鳃足纲
鳃足纲 |
鳃足纲(Branchiopoda)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亚门(Crustacea)的一纲,是甲壳动物亚门中比较原始的类群,起源于古生代的寒武纪。鳃足纲下设2个亚纲3个目,分别为:萨甲亚纲(Sarsostraca),包括无甲目(Anostraca);叶足亚纲(Phyllopoda),包括背甲目 Notostraca、双甲目 Diplostraca。全世界有800余种,中国有250种以上。常见种有丰年虫、鲎虫、蚌虫、溞等。
目录
简介
背甲目(Notostraca):出现于上三叠纪,现全世界仅残留10余种,仅鲎虫科(Triopsidae=Apusidae),包括鲎虫属(Triops)和鳞尾虫属(Lepidurus),我国仅报道有丰盛鲎虫一种。体长20~90毫米。头部及躯干前部覆有一整片平扁的盾形背甲,躯干后部细长,圆筒形,尾节后端具一对细长的柱状尾叉,背甲后缘中部内凹,前端背面有一对无柄的复眼,一个单眼。复眼后方中央有一背器。背甲中线上有一隆起脊,两侧有触角腺。第一触角十分细小,第二触角退化或完全消失。大颚发达,切缘具锐利的锯齿。第一小颚构造简单,第二小颚退化,仅留痕迹。躯干部体节有25~44节,前11节各有一对附肢,12节以后各节各有两对或更多的附肢,后部的一些体节无附肢。躯干肢具运动和呼吸的功能。第一对躯干肢各叶延长呈鞭状,有触觉功能。常分布在较干燥的地区,生活于间歇性的淡水和半咸水水体中。除滤食细菌、藻类和有机碎屑外,还捕食昆虫幼虫、环节动物和蛙卵等。行有性生殖。雌性产出的卵藏于育卵囊中,卵孵化成无节幼体。环境不良时,可形成壳厚、耐干、耐冻的冬卵,到环境适宜时发育孵化成幼体。有些种平时行孤雌生殖。除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外,在农业上有人认为它们能清除杂草,也有人认为它们是稻田的害虫。
评价
无甲目(Anostraca):体略呈长圆筒形,头部短小,其前端中央有一单眼,两侧有一对有柄的复眼。额下有一片上唇,向腹面延伸,覆盖口部。雄性第二触角发达。躯干部分20~26节,生殖孔后的9或10个腹节无附肢。胸足约11~19对,呈叶片状。尾叉不分节。大多数栖于淡水湖泊或池塘中,特别是春、夏两季,常出现于雨水池和稻田中;少数生活在海洋或咸水湖中。以腹面向上在水中缓慢地游泳。卵生。卵成熟或受精后,留在卵囊内或排出体外,散布在水底污泥上。孵化后,经数次蜕皮变态(即经数个无节幼体期及后无节幼体期)方能长成。当气候寒冷,环境恶劣,则能产生包有坚厚外壳的冬卵,等到情况好转又可发育成长。气候寒冷时产生的冬卵可作为水产养殖育苗和观赏鱼类的饲料。常见的如丰年虫,卤虫(Artemia),枝额虫(Branchinella)等。卤虫科(Artemidae)仅卤虫属(Artemia)1属。卤虫(Brine Shrimp)也称盐水丰年虫,广泛分布于沿海盐田以及内陆咸水湖中,以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为主要食物,其卵和幼体是养殖鱼虾、贝类幼体的优质活体饲料,成体也作为水产养殖动物饵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