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鱘鰉魚

中文學名 達氏鰉

拉丁學名 Huso dauricus

別 稱 鱘鰉魚,鰉魚

界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鱘形目

鱘科

鰉屬

達氏鰉

分 布區域黑龍江水域

鱘鰉魚,(學名:Acipenser nudiventris)為鱘科鱘屬的魚類,又名裸腹鱘、青黃魚。分布於前蘇聯以及伊犁河流域的察布查爾、霍城及伊寧等,屬於底層魚類。其多見於河流幹流流水環境。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鹹海。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是中國淡水魚類中體重最大的魚類。

目錄

特徵

鱘鰉魚體長無鱗,體色背部棕灰或褐色、腹部銀白。棲息生活在河道中,在水體底層遊動,以水生昆蟲幼蟲、底棲生及小型魚類為食。鱘鰉魚是珍稀名貴的大型魚類,是魚類中壽命最長、個體最大的類群。最大個體體長可達8米 ,體重1500千克 ,壽命可達100齡以上。

營養價值

鱘鰉魚不僅在研究魚類進化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還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其肉質鮮美、肌間無細刺,屬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含人體所必需的8 種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及12 種維他命。特別是由鱘鰉魚卵加工而成的「黑魚子醬」,經濟價值極高,有「黑珍珠」的美譽,國際市場供不應求。

經濟價值

鱘鰉魚經濟價值很高,1998年,鱘魚肉在國際上售價為60美元/公斤、魚籽300美元/公斤、魚籽醬高達700美元/公斤,鱘魚皮是製作高檔皮革製品的好原料,抗撕裂性、耐靡性、柔韌性可與鱷魚皮媲美。

在北美,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認識到鱘熏制肉、鮮肉、魚籽醬和魚膠的價值,在俄羅斯,自本世紀初捕鱘業急速發展,使鱘魚資源量急劇下降,到五十年代,採取科學的工人增養殖措施,鱘鰉魚資源量逐漸恢復。我國的鱘鰉魚資源量不大,又沒有採取人工增養殖措施,長時期沒有鱘魚供應市場,才開始發展養殖。由於水環境變遷,污染及人為過度捕撈等原因,天然鱘鰉魚資源日趨減少,有的已瀕臨滅絕,不少國家已將其多數品種列為重點保護對象,我國已加強人工增養殖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以滿足人們對鱘鰉魚美味儀器的生活需要。

藥用價值

據《本草綱目》等古代典籍記載:鱘魚「利五臟,育美人」; 「魚筋壯筋骨」;「(鱘魚)肝主治惡瘡;肉補虛溢氣,令人康健;煮汁飲,治血淋;鼻肉作脯,補虛下氣;籽狀如小豆,食之健美,殺腹內蟲;鱘骨長腰力,食之延年益壽,明目壯陽」。

另外,鱘鰉魚還是一種很神奇的魚,不同的臟器,不同的部位,會有不同的藥效。加拿大和美國的一些最新研究表明,鱘魚軟骨所含抗癌因子(生物有效活性成分),是鯊魚軟骨的15-20倍;鱘魚肉內富含Omega-3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脂溶性維他命A和D,同時富含水溶性維他命B12和B6,對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大腦發育,對久治不愈的腰痛、脫髮和胃病有明顯作用;魚鰾內含骨膠原蛋白達80%,對白帶、惡性腫瘤、腎虛、陽痿、遺精、滑精、咯血、吐血、腸出血及神經衰弱等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魚鰓可清熱解毒,魚肝主治瘡疥;魚油治療燙傷有特效,魚鼻補虛下氣等等。

據中國科學院海洋所檢測:鱘鰉魚肌肉含有十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有 12.5%的「DHA」和「EPA」(亦稱腦黃金),對軟化心腦血管,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智商,預防老年性痴呆具有良好的功效;軟骨和骨髓(俗稱「龍筋」)有抗癌因子,可完全直接食用,素有「鯊魚翅,鱘魚骨」之說。[1]

參考文獻

  1. 鱘鰉魚,價值為何不菲?, 新浪網, 2017-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