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不食草
鵝不食草 鵝不食草別名食胡荽、野園荽、雞腸、地芫荽、滿天星、沙飛草、地胡椒、大救駕、三節劍、山胡椒。為菊科植物,是一種以全草入藥的中藥材,其性溫味辛,具有祛風通竅、治療感冒頭痛、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鼻炎、跌打損傷等症。[1]
目錄
形態特徵
鵝不食草一年生匍匐狀柔軟草本,高5-20cm。莖纖細,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後易生根,無毛或略具細綿毛。葉互生;葉片小,無柄;葉片楔狀倒披針形,長7-20mm,寬3-5mm,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不規則的疏齒,無毛,或下面稍有細毛。鵝不食草頭狀花序細小,扁球形,頭狀花序無柄,直徑約3mm,單生於葉腋,無總花梗或近於無總花梗;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層,橢圓狀披針形,綠色,邊緣膜質,花托平坦或稍隆起;花雜性,淡黃色或黃綠色, 管狀;雌花位於頭狀花序的外圍,多列,外層較內層大;花托平坦,無托片;花雜性,淡黃色或黃綠色,全為筒狀;外圍雌花多層,花冠細,有不明顯的裂片;中央的兩性花,花冠明顯4裂。瘦果橢圓形,長約1mm,具4棱,邊緣有長毛;無冠毛。花期9-11月。[2]
生長環境
鵝不食草常生於稻田、陰濕山地及路旁或濕潤草地、田埂、路旁、屋邊或荒野濕地上、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湖南、湖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川、貴州、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3]
功效與作用
鵝不食草具祛風,散寒,勝濕,去翳,通鼻塞,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氣腹痛,阿米巴痢,瘧疾,疳瀉,鼻淵,鼻息肉,目翳澀癢,臁瘡,疥癬,跌打的作用。[4]
相關配伍
- 治傷風頭痛、鼻塞,目翳:鵝不食草搓揉,嗅其氣,即打噴嚏,每日二次。
- 治疳積腹瀉:鮮鵝不食草三錢。水煎服。
- 治蛇傷:鮮鵝不食草搗爛,外敷傷部。
- 治跌打腫痛:鵝不食草適量,搗爛,炒熱,敷患處。
- 治痰喘。用鵝不食草楊汁,和酒服。
- 治濕毒脛瘡。夏季采鵝不食草,曬收為末,每取末五錢、汞粉五分,加桐油調成膏。先以茶洗淨患處,然後貼膏包好。將有黃水流出。五、六日病癒。
- 治脾寒瘧疾。用鵝不食草一把,搗取汁半碗,加酒半碗服下,甚效。
- 治目疾,翳障用鵝不食草(曬乾)二錢,青黛、川芎各一錢,共研為末。先含水一口,取藥末如米大一小撮嗅入鼻內,以淚出為度。有的配方中減去青黛。此方名為「碧雲散」。
- 治牙痛。用棉裹鵝不食草,懷干研末,嗅入與牙痛同側的鼻孔中。
- 治塞鼻治翳。治法總結為詩歌一首:赤眼之餘翳忽生,草中鵝不食為名,塞入鼻內頻頻換,三日之間復舊明。[5]
食用方法
鵝不食草瘦肉湯
材料:鵝不食草9g、雞內金5g、瘦肉50g
做法:將鵝不食草用紗布包好,雞內金碾碎,然後跟瘦肉一起放入燉蠱中,燉煮40分鐘左右,最後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祛風通竅、健胃消食。
[6]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