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麥斜岩,又稱「滅邪岩」(含有驅邪之意),位於福建省仙遊縣九鯉湖以北約8公里的石所山上,距仙遊縣城40公里,海拔1006米,以石奇洞多聞名,有「小武夷」之稱。[1]

中文名: 麥斜岩

又 稱: 滅邪岩

位 置: 仙遊縣九鯉湖以北約8公里石所山

海 拔: 1006米

目錄

主要景觀

麥斜岩以奇石怪洞著稱,其自然景觀十分豐富從迎賓亭至山頂的占星石,共有一百零八景,沿着麥斜岩登山山道而上,一路上奇石怪洞星羅棋布,遍及峰峰壑壑,在遊覽觀賞這些大自然傑作之時,歷代遊客替那些奇石怪洞取了許多令人遐想的名稱,給遊人增添了無窮情趣,給整座山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祝聖道場石

在山腳迎賓亭南側有一塊巨石,上刻「祝聖道場、朝真福地」八個字,字跡古樸雄健,乃宋代石刻。據了解宋代當地僧侶在其前築台,在佛的生日誦經念佛,有時也做一些道場,故有此名。

樵谷山

迎賓亭北側,有一巨石突兀,上面鐫刻着「樵谷山」三個雄渾有力的隸體書。據清代乾隆《仙遊縣誌》記載,當年元世祖忽必烈請隱士林璧卿(字樵谷)出山為官,而林璧卿堅辭不仕,忽必烈欽佩其高風亮節,御書「樵谷山」三字賜給他,並叫人將其刻在崖石上。為什麼一位開國皇帝,會在麥斜岩留下筆跡呢?據說,宋末年,江右有一進士林璧卿,博學多才,對《易經》有較深的研究,且通曉天文地理,他原在宋廷當祭酒,由於宋被元所滅,林璧卿遊歷至閩中,後隱居在麥斜岩。當時元世祖剛剛入主中原,想起用一些漢族士大夫,以鞏固新的政權,他想到了年輕好友林璧卿,於是微服私訪,終於在麥斜岩找到他。於是邀林璧卿出山為官,而林璧卿答道:「我家四代在宋為官,宋朝對我家的恩遇可以說是十分深厚,現宋已滅,我卻苟且偷生於人世,已經感到十分慚愧了,怎會去當元朝的官?」林璧卿邊說邊流淚,十分動感情,忽必烈感其懷念舊主情感難於解脫,就封其為「元明妙應道濟真人」。並用林璧卿的字--樵谷,寫「樵谷山」三個字賜於他,麥斜岩故此也稱為「樵谷山」。

烏龜孵蛋

拾級而上,在左邊的山谷邊,有一隻形如烏龜的巨石,靜靜地伏在那裡,看那眼神,猶如孵蛋一樣,故有「烏龜孵蛋」之稱。

仙猴抱桃

在山腳迎賓亭之後的山谷邊,有一石形如猴,蹲坐在谷畔,仿佛縮頸曲臂,凝視山谷,谷邊有一堆形狀各異的石頭,其中有塊大石猶如蟠桃,人稱之曰「仙猴抱桃」。

仙桃

在五里洞洞口前上方,有二個巨石錯落有致地擺放在那裡,上面又長有一撮青草,猶如桃蒂,二個在一起,如仙桃。

馬鞍石

馬鞍石,也稱駝峰石,在牛鼻石的左側下面,長的2.5米,猶如馬鞍一樣,故曰。

牛鼻石

在馬鞍石左邊,有一石,如牛鼻,一端高高昂起,在其中間,有一個圓孔,用小指可穿透,狀如牛鼻,曰「牛鼻石」。聽說,宋代有大土匪郭世龍來到麥斜岩,搶了不少金銀財寶埋藏在麥斜岩的角落,此處埋有黃金六十斤,後撤走而忘記,一日麥斜一姓雷村民作一夢:麥斜岩仙公指引其到牛鼻石,記住「手牽牛鼻,腳踏八步,下面藏金六十斤,叫其挖走。」第二日,該村民拿着鋤頭,到牛鼻石要挖金子,而其沒有文化,領悟不了其中奧妙,一直挖到太陽快要落山而一無所獲,於是坐在旁邊石上飲水,這時靈感來了,原來,手要抓住石鼻子,腳分開成八字形,在腳 底下就是埋寶的地方,真的挖到了金子。

