石煤和地热泉。已知矿产地40处,小型矿12处,余为矿点。已探明的储量:铜11万吨(其中保存5.38万吨),银23.43吨,五氧化二钒0.72万吨,电石灰岩20.3万吨。据2002年资料估算,麻阳各类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在100亿元以上,人均约2.68万元,地均637.8万元/平方公里。[4]

区域人口

人口

2017年末,全县总户数为125762户,总人口397649人,其中:乡村人口330996人,城镇人口66653人。男性人口208789人,女性人口188860人,性别比例为111:100。全县少数民族人口378046人(其中苗族375868人)占总人口的95%。全年出生人口4915人,出生率为12.36‰,死亡人口2443人,死亡率为6.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2‰。201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5.5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3.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7.43%,比上年提高2.32个百分点。

民族

麻阳世代居住着苗、汉、土家、侗、瑶等兄弟民族,其中以苗族为主。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先民在远古时期,曾居住黄河流域,其首领蚩尤领导的部落联盟和黄帝领导的部落联盟经过涿鹿之战,被战败后,被迫迁移江淮,逐渐流入洞庭彭蠡区域。秦汉时期,大部苗族由于战争迁居湘、鄂、川、黔毗连地区的武陵郡。苗族先民开始定居麻阳。元明清初,麻阳苗民又开始大量向贵州省江口县、松桃县和重庆市秀山县以及湖南省湘西凤凰县腊尔山地区迁移。部分留下来的苗民,在与汉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中,逐渐实现融合,人们普遍使用汉语,风俗基本相通,使麻阳成为“熟苗”区。历史上,麻阳苗族分布较广,南北朝时,苗人自称“歹熊”、“歹鬻”,也称“仡僖”,“仡卡”,居锦江、尧里河沿岸。陈天嘉三年(562),频往背离锦江、尧里河水的非流域散迁,“依山而居,聚户为寨”、“好五色衣,织绩木皮,染草以成”。宋到明代,相继有滕、段、满、刘、田、张、陈、李、郑、王、周、曾、莫、欧、谭、胡、杨、唐、傅、孙等姓迁入,与“歹熊”、“歹鬻”之后裔的吴、龙、廖、石、麻、文、龚、蒲、向、舒、皮、马、曹等苗姓通婚,瓜瓞绵绵,苗疆拓展。当时,麻阳苗寨25个,较大的17个,即张家堡、龙旺、牛天、板车、铜信溪、曹家、田家冲、龙头垅、横土、新田、新风坳、羊角、中寨、杨家、谭家、龙坪、垄头苗寨。清光绪年间,苗寨174个,苗人分布广。1987年,恢复、登记民族成份,苗族人口157435,占全县总人口的51.32%。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苗族人口26343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4.3%,遍布全县各乡镇村寨。2007年,全县苗族人口29.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8.8%。[5]

区域经济

综合概述

历史上,麻阳开发较早。西周时期,即有人在九曲湾大规模地开采铜矿,后为楚国四大铜矿之一,其遗址犹存。春秋时期,境内盛产苞茅,风靡九州,《左传》载:"茅贡不入,无以缩酒";麻阳旧志亦有"楚不输茅贡,齐征之"记载。然而,自西汉以来,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阶级压迫与剥削、种族歧视与奴役,加之频繁的兵祸、匪患、灾荒又不断地造成巨大灾害,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直到1949年,麻阳仍是一个地瘠民穷、交通闭塞、工农业落后的三等小县。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麻阳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人民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进行土地改革,支持抗美援朝,巩固新政权,解放生产力,经济逐步恢复。1953年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逐步实行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国营工业、商业和集体企业,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1789万元,粮食总产量达60720吨,分别比1952年增长34.6%、21.59%。

1958年,由于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大修水利,大办公共食堂,实行供给制,加上连续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大滑坡。1961年粮食产量29183吨,比1957年减少51.04%,市场物资匮乏,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人口出现"负增长"。1962年,县委采取一系列调整措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至1965年,麻阳县粮食总产量达64562吨,比1961年增长121.23%,年均增长30.31%;工农业总产值2528万元,比1961年增长52.1%,年均增长13.03%。

