鸛
鸛 |
鸛是一個大型水鳥科的。包括19個物種。在大多數地球上比較溫暖的地帶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蹤跡。鸛是候鳥,善于飛行。鸛有很長的腿和細長的帶蹼的爪子。它們有又長又結實的尖喙。羽毛通常是白色和黑色的。但有些品種鸛的頭上或頭上和脖子上幾乎沒有羽毛。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鸛
拼音; guàn
部首; 鳥
五筆; AKKG
倉頡; TGPYM
鄭碼; EJNR
外文名稱; stork
注音; ㄍㄨㄢˋ
總筆劃; 22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左聲右形
統一碼; U+9E73
四角; 47227
本草綱目-鸛更多>>「釋名」皂君(《詩疏》)、負釜 時珍曰∶鸛字,篆文象形。其背、尾色黑,故陸璣《詩疏》有皂君諸名。
「集解」弘景曰∶鸛有兩種∶似鵠而巢樹者為白鸛,黑色曲頸者為烏鸛。今宜用白者。
宗 曰∶鸛身如鶴,但頭無丹,項無烏帶。兼不善唳,止以喙相擊而鳴。多在樓殿吻上 作窠。嘗日夕觀之,並無作池養魚之說。 時珍曰∶鸛似鶴而頂不丹,長頸赤喙,色灰白,翅尾俱黑。多巢於高木。其飛也,奮於 層霄,旋繞如陣,仰天號鳴,必主有雨。其抱卵以影,或雲以聲聒之。《禽經》雲∶鸛生三 子,一為鶴。巽極成震,極陰變陽也。震為鶴,巽為鸛也。
「正誤」藏器曰∶人探巢取鸛子,六十里旱,能群飛激散雨也。其巢中以泥為池,含水 滿中,養魚、蛇以哺子。鸛之伏卵恐冷,取 石圍之,以助暖氣。
時珍曰∶寥郭之大,陰陽升降,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區區微鳥,豈能以私忿使天壤赤 旱耶?況鸛乃水鳥,可以候雨乎?作池、取石之說,俱出自陸璣《詩疏》、張華《博物志》, 可 謂
骨
「氣味」甘,大寒,無毒。藏器曰∶有小毒。入沐湯浴頭,令發盡脫,更不生也。又 殺樹木。 「主治」鬼蠱諸疰毒,五屍心腹痛(《別錄》)。
甄權曰∶亦可單炙黃研,空心暖酒服方寸匕。
時珍曰∶《千金》治屍疰,有鸛骨丸。 腳骨及嘴
「主治」喉痹飛屍,蛇虺咬,及小兒閃癖,大腹痞滿,並煮汁 卵
「主治」預解痘毒,水煮一枚,與小兒啖之,令不出痘,或出亦稀 書》)。 屎
「主治」小兒天釣驚風,發歇不定。炒研半錢,入牛黃、麝香各半錢,炒蠍五枚,為末。 每服半錢,新汲水服(時珍)。
基本字義
拼音:guàn
部首:鳥 部外筆畫:17 總筆畫:22〈名〉鳥,羽毛灰白色或黑色,嘴長而直,形似白鶴,生活在江、湖、池沼的近旁,捕食魚蝦等。 水鳥名[Stork]。指大部為舊大陸產的大型涉禽,有大而粗壯的喙,構成鸛科,與各種䴉(Ibises)和鷺(Herons)有親緣關係。如:鸛雀(即鸛。水鳥名);鸛鵠(鸛與鵠)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中】【鳥字部】鸛
《廣韻》《集韻》《韻會》$古玩切,音貫。水鳥。好水,將雨則鳴。《禽經》鸛仰鳴則晴,俯鳴則陰。
又鸛生三子,一為鶴,巽極成震,陰變為陽,震為鶴,巽為鸛。《本草陶弘景注》頭無丹,項無烏帶,身似鶴,不善唳,但以喙相擊而鳴。鸛有二種,似鵠而巢樹者為白鸛,黑色曲頸者為烏鸛。陸璣曰:鸛雀似鴻而大。一名負釜,一名黑尻,一名背灶,一名早裙。泥巢,其旁為池,含水滿之,取魚置其中,以食其雛。《詩·豳風》鸛鳴於垤。
又一作冠。《後漢·楊震傳》有冠雀銜三鱣魚置講堂前。《注》冠音貫,卽鸛雀也。
又《唐韻》《集韻》$呼官切,音歡。《爾雅·釋鳥》鸛鷒,鶝鶔。《注》鸛,音歡。
又《集韻》古丸切,音官。水鳥也。
又《集韻》胡官切,音桓。義同。
又《集韻》《類篇》$逵員切。同ꈻ。鸜鵒,亦作鸛鵒。《左傳·昭二十五年》鸜鵒來巢。《公羊傳》作鸛,音權。《韻會小補》鸜本作ꈻ。ꈻ鵒也。
說文解字; 【卷四】【鳥部】鸛
鸛專,畐蹂。如䧿,短尾。射之,銜矢射人。從鳥雚聲。呼官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