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鳴鷲鎮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鳴鷲鎮

所屬地區: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

鳴鷲鎮,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地處蒙自市東北部,東靠老寨苗族鄉,東南部與屏邊苗族自治縣新華鄉相連,南與芷村鎮接壤,西鄰西北勒鄉,西北與開遠市羊街鄉相接,北接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文山縣,距蒙自市區36千米, 區域總面積241.4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鳴鷲鎮戶籍人口為22470人。 宋元朝時,屬舍資部地;2001年,由鳴鷲苗族鄉改為鳴鷲鎮。 截至2020年6月,鳴鷲鎮轄6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鳴鷲街。 截至2019年末,鳴鷲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1]

目錄

位置境域

鳴鷲鎮地處蒙自市東北部,東靠老寨苗族鄉,東南部與屏邊苗族自治縣新華鄉相連,南與芷村鎮接壤,西鄰西北勒鄉,西北與開遠市羊街鄉相接,北接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文山縣,距蒙自市區36千米, 區域總面積24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鳴鷲鎮地處喀斯特地貌區,地形破碎,石山縱橫起伏,多溶洞、漏斗;地勢由東向西傾斜;主要山脈有尖山、大箐山、梁子山等;境內最高點位於楊柳河行政村頗者村放羊坡,海拔2361米;最低點位於猛拉小寨,海拔1828米。

氣候

鳴鷲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4.4℃,1月平均氣溫7.1℃,極端最低氣溫-5℃(2013年12月16日);7月平均氣溫19.3℃,極端最高氣溫33℃(2010年8月10日);最低月均氣溫6℃(2013年2月);無霜期年平均33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405.7小時,日照率32%;有效光時985.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273.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84天,最多達97天(1997年),最少為44天(2010年);最大雨量1370毫米(1997年),最少雨量900毫米(201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8月,8月最多。

水文

鳴鷲鎮境內河道有楊柳河,楊柳河發源於谷堆山,屬珠江源頭,河流總長12千米,河道寬5米,流域面積98平方千米,平均徑流深479毫米,徑流總量0.47億立方米;楊柳河自東向西流經楊柳河、老鳴鷲、周家寨、鳴鷲、獨家、石洞等村民小組,由石洞村流至開遠南洞暗河。

自然災害

鳴鷲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冰雹等;洪澇年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7—8月,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01年6月5日,暴雨成災,房屋倒塌52間,農作物受災6150畝,成災5100畝。

自然資源

鳴鷲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錳,儲量413萬噸,平均含錳15.5%,平均厚度0.76米;森林覆蓋率達38.6%,有杜鵑科植物。2011年,鳴鷲鎮有耕地26851畝,其中水田4720畝,旱地22131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鳴鷲鎮總人口有2040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13人,城鎮化率1.5%;另有流動人口137人。總人口中,男性10704人,占52.46%;女性9699人,占47.54%;14歲以下4634人,占22.7%;15—64歲14383人,占70.5%;65歲以上1386人,占6.8%;以苗族為主,達9723人,占47.6%;漢族7036人,占34.5%;彝族3503人,占17.2%;其它少數民族141人,占0.7%;超過3000人少數民族有畝、彝2個民族;其中苗族972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2.7%;彝族3503人,占26.2%。2011年,鳴鷲鎮人口出生率10.54‰,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7.5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1人。 截至2017年末,鳴鷲鎮常住人口為19042人。 截至2018年末,鳴鷲鎮戶籍人口為22224人。 截至2019年末,鳴鷲鎮戶籍人口為22470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