1966-1976年,麻阳遭遇十年"文革"浩劫。期间,境内干部群众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生产和工作,兴修水利,大搞农业基本建设,发展社队企业,先后修建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01座、山塘6200口,特别是为"三线"建设服务,修建水电站3座,装机容量9270千瓦;修建公路5条,长162公里;兴办氮肥、电机、机砖、陶瓷、铜矿、汽车修配等企业。1976年,麻阳县粮食总产量85162吨,比1965年增长31.92%,年均增3.55%;工农业总产值4757万元,比1965年增长88.17%,年均增长9.8%。

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6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7.7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36.71亿元,增长10.6%。产业结构为由上年的23.91:31.60:44.49调整为22.53:30.39:47.08,;按年均常住人口35.28万人计算,全县人均GDP为22101元,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人均GDP达17519元,增长6.8%。

2017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2.79%;财政总支出27.8亿元,同比增长14.9%。

第一产业

2017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42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农业19.74亿元,增长6.5%,林业0.58亿元,增长0.1%,牧业6.3亿元,增长0.1%,渔业0.8亿元,增长5.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49亿元,增长4%,其中:农业13.92亿元,增长6.2%,林业0.55亿元,增长0.1%,牧业2.6亿元,增长0.2%,渔业0.42亿元,增长5%。

2017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1.88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2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6千公顷。主要农产品产量有:粮食总产量达到11.40万吨,油料总产量1.68万吨,蔬菜总产量10.43万吨,瓜果总产量54.4万吨,其中柑桔47.8万吨,猪肉产量1.54万吨,水产品产量0.57万吨;全年牲猪出栏20.2万头,山羊出栏4.42万只,家禽出笼380万羽。

第二产业

2017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79亿元,同比增长7.4%。

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有:发电量30377万千瓦时,下降6.9%,饮料酒9430千升,增长52%,铜精矿15831吨,增长21%,碳素钢27020吨,下降9%,铁合金95264吨,增长21%,商品混凝土74.7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7%,工业硅66114吨,同比增长25%。

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55亿元,同比增长24.6%,产销率达98.4%,实现利税总额3.3亿元,同比增长4.8%。

2017年全县资质建筑企业5个,实现总产值7.25亿元,同比增长26.7%,实现增加值3.18亿元,同比增长11.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8.3万平方米,增长9.7%。

第三产业

201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按消费地域分:其中城镇24.63亿元,增长11.36%,乡村6.35亿元,增长7.53%;按消费行业类型分:其中批发业3.67亿元,增长11.57%,零售业23.12亿元,增长10.06%,住宿业0.56亿元,增长15.17%,餐饮业3.63亿元,增长11.99%。

2017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4亿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22万户,本地移动电话用户19.34万户,互联网用户4.52万户。

2017年,全年全县旅游景点有12个,接待旅游人次共达10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其中入境90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6456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乡村旅游72.1万人次,旅游收入11536万元。[6]

社会事业

科技发展

1979~2005年,麻阳县成立科学技术学(协)会9个,会员总数210人。科学技术队伍不断壮大,2005年,麻阳县共有科技人员980人,占麻阳县在业人口的1%。25年来,麻阳县有5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市各类科技奖,其中获国家奖励3项,获省奖励有11项,获市(地)奖励有38项。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1989年的30%上升至45%。

2017年,全县共申请专利73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授权专利22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

教育事业

1979年后,麻阳教育开始拨乱反正,批判"读书无用论",调整中小学布局,逐步改革管理体制、办学体制,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1988年,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通过省验收达标。1990~2004年,中央和地方共投入9334.4万元,扩建新校舍182653平方米,改造危房104691平方米,引进和添置大量现代化教学设备。到2000年,扫除青少年文盲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省、市验收达标。2005年,麻阳县有完全中学2所,初中24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239所,幼儿园66所,在校中小学生52889人,人园幼儿3953人。拥有教职工4946人,其中高级教师218人,中级教师1276人。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99%、升学率100%。1977-2005年,共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6300余人,其中体育人才85人。特级教师傅嘉长于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

2017年末全县有中等专业(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778人,专任教师101人。普通中学24所,在校学生17199人,专任教师1222人。普通小学133所,在校学生26686人,专任教师1321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101人,专任教师17人。幼儿园(含民办)90所,入园儿童13631人,幼师66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90.3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3.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07%。2017年全县考入高等院校1451人(其中:本科392人,专科1061人),高考录取率达到83.5%。

