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鲤鱼溪(Carp brook),位于周宁县城西五公里处的浦源村中。鲤鱼溪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汇数十条山涧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转,至浦源村口水势顿减,五弯六曲穿村缓流而过。溪流贯村而去,长一华里,宽数米。溪中悠然遨游着七、八千尾彩色斑斓的大鲤鱼,“闻人声而至 ,见人形而聚”,“竞相觅食 彩鳞翻飞”,温顺如驯,诚如“神鱼”。婀娜之姿,活泼可爱。水深及膝,清可见底,鲤鱼满溪,故而得名“鲤鱼溪”。[1]

目录

名称由来

说到鲤鱼溪的由来,得从郑氏南迁说起。南宋嘉定年间,郑氏一支从河南迁到这里,当时喝的是东洋溪的水,为防外人投毒,就在溪里放养了鲤鱼。为保护“救命恩人”,族长 郑晋十公就召集村民订了乡规民约,保护鲤鱼。为了服众,晋十公还设下苦肉计:诱引孙子去偷捕鲤鱼,并且当场抓获。然后,在郑氏祠堂里,当众将孙子打得皮开肉绽,还自罚宴请了全村人三天。就这样,代代相传,先人的佳话成了后人的信仰,东洋溪也就成了鲤鱼溪。

至今,浦源村的村民敬鲤如神。他们在岸边种蒲草,修L形下水道,以便洪水来时鲤鱼藏身。每年雨季,洪水漫上街道,鲤鱼蹦进家门,主人就养着它们,等水退了再放生。山洪暴发,鲤鱼便会乖巧地紧咬岸边蒲草或藏身石洞以求存身,不愿随波逐流离村而去。纵使洪水冲至数里之外,仍会成群结队地逆流而上。

景区简介

鲤鱼溪(Carp brook)位于福建省周宁县城西五公里处的浦源村中,曾被评为“福建最美的乡村”,我省十大旅游风景区。鲤鱼溪源自宋代,历经八百年,2008年以“三个世界唯一”(鱼冢、鱼葬、鱼祭文),收录吉尼斯——“年代最久的鲤鱼溪”。 鲤鱼溪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汇数十条山涧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转,至浦源村口水势顿减,五弯六曲穿村缓流而过。溪流贯村而去,长一华里,宽数米。溪中悠然遨游着七、八千尾彩色斑斓的大鲤鱼,“闻人声而至 见人形而聚”,“竞相觅食 彩鳞翻飞”,温顺如驯,诚如“神鱼”。婀娜之姿,活泼可爱。水深及膝,清可见底,鲤鱼满溪,故而得名“鲤鱼溪”。

鲤鱼溪并非是依靠景点的独特壮美吸引游客,而且向游客展示了人与鱼之间和谐共处,融为一体的美好画面以及人与鱼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爱戴的“人鱼”文化,能让你真切感受到与自然亲近和自我心灵的净化。

历史渊源

鲤鱼溪源自宋代,八百多年的历史沧桑,虽经一次次的战乱、灾荒,鲤鱼在村民的保护下繁衍至今,堪称奇迹。 几百年前,沿岸有两个村不和睦,经常发生械斗,他们的祖宗就想到在溪里养鲤鱼,这样就不怕对方在水里下毒,因为一下毒,鱼就会被毒死,也就知道水不能喝了。渐渐地,整条溪里就有了几千尾、几万尾鲤鱼,就变成了鲤鱼溪。

在鲤鱼溪看到老人们穿着传统的服装,过着悠闲的生活,为一条死去的鲤鱼举行庄重的鱼葬的时候,真的有些感触鲤鱼溪位于周宁县浦源村,距县城约5公里。鲤鱼溪静静流过浦源村,在长500多米、宽仅数米的溪流中,有数千尾鲤鱼在悠然自得地游弋。据地方史志记载,祖辈们立下规矩,在小溪中养鲤鱼,还制定了严禁捕捞和伤害鲤鱼的族规,村民们严守族规,代代相传,到今天形成了这样一条美丽的鲤鱼溪。该溪中的鲤鱼和人很亲,听到人声、见到人影反而会靠拢过来摇头摆尾。若投食入溪,鲤鱼会欢腾跳跃,争相逐食。如果用手去摸触鱼,鱼儿会很温驯地让你抚摸。

同名小溪

除浦源村鲤鱼溪外,周宁县纯池乡禾溪村也有一条鲤鱼溪。但那里的禾溪鲤鱼与浦源鲤鱼有所不同,浦源鲤鱼与人亲近,禾溪鲤鱼平时很少成群结队地悠游,但如果你在溪边敲击某样东西,禾溪鲤鱼听到声音后,会迅速由各处集合过来,击声越急,集结愈快,不时还来个跃龙门成为一道奇观,所以人们也称这种鱼为“听音鱼”。

浦源鲤鱼溪不但以神奇锦鲤闻名遐迩,且村景幽雅,名胜古迹保护完好,溪两岸民居富有明清水乡建筑特色。溪下游有1986年新建的鲤鱼溪公园,占地近5亩。浅水池塘,澄碧一泓。鲤鱼仙姑塑像及园中亭台楼阁、水榭小桥、鲤鱼喷泉等让人涉目成赏。[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