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香港浸会大学中医 |
高良姜(Galangal)又称良姜、南姜、蓝姜,为东南亚与广东料理常用之香料植物,也用作药用植物。其与姜在味道及功用上相似。
植物学上涵盖了四种植物:Alpinia galanga(大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高良姜 (山姜属))、Kaempferia galanga(山柰)与Boesenbergia pandurata。大高良姜干燥成熟果实又称为红豆蔻。Alpinia officinarum(高良姜 (山姜属))载录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定为中药高良姜的的法定原植物来源种[1]。
目录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茎圆柱状,横走,棕红色或紫红色,有节,节处具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茎丛生,直立。叶2列;无柄;叶片狭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1.5~2厘米,先端尖,基部渐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疏钝齿,两面无毛;叶鞘开放,抱茎,边缘膜质,叶舌长可达3厘米,挺直,膜质,渐尖,棕色。圆锥形总状花序,顶生,长5~15厘米,花稠密;小苞片宿存,膜质,棕色,环形至长圆形,外面被疏毛;花两性,具短柄;萼筒状,长7~14毫米,3浅圆裂,棕黄色,外面被短毛;花冠管漏斗状,长约1厘米,裂片3枚,长约1.7厘米,浅肉红色,外面被疏短柔毛;唇辩矩卵形至矩状广卵形,浅肉红色,中部具紫红色条纹,长2~2.5厘米;侧生退化雄蕊锥状,雄蕊1,花丝粗壮,药隔膨大,先端阔,2裂呈叉形;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基部下方具2个合生的圆柱形蜜腺,长约3毫米,柱头2唇状。蒴果不开裂,球形,直径约1.2厦米,被短毛,熟时橘红色。种子具假种皮,有钝棱角,棕色。花期4~10月。[2]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tcmdoc |
生境分布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灰棕色的波状环节,节间长0.2~1cm,一面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气香,味辛辣[4]
鉴别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有的含红棕色非晶形物。皮层中叶迹维管束较多,外韧型。内皮层明显。中柱外韧型维管束甚多,束鞘纤维成环,木化。皮层及中柱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内含黄色或红棕色树脂状物;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5]
参考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性味归经
辛,热。
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6]
参考
外部连结
- 高良姜 Gaoliangjiang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 高良姜 Gaoliangjiang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 高良姜 Gao Liang Jiang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