文化事业

1978-2005年,麻阳县公开发表各类文学作品89件,艺术作品23件。特别是麻阳"农民画"蜚声国内外。1988年,麻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至2005年,麻阳县共举办29届"农民画展",展出作品2067件(次);参加全国性美展7次。联合国教科组织出版麻阳画乡台历一册;麻阳农民画还先后在美、日、德、法、韩、匈牙利等20个国家和地区发表、展出作品80余件。

2017年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电影剧院2个,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40家。

医疗卫生

2017年末全县各类医疗机构达到329个,其中:行政村卫生室266个,拥有床位2212张,每千人拥有卫生床位6.23张,卫生技术人员1947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48人。

体育事业

全县有体育馆1个,县级健身广场1个,2017年,全县体育健儿参加市以上比赛获奖牌数146块,其中:金牌82块,银牌37枚、铜牌27枚。

人民生活

2017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71元,增长11.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42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50元,增长13.1%。城乡居民人均总消费支出10432元,增长20.4%,其中:食品支出3860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15元,增长23.9%,农民人均消费支出6220元,增长15.0%。

社会保障

2017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404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达到1.58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55万人。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取得劳动报酬9.93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86亿元,增长8.8%。

2017年末全县职工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达到2.0157万人,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4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参保人数22.75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20.08万人。

资源环境

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65366万千瓦时,增长6%。全县规上工业能源消耗总量5.30万吨标准煤,下降1.1%,其中,原煤消耗量3.84万吨,电消耗量1.54亿千瓦时。万元GDP能耗0.519吨标准煤(2010价),比上年减少0.001吨标准煤。污水日处理能力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4%。森林覆盖率达到66.04%,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7]

历史文化

民族风情

民族节日:麻阳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春社节、吃新节、保冬节、盘瓠龙舟节、“七月半”、“三月三”等等,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仍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春社节,社日是春节后五十天左右,即三戊惊蛰五戊社。过节时,苗家姑娘从山上采来社蒿菜,拌糯米做成“社饭”。这种“社饭”香、糯、酥十分可口,独具风味。吃新节,一般在农历元月的第一个卯日,各种稻、黍、瓜、豆丰收在望,即将成熟时举行,此感谢天地所给予的丰年。盘弧龙舟节,每年在农历五月初五至十五举行。龙舟下水时,都要隆重举行参龙神祭盘瓠仪式,同时家家户户包粽子,吊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七月半”即中元节,麻阳人民称“鬼节”,家家户户做桐叶粑粑,杀鸡宰鹅,烧香化纸祭祖,十分隆重。

民族服饰:苗族服饰,绚丽多彩,式样繁多。男装,式样简单、朴素,一般为青、紫两色,夏天上身穿白衣。一律满襟衣,无领,由左压右衽于右下腋。左胸上两布扣,右腋下三个扣,衣袖短。裤子短大,分两岔、长一尺七寸左右,加八寸左右裤头。女子装相极其华丽、精美,分少年便装、青年盛装、老年简装三类。少年便装是满襟衣,操裆裤,无镶边和绣花。老年简装只镶花边、彩布,无绣花。青年盛装,衣为满襟衣,长至下垂手指头。无领,袖宽大达七八寸,前襟衣衽从左肩斜至右腋下,沿边镶一道花边,再镶缝一块一寸五宽的已精绣花鸟虫鱼的彩色花带,外镶两道彩色花边。同时,苗族头饰也十分讲究,有银籫、银桐花、银花髻夹,银耳环,此外还有银手圈、银戒指等。整套苗族服饰穿好后,光彩照人,十分绚丽。

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主要分为民歌和民族乐器。麻阳民歌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主要有号子歌、哭嫁歌、土地歌、丧堂歌、龙歌、春歌、酒歌、祭歌、童歌、山歌等等,一般都是原声歌唱,不用器乐伴奏。麻阳山歌有独唱、对唱、合唱三种形式,大多是即兴之作,出口成章,一般是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一二四句结尾押韵。丧堂歌,又称孝歌,也较流行,歌手人数不限,一个领唱,众人帮腔,除起歌、送歌按固定程序外,其余均根据情况由歌手自编。民族乐器通常有芦笙、唢呐、箫笛、胡琴等。特别是唢呐会吹的人比较多,他们代代相传。唢呐曲谱很多,经常能听到的有报信谱、迎客谱、欢送谱等,多数以对齐奏,有时也可以独奏或合奏。

