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文名称 魏讽 国籍 中国
所处时代 三国时期 出生地 沛人(一说为济阴人)
民族族群 汉人 主要成就 有口才,整个邺城为之倾动。
字号 子京

目录

简介

魏讽,字子京,济阴(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一说沛人,有口才,整个邺城为之倾动。钟繇因为这个原因举荐他。建安二十四年九月,曹操刘备刚刚结束汉中之战,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于禁七军尽没,曹仁被围樊城,魏讽与长乐卫尉陈祎等人谋袭取邺城。还没有到举事日期,陈祎心中恐惧,向曹丕告密,曹丕诛杀魏讽,受牵连者数十人。

基本内容

世语曰:讽字子京,沛人,有惑众才,倾动邺都,锺繇由是辟焉。 大军未反,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未及期,祎惧,告之太子,诛讽,坐死者数十人。 王昶家诫曰“济阴魏讽”,而此云沛人, 未详。 傅 子曰:及在 魏朝,魏讽以才智闻,巽谓之必反,卒如其言。 《张绣传》:子泉嗣,坐与魏讽谋反诛,国除。 《徐奕传》:太祖征汉中,魏讽等谋反,中尉 杨俊 左迁。太祖叹曰:“讽所以敢生 乱心,以吾爪牙之臣无遏奸防谋者故也。安得如 诸葛丰者,使 代俊乎!” 《锺繇传》:数年,坐西曹掾魏讽谋反,策罢就第。 《 董昭传》:昭上疏陈末流之弊曰:“凡有天下者,莫不贵尚敦朴忠信之士,深疾虚伪不真之人者,以其毁教乱治, 败俗伤化也。近魏讽则伏诛 建安之末, 曹伟则 斩戮黄初之始。 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 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 孝悌清脩为首,乃以趋势 游利为先。 合党连群,互相褒叹,以 毁訾为罚戮,用党誉为爵赏,附己者则叹之盈言,不附者则为作瑕衅。至乃相谓‘今世何忧不度邪,但求人道不勤,罗之不博耳;又何患其不知己矣,但当吞之以药而柔调耳。’又闻或有使奴客名作在职家人,冒之出入,往来 禁奥,交通书疏,有所 探问。凡此诸事,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虽讽、伟之罪,无以加也。”帝於是发切诏, 斥免 诸葛诞、 邓飏等。 傅子曰:初,太祖时,魏讽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倾心交之。其后 孟达去刘备归文帝,论者多称有 乐毅之量。晔一见讽、达而皆云必反,卒如其言。 《 王粲传》: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文章志曰:太祖时征汉中,闻粲子死,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 刘廙传》:魏讽反,廙弟伟为讽所引,当相坐诛。太祖令曰:“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特原不问。 廙别传曰:初,廙弟伟与讽善,廙戒之曰;“夫交友之美,在於得贤,不可不详。而世之交者,不审择人,务合党众,违先圣人交友之义,此非厚己辅仁之谓也。吾 观魏讽,不脩德行,而专以 鸠合为务,华而不实,此直搅世 沽名者也。卿其慎之,勿复与通。”伟不从,故及於难。 《陈群传》:初,太祖时,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 杨俊传》:太祖征汉中,魏讽反於邺。俊自劾诣行在所。 《 王昶传》:近济阴魏讽、 山阳曹伟皆以倾邪败没, 荧惑当世,挟持奸慝,驱动后生。虽刑於鈇钺,大为蜅戒,然所污染,固以众矣。可不慎与! 臣松之以为文舒复 拟则文渊,显言人之失。魏讽、曹伟,事陷恶逆,著以为诫,差无可尤。 魏书曰:钦字仲若,谯郡人。父稷,建安中为骑将,有勇力。钦少以名将子,材武见称。魏讽反,钦坐与讽辞语相连,及下狱, 掠笞数百,当死,太祖以稷故赦之。[1]   博物记曰:初,王粲与族兄凯俱避地 荆州, 刘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凯有风貌,乃以妻凯。凯生业,业即刘表外孙也。 蔡邕有书近万卷,末年载数车与粲,粲亡后,相国掾魏讽谋反,粲子与焉,既被诛,邕所与书悉入业。

魏讽是曹丕策划的一起冤案

魏讽谋反案三国时期比较有规模的大案,牵涉的人比较多,而且该案不是一起普通的案件,国家定性为典型的反革命案子,其目的是阴谋颠覆曹丞相的政权,理所当然地要受到镇压。不过发布镇压的,其实并不是曹操。而是他留守在京都的公子曹丕。

魏讽是何许人也,如何能运作这么大规模的造反运动。难道他真的不怕那执法如山的曹丞相吗?