大象飲水

從「牛鼻石」向上行15米,路旁左下方,有座石崖形如大象,長長的鼻子伸入石縫間,猶在飲水,故稱「大象」飲水。這中大象何方來呢?聽說來自印度,原來麥斜岩開山鼻祖自永祖師佛法高超,但又沒念過經書,其同朝代唐三藏受唐王李世民重託,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經,取得真經回來,於是自永祖師也往西天一趟,在印度半年多,也取得真經回來,在他要回來時,想到麥斜岩寺腳下村民的生產艱苦,種田用人來拉犁的,於是把力大無窮的印度大象帶一隻回來放在山腳下讓村民耕作,回來時村民的歡樂雀躍,但大象不適用,優點只有一個,就是力大無窮,缺點大概有三,一是食量驚人,養不起;二是田小塊,大象把田埂都搞塌了;三是高大無比,不好操作。對於自永祖師好意村民的心領了,後隨着生產力的發展,於是用牛耕作,方便多了。大象空閒着,放在山谷中遊玩,最後化為石頭,供人欣賞。

神龜保口

在牛鼻石分道,有一條通往側坡石階路,約100米,有一巨石如大龜,傳說祖師要往扶桑說經,回來時,遇到大風大浪,船被 打翻,這時海底巨龜知道祖師是神仙,於是浮出水面馱回東土,隨祖師隱居麥斜岩寺後石洞中,但這隻大龜懶惰好睡,老是呆在洞中,祖師命它到山門外保口,後化為石龜,永遠守在那裡,故曰:神龜保口。

雷劈石

往雪吟亭拾級而上,迎面有一塊大石裂為二,曰:雷劈石,又稱:一線天。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曾有一條巨蟒盤在石上成精。一天遊人接踵而至,其中有一女穿紅色繡花裙,長得如花似玉,蛇精遂生邪念,於是呼風喚雨,驅散遊人,將那女子攝進巨石下,這時自永祖師在寺里念經,洞察其情,遂發五雷正法,將蛇妖劈死,因用力過猛,把巨石劈成二片,故稱:雷劈石。

景區簡介

麥斜岩是莆田市仙遊四大景之一,座落在縣城東北的鐘山鎮境內,山勢巍峨,怪洞藏幽,奇石成趣,引人入勝,宋代著名理學家林光朝稱之為「小武夷山」。

麥斜岩景區面積為6平方公里,現屬省級旅遊區九鯉湖的重要組成景區,境內遍布紫紅色的石崖、石峰、石球,是一座花崗岩構成的山峰。主峰海撥1006.5米,常有雲霧繚繞峰頂,因而麥斜岩也稱「雲居山」。從停車場往上望去,整個山體猶如一隻橫臥的巨獅,中段呈北南走向,巨崖如壁,宛如獅背高隆;南端呈東西走向,略現高昂,猶如吼獅昂首撲爪;北端呈東北走向,似猛獅蹬腳伸爪。故當地群眾稱麥斜岩的山勢為「獅穴」。

麥斜岩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是中國工農紅軍一0八團的革命誕生地,一九三0年十月,鄧子恢同志就來到這裡,組建工農紅軍一0八團,點燃了仙遊武裝鬥爭的烈火,從此,革命紅旗就高高地飄揚在麥斜岩上。麥斜岩先後被共青團福建省委授於「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莆田市委、市政府授於「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在縣委、縣政府在麥斜岩建設紅軍一0八團革命紀念館,讓一0八團革命史跡永遠載入史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