民族舞蹈:麻阳民族舞蹈主要是花灯。“花灯”又称“跳灯”、“摆灯”。玩灯时,由四五个成年人掌灯(又称掌座),八到十二个青年表演,一半扮“赖花子(又称山花脸)”、一半扮“灯姑娘”(又称山姑娘)。表演形式多为二人(一旦一丑)转式花扇舞。扇法变幻无穷,舞姿刚柔相兼,伴奏伴唱的音乐,多为苗乡民间小调。除花灯外,还有龙灯舞、狮子舞、花棍押、板凳舞、跳金舞、蚌壳舞、彩龙船舞等。这些舞蹈动作大都是摹拟生产、生活、打仗的动作,渗透了苗乡人民的思想感情。舞蹈戏剧方面,在麻阳苗乡流行的有辰河戏、傩堂戏(滩勇戏)、阳戏等。其中最为盛行并具有独特风格的是傩堂戏和阳戏。傩堂戏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大型舞蹈戏剧,演员多为苗老司和民间艺人,演出时常“傩”(勇)、阳(戏)、花(灯)互相渗透,兼而月之,唱腔各异,剧目多达百余个。

民族工艺:麻阳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有蜡染、剪纸、雕花、泥塑、桃花、刺绣、打花带、打袜垫、绘画、织彩带等等,这些均受苗乡人民喜爱,他们相学成风,相传成俗。挑花刺绣是苗家妇女的拿手工艺,构图多为生活所见,挑出的飞禽走兽、虫草花木,栩栩如生,别具一格。自制土棉线,染以五色,织成各种花样花带,其中福寿、蝴蝶、波浪和栏杆图案花带丝是有名的代表作。现代民间绘画(原称农民画)已有500多件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获奖,其中28件精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13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泥塑雕刻,也负有胜名,特别是解放前泥塑艺人张秋潭知名度很高,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在其《湘西行》一文中写道:“麻阳人中,有一双值得称赞的手,在湘西近百年实无匹敌,乃塑像师张秋潭之双手”。

民族风情:麻阳山清水秀,风光绮丽,民风朴厚,风情独特。这里有从荒蛮的远古至今遗留下来的古风遗俗、巫风傩舞、宗教信仰、乡俗礼仪、饮食起居、土著文化、民间艺术以及神奇的“长寿文化”等。这里,独一无二的盘瓠图腾,定格独一无二的五月盘瓠龙舟节,独具特色的农民画,演绎独具特色的现代民间绘画。保冬节深刻苗家人的记忆,山歌调唱响苗乡的新奇,哭嫁歌深含苗家人的情意,花灯戏烂漫人们的童贞,傩堂戏表达人们的虔诚,打花带弥漫人们的幽情。另外还有建房习俗、婚娶礼仪、养殖习俗、日常生活禁忌习俗等,都无不烙印了苗乡人们悠久的历史,寄托了苗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民俗风情

麻阳盘瓠祭:尤其五月盘王节,以苗族始祖之一盘瓠作为纪念对象,依托世界罕见规模的盘瓠庙建筑群,把神圣的庙堂祭祀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民间娱乐活动,活动时间长,节会形式多样,体现了苗族盘瓠文化精神实质;其纪念对象还有汉族马援,文艺表演苗汉杂糅,蕴涵着少有的民族文化包容心理;麻阳境内四处分布的盘瓠庙建筑群,刻写了苗族辰水流域迁徙的历史痕迹,《龙歌·根源歌》则是一部苗族盘瓠支系辰水迁徙史,世界罕见的保留完整的“龙犬”浮雕盘瓠图腾徽记,揭示了苗族农耕生殖民族文化意识,是考证苗族历史的宝贵资源;盘瓠龙船竞渡、狮灯会定于农历五月十五,与其他地区端午节相隔10天,有着吸引全国、甚至世界范围的人们赶赴盘王节的独特魅力,具备构建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发展地域性平台的先天优势。

