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鱸鯉指名亞種

鱸鯉指名亞種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鱸鯉指名亞種

目:鯉形目

科:鯉科

亞 科:䰾亞科

屬:鱸鯉屬

鱸鯉指名亞種鯉形目鯉科的亞種。 [1]

目錄

基本信息

編號: 5963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目名: 鯉形目 中文科名: 鯉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亞科: 䰾亞科 拉丁亞科: Barbinae 中文屬名: 鱸鯉屬 拉丁屬名: Percocypris

拉丁種名: pingi 拉丁亞種: pingi 定名人: (Tchang) 年代: 1930

中文名: 鱸鯉指名亞種 ogenus: Leptobarbus

原始文獻:

Bull. Mus. Hist. nat. Paris 2(2):84

模式產地:

四川 俗名: 花脖,青脖,江 ,花魚,金沙鱸鯉

生境:

幼魚多在支流或幹流的沿岸, 成魚在大水面游弋

國內分布:

長江上游及其支流

資料來源:

中國鯉科魚類志[下卷]:266-267. 雲南魚類志[上冊]:176-178.

簡介

基本概況

幼魚多在支流或幹流的沿岸,成魚則在敞水區水體的中上層游弋。行動迅速,為兇猛性魚類,專門獵食小型魚類。3冬齡魚達性成熟,生殖期約在6月間,產卵地點都在上游的急流水中。 鱸鯉主要分布於宜昌以上的長江上游的干支流中,西江流域、南盤江等水系。鱸鯉的另一個亞種――花鱸鯉(P.pingi r

egani)俗稱:花魚。分布於雲南省南盤江水系和撫仙湖。花鱸鯉的形態區別在於:體側有許多分散的黑色斑點,不組成直行條紋,腹鰭末端至臀鰭起點間的距離小於吻長。

鱸鯉是產區的大型經濟魚類,長江上游產量相當大,常見體重0.5-1公斤,最大達15公斤。肉可供藥用,有祛痰、止血、鎮靜的功效;主治急、慢性支氣管炎,胃潰瘍出血,咯血,衄血,子宮出血,癲癇失眠,月經過多等症。

藥用價值

功效:化痰、止血 主治:急慢性支氣管炎;胃潰瘍出血;咯血;衄血;子宮出血;癲癇失眠;月經過多

採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後,除去鱗片及骨髒,洗淨。

資源分布:分布於宜昌以上長江的干支流中,如岷江、嘉陵江、鴉江等地,宜昌以下少見。西江流域、南盤江也有。

性味:味甘;性平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鱸鯉的肉。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100-200g。

出處:《中華本草》

鯉形目

鯉形目為魚類中最大目之一。體表被圓鱗或裸露,頭部無鱗;有中喙骨弧,下咽骨呈鐮狀,脊椎的最前四枚常愈結,且兩側附有4對鰾骨(帶狀骨,舟狀骨、間插骨及三腳骨等)構成韋伯氏器連接鰾的前端和內耳,有保持魚體平衡的作用:背鰭1個,腹鰭腹位,鰭多無硬棘,即使有也是沒有超過3根的假棘。目前已發現本目有5千種以上,多分布在溫帶和熱帶淡水域,只有2科為海產,我國約有600種。藥用價值較高的有鯉科、鯰科、鰍科,鬍子鲶科、鮡科,鮠科等。 (A)鯉科Cyprinidae:體側扁,呈棱形,體表多被圓鱗,頭不被鱗;唇須1~2對或不存在,上、下頷無齒,特有咽齒1~3行,至多不超過8個;下頜骨形大而呈鐮形;無脂鰭。分布在世界各地淡水中。本科占鯉形目總數的70%~80%,現有2千多種,隸屬200多屬,我國有100多屬500種左右,可供藥用的有青魚Mylopharyngodonpiceus(Rich)、草魚Ctenopharyngodonidellus(CuvieretValenciennes)、白魚Anabariliusalburnops(Regan)、金線魚(小鱸鯉)Sinocyclocheilusgrahami(Regan)、倒刺䰾Barbosdenticulatusdenticulatus(Oshima)等。

(B)鯰(鲶)科Siluridae:體粘滑無鱗,表面裸出或具骨板;有須4~6條;口大,兩頜有利齒,下咽骨正常具細齒;鰓蓋下骨不存在;無脂鰭,背鰭甚小或缺,無棘;臀鰭大而長,分枝的鰭條約50~85,尾鰭亦小。本種分2屬,普遍分布在我國各地,為食肉性底層魚。可入藥的有鲶魚Parasilurusasotus(Linnaeus)等。 (C)鬍子鲶科Clariidae:主要特徵與鲶科相同,但背鰭甚長,有8條須。主產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尤以非洲的種類最多,我國分布1屬兩種。如鬍子鲶Clariasfuscus(Lacepede)可供藥用。

(D)鰍科Cobitidae:體呈筒狀,鱗細或退化,上頜邊緣僅由前頜骨形成,咽喉齒1排,齒數常較多,有6至8或更多的須,其中常有一或兩對吻須,一或兩對頜須,還常有鼻須或頤須。胸鰭與腹鰭均不向左右平展。鰾形小,外包以骨質殼。本科魚的最大耳石在橢圓囊中。本科共分3個亞科10餘屬50多種。常作藥用的有泥鰍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Cantor)、大鱗泥鰍M.mizo1epis(Gunther)、滇泥鰍M.mohoityyunnanNichols等。

(E)鮡科Sisoridae:本科魚類的兩鼻孔很靠近,共有須8枚,鼻鬚生在兩鼻孔之間,頜須的基部有皮片連吻部,故基部甚寬。鰓孔在下方兩邊相距很遠。脂鰭存在,有時可發展為有鰭條的第2脊鰭。多分布在我國南方山谷溪流之中。共分4屬。可供入藥的有藏鮡Glyptosternonmaculatus(Regan)。 (F)鮠科Bagridae:鮠科魚類有2個背鰭,第1個前背鰭短,有鋸齒狀的棘,第2個為脂鰭。鰓膜與峽部相連。有須4對,1對鼻須,1對頜須及2對頤須。我國有6屬50多種,各地均可見到,為最普通的一類。可入藥的有中臀黃顙魚Pseudobagrusmebianalis(Regan)。

參考來源

  1. 鱸鯉指名亞種,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