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山公园
鸿山公园位于厦门市区中心,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中段,三面环市,一面背山,在鸿山公园的顶部,有一个园子可以泡茶,内部可以出租茶具。总面积17.4公顷,其中绿地面积16.7公顷。[1]
中文名称: 鸿山公园
外文名称: Hong Shan Gong Yuan
地理位置: 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中段
气候类型: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17.4公顷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免
著名景点: “鸿山织雨”奇观
建议游玩时长: 1-2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目录
发展历史
明末清初,这里是郑成功屯兵的山寨,叫嘉与寨,遗址尚存。后人还在半山巨石上分别刻“延平郡王园”五个摩崖大字。现辟为公园,四周遍种花木,石磴小路环绕峨岩峭壁和林阴之中。
站立西坡看鼓浪屿,就象一横幅竖山水画,是难得的观赏角度。山顶嘉与寨旁建有嘉尔园,它是座仿古城堡建筑,内有池溏水榭、亭台楼阁、花圃草坪和天然石景,还有工艺精品“睡童”石雕。
原在鸿山与虎头山夹峙之间的山坡上,殿堂毕具,雄伟庄严,是厦门本岛以寺见称的第二座寺院。寺后有古道通向南普陀寺以东海滨地区。两山夹峙之间,四面通风,每当雨季,横风吹雨,雨丝交穿如织,故有“鸿山织雨”的奇观,为厦门八大景之一。寺毁于清初“迁界”,乾隆间(1736—1795)复建。清季于两山之间辟建“镇南关”,降坡开辟通衢大道,“鸿山织雨”奇观不复再见。
清光绪十五年(1889),漳州南山寺喜参和尚应邀来寺住持,重修鸿山寺。后来喜参和尚又转往重兴南普陀寺。民国初年,蒋以德居士独捐巨资重修殿堂楼苑。民国十三年(1924),转逢和尚献南普陀寺为十方丛林时,鸿山寺随之收为南普陀寺的下院。
20世纪20年代中,厦门佛教界兴起佛化运动,有佛教青年居士蔡吉堂、叶青眼等人,发起组织“闽南佛化新青年会”,以鸿山寺地点适中,即以此为会址,建立“佛教宏誓会”,举办定期念佛会和讲演会。时鸿山寺住持为台湾青年僧人普松,他不仅全力支持,而且积极主动参加各项佛化活动。后来普松返回台湾,住持由妙抉继任。民国二十七年厦门沦陷,鸿山寺住众大都离散内地,一度废圮,抗战胜利后,转由菜姑住持。
主要景点
鸿山公园园内山景气势雄伟,奇石星罗棋布,山林郁郁葱葱,显得秀丽清新,是一座城中休闲公园,也是万石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 园内最高点海拔125米,比对岸鼓浪屿日光岩还高,登高远望,东望御屏山,西观鼓浪风光,南眺大担、二担诸多岛屿,北看中山公园,是市内上佳的登高望远处。山上原有一座鸿山寺,寺前因地势独特,风向多变,降雨时雨丝纵横交织,所以有“鸿山织雨”奇观,为厦门八大景之一。
鸿山公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鸿山,位于市区的思明南路北侧,占地13万平方米,集名胜古迹、现代园林、游乐设施于一体。公园内的“嘉兴园”,由亭、台、阁、池、花、木组成,两条500多米长的环山小路,把鸿山公园、延平郡王园”、双忠魂、郡王池等景点串联起来。山下的鸿山乐园则是利用防空洞改建的大型娱乐场所,游乐场主厅面积700多平方米,建有各种娱乐设施。 鸿山西麓有清代建筑的鸿山寺,面积300平方米,是一座精小细巧的二进建筑。寺庙廊柱上的对联写道:“鸿图纪鹭江胜地平分八景,山光联碧海慈航普渡众生”。寺前有一巨石,上刻“鸿山织雨”四字,因过去每逢风雨交加之时,两山夹峙,劲风回旋,雨随风转,盘旋于绿林悬崖之间,如织布状,遂形成历史上有名的厦门大八景之一。“嘉兴寨”石刻相传为郑成功手笔。当年,从鸿山嘉兴寨起,向东经碧山岩、澳仔岭、五老峰,一直绵延到胡里山一带都是郑成功驻军之地。
鸿山寺左侧岩壁有明天启二年(1622年)攻剿“红夷”石刻,共6行60个字,均为楷书。当年荷兰殖民者派兵船侵扰闽南沿海地区,福建都督徐一鸣等带兵驻防中左所,抗击“红夷”后登鸿山游览,题刻纪念,留下了中国人民早期反抗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的重要实物见证。鸿山攻剿“红夷”石刻和虎溪岩后山同样内容的二处题刻因此都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美食
厦门全年盛产海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无论是龙虾、鲍鱼、螃蟹,还是虾、螺、贝类等,均鲜美可口,肉质爽滑。厦门一年四季瓜果不断,除了从外地输入的瓜果外,本地生产的水果有龙眼、荔枝、香蕉、菠萝、木瓜、杨桃、柑橘、西瓜、芒果、桃子、枇杷、甘蔗等数十种。
旅游信息
乘客可乘以下公交厦门1路、厦门2路、厦门20路、厦门21路、厦门22路、厦门135路、厦门659路、厦门841路等的路线,可以到达大生里站下车。往中山路方向不到200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