麻阳花灯戏:传自域外,始于盛唐,在吸收江南小调的柔美,麻阳山歌的直率、傩愿歌的悲壮、苗歌的泼辣后,形成了优美、热烈、欢快的独特风格。麻阳花灯戏艺术风格兼融,形成了麻阳上山区、下山区花灯表演的风格差异。“跳花灯”,又称“武花灯”。分布于麻阳上山区,多为大人唱大人跳,侧重于舞蹈表演,动作跳跃性强,表演灵活,唱词以爱情、社会生活为主,表现为快节奏的粗犷风格。下麻阳“摆花灯”,又称“文花灯”。分布于麻阳下山区,多为小孩唱小孩跳,侧重演唱,舞蹈动作柔和细腻,较为抒情,唱词以唱古人、风俗生活、婚姻为主,表现为慢节奏的柔美风格。

光绪二十七年(1901),麻阳花灯艺人聂榜榜用阳戏《刘海砍樵》的套路,表演花灯曲目《癞蛤蟆拜年》,开倡了湘西花灯戏剧化创作先河,使麻阳花灯始有“灯戏”之称。1949年后,麻阳花灯发展成为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戏曲艺术,表演时,或旦、丑等角色伴乐载歌载舞,或旦、丑舞蹈,乐队伴乐伴唱,体现出歌、舞、乐三种艺术体裁的高度和谐统一。从1964年开始,麻阳花灯艺人大胆创新,在弘扬发展花灯歌舞艺术的同时,创作、移植了《喜迎亲》、《贴画》、《战地黄花》、《沙家浜》等近百个花灯戏剧目。“麻阳花灯戏”逐渐发展定型为湖南省地方保留小剧种之一,1990年被收录于《湖南地方剧种志》中。2007年,麻阳花灯戏入选怀化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麻阳花灯戏入选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

名优特产

麻阳桃:麻阳农民原习惯于宅旁栽桃,美化环境,发展庭院经济,其品种有本地毛桃、香桃、冬桃等,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面积连片种植,目前全县栽培面积为1.2万亩,年总产量3000-4000吨,桃已成为我县栽培面积较大,品种较多的一个时鲜落叶小水果,早熟品种有北京26、水蜜桃、早熟油桃等,中、迟熟品种有大久保、山东桃、莱山蜜桃、中华寿桃、颐红蜜桃、黄桃等,大久保和山东桃栽培面积最大,约6000余亩。每当桃子上市,交易市场车水马龙,农民下午4、5点钟采摘,第二天清晨4、5点进城上市,上午10点左右散市,通过火车、汽车外销,麻阳桃占有怀化、吉首、张家界、长沙等周边城市近一半的销售市场。

麻阳小籽花生:花生又名落花生,具有较高的能量,又含有丰富的优良蛋白质,是一种很好的食品和油料作物。我县花生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栽培面积最大,最高年份达4万余亩,良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曾获湖南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后因需轮作且水土流失严重,面积有所缩小,目前全县常年栽培面积为2万亩左右,年产量为1200-1500吨。郭公坪、和平溪、黄双、锦和等乡镇为主产区。品种主要有珍珠豆型、本地小籽花生和普通型中籽花生,一般全生育期120-150天,我县产的花生多在砂质壤土种植,果皮薄,子籽饱满,每类种子两粒,出仁率和含油量高,特别是小籽花生,含油量在52%左右,含蛋白质在30%左右,籽仁较小整齐如珍珠,种皮红色,既适于榨油、炒食,又适于加工,“麻阳十八怪系列花生”产品就是以小籽花生为主要原料而加工生产的,麻阳小籽花生可榨成富含脂肪酸和维生素的优质食用油,长期食用可降低胆固醇、降压和镇咳祛痰,小籽花生仁含有大量的油分和蛋白质,不仅含热能高,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E最多,维生素C、维生素B次之,花生仁除食用外,在医药上具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痒”等作用,现代医学证明,花生籽仁、种皮、果壳、叶、茎、油均可人药,小籽花生榨油后的饼粕,蛋白质高达50%左右,还含有7%的脂肪、24%碳水化合物,还含有较多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制成食品。亦是优良的家畜饲料。

