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鴻鈞

鴻鈞,是中國著名的神話角色之一,為明朝小說《封神演義》的自創人物,正統道教並無此神。

中國台灣現有部分信奉鴻鈞老祖的道派,但在絕大部分道教徒眼中實屬無稽之談。

《封神演義》中為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師傅。

洪荒流小說中的鴻鈞為大道之顯化實體,但在正統道教中大道之顯化實體乃玉清元始天尊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鴻鈞

其他名稱:鴻鈞道人、鴻鈞老祖

登場作品:《封神演義》

身份:至高無上的大道、眾聖之師

道場:紫霄宮

徒弟: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基本簡介

鴻鈞,是明朝小說《封神演義》神話角色之一。

中國神話與正統道教並沒有此人出現,時至今日道教依舊不承認創始元靈在其神系中的存在,道教多次駁斥鴻鈞、創始元靈等歪理邪說,佛教也闢謠了鴻鈞、創始元靈。

小說中,鴻鈞為大道之顯化實體。《封神演義》中只是為了找一個人來調和三教矛盾的,切莫當真。

鴻鈞歌

《祭祖歌》有很多不同內容和不同形式的音樂本體形式,這裡採用的仍然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小村地區傳唱的一首《鴻鈞老祖歌》(譜例13)。

從這首《鴻鈞老祖歌》中,我們可以發現三峽地區原土著居民關於人類文明起源的認同觀念,他們認為關於人類的教化主要來源於鴻鈞老祖的傳說,在這首《鴻鈞老祖歌》中,鴻鈞老祖的傳說甚至早於漢族人文始祖的開天盤古,"天地人三皇",這一點從人文傳說的角度,說明了三峽文化作為華夏文化的重要支脈之一,在時間的歷時過程中,和在空間的發展方位上,並不比黃河文化遲,至於二者之間到底有多大的時間距離,不是我們在這裡所要研究的主要對象,就這首《鴻鈞老祖歌》而言,它所代表的是三峽文化在過去時空中的輝煌。

鴻鈞洞廟

鴻鈞洞,在南岩飛升岩西北下100米處,下絕崖200餘米即飛升岩水庫。該洞坐東朝西,天然形成兩重岩洞,故俗稱"岩上岩"。上層岩為主洞,下層為道房。上層岩洞高5 30米,面闊8米,深4-10米。岩內現存石殿一座,石作化帛爐一座,岩後有石窟神龕。岩內還有殘碑兩通。下層岩距上層岩地坪為5 80米,深4-50米。洞為敞口,內高外低。岩外為道房。從岩左攀登可到上層岩。

"鴻鈞"即"洪鈞","鈞"又通"均"。鴻鈞即巨大的制陶轉輪,喻上天造化之功,即"開天造物之神"。

石窟神龕依崖人工鑿成。龕高0 70米,面闊0 65米,進深0.4.2米。龕內神像早已無存。

石殿在石窟神龕前,坐東朝西。殿通高1.60米,面闊0.98米,進深0.88米。懸山石板頂,全部為石板榫卯組裝。內存石雕鴻鈞老祖坐像,頭頂為髻,面帶笑容,有鬍鬚,身着圓領廣袖對開襟帝服,抄手於膝,腳穿雲靴。

化帛爐 石作。爐通高2米,面闊0 67米,進深0.61米。是全山最大、最精美的石作化帛爐。重檐歇山石作頂,下為石作須彌座,通體石構件為石作卯榫組裝。

傳說鴻元老祖為道教眾仙之祖,"鴻元"即"混元",指天地未開、虛空未分之際的宇宙本始狀態,雖然早期道教並沒有此人出現(如早期道教並沒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出現,只有五老君、三無聖祖、虛皇五老),但在部分道派、民間宗教與文獻中具有相當影響力,湖北一帶一直有鴻鈞老祖造人的神話。神農架地區發現的漢族歌謠唱本黑暗傳便提及了鴻元老祖。在道教田野調查中發現。

《太上老君歷世應化圖說》第二化內容已經指出,鴻元老祖乃太上老君所化:

"老君者,元炁之根,造化真宗,體任自然。自然者,道也。強為之容即老君。以虛無為道,靈元為性,清空寥廓,晃朗太玄,含孕於空洞寥落之外,莽蕩玄虛之中,寂寞無里,不可稱量。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茲而生。八表窮窿,漸漸始分。下成微妙,以為世界,而有鴻元,挺於空洞,浮游幽虛。故曰:吾生於無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長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卓然獨立,大而無配。[1]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所謂混元,由茲而始矣。"

但是"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茲而生。八表窮窿,漸漸始分。下成微妙,以為世界,而有鴻元,挺於空洞,浮游幽虛。"有人認為這並非是有一個實際的神稱為"鴻元",但也有道教徒認為確有一個實際的神稱為"鴻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