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曾福来)
作品欣赏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比喻乐曲美妙。然而我出身生长的确实是一个高山流水的地方。
周围青山环绕,门前溪水长流,一条曲折的山涧由东向西沿村庄而过,蜿蜒地伸向远方,这就是我的生长地——黄龙村曾家洼。
我小时候的曾家洼是个不大的村落,村庄很有层次感,不到二十户人家,邻里和睦,长幼有序,一口古井哺育着小村庄的世世代代。在这里,我孕育过多少梦想,在这里,我留下了童年的歌谣,是这里,让我魂牵梦绕......
那山那水
“数载光阴随水逝,桃花梦里笑春风。
斯人回首还记否?风雨清秋意正浓”
曾家洼群山环抱,山势连成一体,无论从高空还是远远地望去,都像一只展翅的凤凰,风水先生以前把这里的山称为凤形地。据说元代,从江西迁往庐江的曾氏先祖就安葬在凤形地,至今还留有一块圆形墓碑,现在字体虽然模糊不清,但从碑的形状和颜色推断,此碑立于元朝。
曾家洼源于明末清初。沈桥湾“寅葬卯发”后,曾家院一场天火将走马楼化为灰烬,曾氏不得不将一部分后裔从曾家院迁到这里,依山而建,繁衍生息。现在的曾家洼左边是山,屋后是山,开门见山,而且山连着山,什么“大炮,小炮,阴山,阳埂,木儿山”等,层峦叠嶂,一山比一山高,若是在祥云丽日,站在曾家洼最高的阴山顶上可以远望到长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阴山顶常年飘动着红旗,三二七地质队测绘点那时就设在这里。
难忘童年时光。小时候,山就是我们的乐园。早晨天还没亮,大人们就喊醒了孩子,从牛棚里牵出牛,赶放在山上,饥饿了一夜,老牛们专心致志地啃吃着新鲜的嫩草,于是我们伙伴们便三人一堆、五人一群地在一起疯玩。薄薄的轻雾沐浴着山野,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光芒万丈,青山,牛群,炊烟,村落......一幅美丽的山乡晨景,美不胜收。白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上学。下午放学后,不等大人们催促,我们就不约而同地将牛赶放在山,继续嬉闹、玩耍。傍晚,红霞万朵,五彩缤纷,当落日将余晖慢慢地涂抹在家乡的山岭时,我们开始骑着老牛悠然地踏上归途......
人们常说“一江春水向东流”,曾家洼的特别之处就是水向西流。溪水常年不断,特别富有诗意,水从高山滤出,汇聚到山涧,一路高高低低,蜿蜿蜒蜒,时而垂直落下,时而隐秘迂回,哼着歌儿平缓地流向远方。若是在阳春三月,桃红柳绿,青山翠竹,映着溪流,这情景不仅醉了自己,也醉了众人,醉了春风;在夏季若遇山洪爆发,溪水变洪水,沿山涧咆哮而去,那阵势既让人惊愕,又让人留恋。
溪水尽处,离村庄右边不足五百米,是美丽的青山湖。说是湖,其实就是青山水库,也叫张院水库,它建成于文革后期,湖水面积三千余亩,蓄水量一千三百六十万方,是庐江县最大的人工湖。
青山湖,是我的母亲湖。它风光旖旎,山水相映,是我们天然的游泳训练基地,在这里我们一个个练就了好水性,什么浮水,仰泳,扎猛子等,应会尽会。每到汛期,这里戏水的鱼很多很多,别说用渔网,就是我们手里随便拿着鱼叉、网兜,鸡罩等什么的,都能抓到鱼。当年我的一位堂兄肩扛锄头,见我们抓了许多鱼很着急,可他手中又无捕鱼工具,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瞅准水中的目标,一锄头下去,不一会一条硕大的草鱼(混子)飘然浮起。畅游青山湖,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只要能抓到鱼,再深的水也敢冒险闯试,一次我的一位玩伴扎下两米多深的水中,摸到一条鱼很高兴,他一手划着水,一手举着鱼,踩水往岸上走,这时,一个大浪卷来,他呛了几口水,才迫不得已地将鱼放掉。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青山湖的鱼虾,自然成了我们免费的美餐。曾家洼,耕田很少,辅之生存的就是大面积的山地了。每年四月份,布谷鸟的一声声呼唤,催黄了麦子,家家户户开始动镰割麦。割麦,脱粒,归仓,直忙得农家人脚不离地。在我的记忆中,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一场丰收后的盛宴了,经历了一场春荒之后,早已饥肠辘辘的人们,再忙也不忘对自己的犒劳,他们用新香油煎着刚收货的面粉,烙成小麦饼,不仅胃口大开,而且一定吃个管饱,还有用案板和擀面杖做成的擀面条更是让人大饱口福。端午节前后,当一场大雨浸透了山地,曾家洼几乎老老少少头戴斗笠、草帽,身披蓑衣、雨衣上山栽插山芋,那情景让人既心酸,又震撼,心酸的是曾家洼的人生活是如此之艰,震撼的是曾家洼人为了生活,敢于同大自然斗争,为了抢抓季节,他们和风雨拼搏,任凭雨水淋透了身子,打湿了腮脸,没有一个人退却......
那事那人
“春风垂柳意琴弦,叶色明湖丝缠绵。
自感柔情怀往事,谁知旧梦忆花前” [1]
作者简介
曾福来,中共党员,安徽省庐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机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