麻阳麻鸭:麻阳麻鸭,又叫麻阳杂交肉鸭,是通过杂交育成的良好肉用品种。该品种生产速度快,繁殖性能好,抗病能力强,既适应游牧散养,又适宜规模化高密度舍饲圈养。成年公鸭体重3千克,母鸭2.75千克,肉用仔鸭7周龄体重2千克,料肉比2.9:1,种母鸭6个月开产,年平均产蛋250枚。麻阳杂交肉鸭在麻阳全县均有饲养,中心产区为县城周边乡镇,全县年饲养量达250万羽,常年存笼种鸭3万羽,现有孵化场20多个,年孵化能力600多万羽。麻阳杂交肉鸭誉满湘、黔、鄂、渝,产品远销中、西南地区。

麻阳冰糖橙:冰糖橙是20世纪60年代从普通甜橙实生变异中选出的地方良种,因其含糖量高而得名,俗称冰糖泡或冰糖柑。我县80年代中后期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开始大面积发展,现栽面积已达6万余亩,年产量4万余吨,麻阳冰糖橙因果大少核,高糖优质曾得到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高度评价,后经多年不断地提纯选优和高品质栽培研究,加上我县特殊的地理、土壤、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使“麻阳牌”冰糖橙外观更艳丽,品质更优良,经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为极优产品,在全国独树一帜。2001年获湖南省第三届农博会金奖。产品市场覆盖面广,销往上海、广州、昆明、武汉、北京和重庆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俄罗斯、蒙古、越南等国也有销售,麻阳被“中国林业年鉴”誉为——中国冰糖橙之乡。

麻阳猕猴桃:麻阳猕猴桃多属野生藤本果树,俗称藤粒果,主产于西晃山、雄山、八斗山、雷打坡等山地,西晃山周边产量最多,品质最好。全县共有猕猴桃7000亩,其中野生资源5000余亩,年产量100余吨,均在海拔500米以上生长。栽培极少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属纯天然绿色果品,品种多为野生本地种为主,米良1、2号和翠玉、丰悦等品种也有少量栽培,分为软毛、硬毛、无毛3类,果形有圆柱形、椭圆形、腰子形、球形之别,果肉有绿、淡绿、淡黄、黄肉紫心、绿肉黄心之分,味浓甜或酸甜,汁多有籽,香气浓,肉质细嫩,无涩味,一般需贮藏软熟后食用。贮藏常温25℃左右。可贮藏20-30天。品质优良,野生种一般单果重70-90克,最高达120克,可溶性固形物14.0-15.8,维生素C930-1580mg/g,并富含铁、磷、钙、硒等微量元素。商品性强,营养丰富,号称果中珍果,可鲜食,亦可制罐头及果汁、果浆及果酒等。

麻阳刺葡萄:麻阳刺葡萄,属东亚种群,主要分布于麻阳上山区,在麻阳的栽培史已有100多年,通过多年来不断的选优,已形成适宜当地栽培且品质和产量都表现良好的本地品种。麻阳刺葡萄抗逆性强、丰产性好,一般亩产量2000公斤左右,高的可达4000-5000公斤。果穗圆锥形,果粒中等、圆形,皮紫黑色,延后采摘果粒面带白霜、鲜嫩诱人。果肉品质上乘,汁浓味淳,甘甜鲜美。果肉含糖量在14%以上,高的可达18%,通过富硒栽培总糖量甚至高达25.8%。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每100克中维生素C含量达36毫克,每公斤含钾908毫克、铁1.28毫克、锰3.5毫克。刺葡萄对硒元素的利用和转化功能强,通过补硒可使其果实硒含量由每公斤9.7微克增加到170微克,增幅达1752.8%,这样就大大提升了麻阳刺葡萄的食用价值和品位。麻阳刺葡萄枝梢均带刺,其名也因此而得,果实9月上中旬成熟,树势生长势强、抗病虫,适宜于阴凉山区栽培,以海拔500米左右为最宜。

锦江泉酒:湖南锦江泉酒厂始建于1956年,位于麻阳县城东郊,这里群山环抱,泉水潺潺,史上称为五溪蛮地,是得天独厚的佳酿之地。该厂占地面积40余亩,年产60度大曲酒能力1000吨,产值2000万元,销售收入2500万元,利税1000万元。主要产品有锦江泉系列酒和高档精品锦江王酒等品种,是湖南省重点酿酒企业之一。锦江泉酒是在充分发挥苗乡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优质高梁为原料,精选小麦制曲,用优质泉水酿制而成。其“酒液清亮、窖香浓郁、绵甜爽口、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专家的好评。锦江泉酒1979年被评为湖南省四大地方名酒之一;自1980年起在全省历届大曲酒质量评比中均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94年获得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和第五届亚太地区国际博览会金奖;1996年被评为湖南省名牌和消费者最喜爱的湘酒;1997年“锦江泉”牌商标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