根据史书零星记载,可以知道,魏讽似乎不是一个特别有后台的人。

为何这样说,难道魏讽就不知道曹操曾经搞了好多次镇压反革命的行动。即使如伏皇后、董国舅之流也曾绳之以法。小小的一介书生,怕不是活腻了。

江湖猜测,魏讽可能是曹丕炮制的一起冤假错案。

其一,不知道详细的家庭住址,有的说是沛国人,字子京。有人说是济阴县人。一个造反派的头头,竟然不知道他的家乡地址,这个魏讽,也真的够可以的了。

其二,身份悬疑。魏讽是一代文士,按理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文人造反,顾虑重重,思前想后。不知道这位魏相公心里到底怎么想的。难道他不怕株连九族。

其三,魏讽曾得到钟繇的重视,钟繇是何许人士,像当年曹操打天下,曹操的后院都是钟繇一手策划的。他当时担任的是司隶校尉。钟繇对曹操忠心耿耿,哪里会有反叛之心。

其四,魏讽能言善辩,为何没有对自己的行为做一番表白。既然是著名文士,为何没有一两篇文章流传后世。世说新语记载,说魏讽有惑众才。蛊惑别人,也要有自己的实力,魏讽的实力难道仅仅是说一些漂亮的言辞。傅子曰:初,太祖时,魏讽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倾心交之。

其五,魏讽案子牵涉的人物,都是荆州投降势力的后人,或者与荆州投降势力有关的。比如张绣的儿子、王粲的儿子、刘廙的弟弟刘伟、荆州名士宋忠的儿子,还有一个武将长乐卫尉陈炜。长乐卫尉官职不算不太大,却是朝廷宫中的近臣。

其六,有人说这时魏讽想与关羽里应外合算计曹魏,拿下邺城。这恐怕不现实,尽管关羽水淹七军声势浩大,甚至曹操放出狠话,要迁都避其锋芒。但是曹操内部相当团结,不是一两个失意文人能够撼动的。比起魏讽,孔融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可是仍然死在他的手中。

至此,一切都水落石出,他可能是朝廷身边的人看到汉献帝每天都提心吊胆过生活的人自发起来的反对曹操的行动,又加上曹操本人可能对华而不实的魏讽并不太重视,从而引起这样的一场骚动。说他是大的谋反叛国行动,其实并不确切,因为他所牵连的人物的力量太弱,对曹魏集团根本构不成威胁。

那么现在来说,曹丕为何要炮制一个这样的案子。

其一,显示曹丕的政治手腕。我和父亲曹操一样,也很铁腕。敢于镇压一切不合主流的声音。任何想和我们曹氏父子为敌的人,统统会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其二,我曹丕虽然也是文人,尽管文章写得也很好,但是天下的文人一定要以我马首是瞻,否则,你的言行有可能成为自己掉脑袋的罪证。你一定要认清大局,否则,将会对你的一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三,涉案的年轻人千万要看清方向,不要犯路线性的错误,不要以为你老子曾做过大的贡献,就盲目自高自大起来。比如王粲和张绣,都曾是曹操手下的文臣和武将。[2]

不过,魏讽肯定是有眼无珠,或者根本上就是一个智商很二的人,他唯一相信的武将却在造反前偷偷的告密,因此这么大的造反行动一下子摆在了继任者曹丕手里。曹操当时正在征汉中的路上,连知道这回事就不知道,曹丕就顺藤摸瓜把魏讽案子给结了。结果王粲的两个儿子被处死,还有刘廙的弟弟、张绣的儿子张泉等人。

魏讽案了解了,荆州当年的投降实力得到了瓦解,这让曹丕内心很释然,毕竟自己对于荆州投降势力有着切肤之痛,自己的兄长曹昂就死于征张绣的战役,曹丕一直耿耿于怀。不过曹操显然要比曹丕大气,他说处理魏讽的案子假如自己在京师,一定不让仲宣无后,也就是对有些人一定要法外施恩。

参考来源

  1. [1] 搜狗
  2. [2] 三国在线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