苗子佬食品:位于中国长寿之乡-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境内。苗家人公司专业致力于大湘西地区特产和少数民族民间特色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秉承“自然赋予、精诚制作”生产理念打造产品。主要产品有:原生态柴熏老腊肉、腊鸡、鸭、鱼、灌肠等腊制品;萝卜、青菜、茄子、豆角万菜等系列外婆菜;苗家糯米粑、桐叶粑粑、蒿菜粑粑、棕叶粑粑等长寿粑产品。企业实施“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重点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生产等项目。公司坚持“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科技创新、奉献社会”的企业精神和“客户至上、品牌经营、质量一流、诚信永久”的经营理念,引领湘西美味走向全国。企业时时处处把消费者健康权益放在心上,以过硬的质量、实在的价格、良好的信誉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消费者的一致信赖和赞誉,被第五届全国传统龙舟邀请赛列为参赛运动员指定产品,2010年8月获“怀化市首届旅游产品博览会金奖”,2010年被推荐为湖南省首届旅游商品展览会指定参展产品,11月“苗子佬”油辣椒老腊肉被湖南省农博会评为金奖。产品热销北京、长沙、广州等大中城市,并在湖北、广西等省设立销售总部。[9]

风景名胜

滕代远纪念馆及故居

滕代远纪念馆于1986年11月2日建成,为一座二层现代殿堂式砖混结构仿古建筑。由铁道部、省、市、县筹资兴建,占地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82平方米,陈列面积500多平方米。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了馆名。2004年11月2日,滕代远诞辰100周年之际,全面维修装饰,展览全面调整改版,馆容馆貌焕然一新。馆内陈列滕代远同志各个革命时期的有关图片、实物、文献、书信等近400件文物以及中央等领导同志的题词。全面展示了滕代远同志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奋斗的艰辛历程。通过陈列展览,教育后人。现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红色旅游13530精品线路及工程,国家级3A旅游景点。

滕代远故居位于岩门镇玳瑁坡村,故居为清代民居建筑,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精品景点之一。2004年11月2日,滕代远诞辰100周年对故居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对外开放。近2年来,已成功接待了中央、省、市有关领导和游客2万余人次。目前,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挖掘红色旅游内涵正在规划,全面完善故居红色旅游各项基础建设,做大做强红色旅游文章,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清凉山森林公园

清凉山森林公园位于麻阳中心地域的谭家寨乡境内,山上林海松涛有5000多亩,松林密布,山高林密,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凉爽,山顶有3平方公里的开阔地,山下三溪环山而流,有山有水,山清水秀。清凉山在300多年前就是出了名的名山,因山顶建了一寺院,香火兴晴天则盛名于世。清凉山下太平头村有天然奇洞,它生成在破碎了的岩层裂缝里,洞里高差150多米,上下几十层之多,奇洞范围延伸有12公里,洞里还发现恐龙化石,植物化石。清凉山山秀,洞奇,石怪,水灵。山秀(原始次森林)有5000多亩林海松涛。洞奇,洞里发现恐龙化石。石怪,洞内有100多处好看景点,洞外有形似龙、虎、狮的怪石,还有上千石树群。水灵,恐龙洞里神奇水吃了能祛病,延年益寿。游清凉山松青柏翠百鸟鸣幽谷,进太平头洞奇石怪恐龙喷神泉。

郭公坪乡九龙湖

九龙湖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郭公坪乡境内,面积近万亩,是发源于梵净山的锦江河一段。九龙湖区青山绵延,林木繁茂,拥有最好的原生态次森林,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十分优良,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2万个,属“森林维生素”的天然氧吧。湖水晶莹透澈,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库湾幽深多姿,自然风光旖旎,小桥流水,生态野趣横生。擎天柱、好汉坡、流纱瀑布、古村落民居等自然风光尽在湖区,为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是怀化、吉首、铜仁等地首选避暑度假胜地。

九龙湖盛产60多种淡水鱼,鱼以烹调为主,色、香、味俱佳,享誉省内外。湖区属于云贵高原起点,山高、水深、温度低,九龙湖鱼一般要3年才能上市,肉质鲜嫩,符合绿色有机食品的要求,系麻阳长寿鱼品牌。来九龙湖不可不尝九龙湖鱼,九龙湖区是吃鱼、赏鱼、钓鱼、购鱼、休闲于一体的户外旅游景点和养生休闲胜地。在九龙湖品鱼钓鱼无疑是人生一大享受,不容错过!

九龙湖的春季,鸟语花香,青山如黛,蔚蓝的湖面一望无垠,湖水清波荡漾,赏心悦目;夏天,正好是避暑最佳去处,山涧流纱飞瀑、山泉足浴健身、勇敢者探险、溯溪、登山远眺观景、喊山洗肺等休闲运动项目让你神清气爽,乐不思蜀;入秋以后,秋高气爽,微风正好,放眼处,芭茅花在路边随风轻摇,枫叶在山麓似火在燃烧;九龙湖的冬季,湖水起雾,宛如仙境,此时游玩可谓神清气爽,勇敢者还可以体验一把冬泳,享受一回人在画中游的野趣。这里,一年四季都是休闲养生的胜地。

兰村乡椒林村

椒林村位于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兰村乡西部,包茂高速公路隆家堡互通处,到县城8公里,距怀化、凤凰、吉首、铜仁半小时里程,锦江河成S型贯穿整个村庄,河岸线6公里故又称“长河人家”,瀑布气势磅礴,长河水清澈见底,花香四季,瓜果飘香。

椒林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著名作家沈从文《长河》多描写这里,有神奇美丽的传说《千年相约》,老司巫傩文化、敬河神、放河灯、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锅,充满了神奇与魅力,长河文化、花灯戏历史悠久,五月十五过月半打蒿菜粑粑;七月十五过鬼节杀达子;十二月冰糖橙采摘节火爆嗨翻天。

椒林村的三百亩荷塘是夏季人们向往的地方,长180米,落差80多米的滚水大坝瀑布气势磅礴,夏季站在瀑布下面,浪花飞溅、神清气爽,飘荡在6公里锦江河游船星星点点,瀑布下的峦滩浴场水清见底,杨树林青石板路弯曲通幽,躺吊床、荡秋千、听百蝉争鸣,蛙声一片。

椒林村特色美食有幸福农家的苗家土鸡、长河舫的河鱼、荷悦楼的稻草鸡、三黑子酒店的麻阳鹅,都是地道的乡土农家菜,味道独特,红豆杉酒店是休闲的绝美去处,天然氧吧。

在椒林村,淳朴的民风、绝味的美食、花灯戏、竹杆舞让人流连忘返。

大桥江乡豪侠坪村

豪侠坪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大桥江乡内,地理坐标:东经109°64′,北纬27°65′。村域面积0.5平方公里。目前豪侠坪村通过大尧公路与外界联系,距包茂高速公路20km,距渝怀铁路锦和站18km,距麻阳县城26公里。

豪侠坪村的历史地名称曹家坪,豪侠坪村始祖伯高公建立的一个聚族定居点,经多次续建而成,至清代中期时,发展至鼎盛。现存古建筑群始建于清代乾隆庚寅年,至今保持着明清传统建筑的风貌。

村落建设选址呈现出典型的同姓村民聚居特征,村落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最初村民选择于山丘环绕的河流盆地内兴建村落,村落依山而建,环水而居,地势平坦,村内巷道、石板路四通八达。其选址特征可概括为“面向东山狮子八水口、北靠南宁龙凤正乾坤”之态,充分展现了传统村落韵律,目前传统村落基本保存。豪侠坪村背依青山,对面近处三面坡田层叠,远处山峦环绕,山脚与田畈之间穿行潺潺溪水,山如屏障,水似玉带,鸟瞰村落,环村五座青山形似蛟龙,起伏腾挪,风水行语曰“五龙窜槽”。

建筑群占地0.5平方公里,整体上坐南朝北,砖木石混合结构,小青瓦屋面,现存老房屋46栋,巷道7条,最长的巷道有120米。[1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