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高元海(?~578年),字元海,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宗室大臣,神武帝高欢从孙,上洛王高思宗之子。[1]

  • 初仕东魏,累迁散骑常侍,入山学习佛法。
  • 北齐建立后,拜领军将军。器小志大,颇以智谋自许,镇守晋阳。
  • 支持武成帝高湛即位,拜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太子詹事,为和士开所陷害,出任兖州刺史,迁并省吏部尚书。
  • 联姻于太姬陆令萱,拜尚书右仆射,联合祖珽共同执政,出为郑州刺史,迁尚书令。
  • 北周建德七年,谋反于邺城,坐罪伏诛。

目录

人物专题

基本信息

姓名    高元海  
字号    字元海      
民族    汉族      
官职    右仆射、郑州刺史、迁尚书令  
出生地   渤海蓨县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578年
所处时代   东魏→北齐  
主要成就   北周宗室大臣   

人物生平

高元海,北齐神武帝高欢从子上洛王思宗之子也。累迁散骑常侍。愿处山林,修行释典。文宣许之。乃入林虑山,经二年,绝弃人事,志不能固,启求归。征复本任,便纵酒肆情,广纳姬侍。又除领军,器小志大,颇以智谋自许。

皇建末,孝昭幸晋阳,武成居守,元海以散骑常侍留典机密。初孝昭之诛杨愔等,谓武成云:“事成,以尔为皇太弟。”及践祚,乃使武成在邺主兵,立子高百年为皇太子,武成甚不平。先是,恒留济南高殷于邺,除领军厍狄伏连为幽州刺史,以斛律羡为领军,以分武成之权。武成留伏连而不听丰乐视事。乃与河南王高孝瑜伪猎,谋于野,暗乃归。先是童谣云:“中兴寺内白凫翁,四方侧听声雍雍,道人闻之夜打钟。”时丞相府在北城中,即旧中兴寺也。凫翁,谓雄鸡,盖指武成小字步落稽也。道人,济南王小名。打钟,言将被击也。既而太史奏言北城有天子气。孝昭帝以为济南应之,乃使平秦王高归彦之邺,迎济南赴并州。武成先咨元海,并问自安之计。元海曰:“皇太后万福,至尊孝性非常,殿下不须别虑。”武成曰:“岂我推诚之意耶?”元海乞还省一夜思之。

武成即留元海后堂。元海达旦不眠,唯绕床徐步。夜漏未曙,武成遽出,曰:“神算如何?”答云:“夜中得三策,恐不堪用耳。”因说梁孝王惧诛入关事,请乘数骑入晋阳,先见太后求哀,后见主上,请去兵权,以死为限,求不干朝政,必保太山之安。此上策也。若不然,当具表,云“威权大盛,恐取谤众口,请青、齐二州刺史。沉静自居,必不招物议。此中策也。”更问下策曰:“发言即恐族诛。”因逼之,答曰:“济南世嫡,主上假太后令而夺之。今集文武,示以此敕,执丰乐,斩归彦,尊济南,号令天下,以顺讨逆,此万世一时也。”武成大悦,狐疑,竟未能用。乃使郑道谦卜之,皆曰:“不利举事,静则吉。”又召曹魏祖,问之国事。对曰:“当有大凶。”又时有林虑令姓潘,知占候,密谓武成曰:“宫车当晏驾,殿下为天下主。”武成拘之于内以候之。又令巫觋卜之,多云不须举兵,自有大庆。武成乃奉诏,令数百骑送济南于晋阳。

及孝昭崩,武成即位,除元海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太子詹事。河清二年,元海为和士开所谮,被捶马鞭六十。责云:“尔在邺城,说我以弟反兄,几许不义!邺城兵马抗并州,几许无智!不义无智,若为可使?”出为兖州刺史。元海后妻,陆太姬甥也,故寻被追任使。武平中,与祖珽共执朝政。元海多以太姬密语告珽。珽求领军,元海不可,珽乃以其所告报太姬。姬怒,出元海为郑州刺史。邺城将败,征为尚书令。 北周建德七年,于邺城谋逆,伏诛。

人物轶事

  • 元海好乱乐祸,然诈仁慈,不饮酒啖肉。文宣天保末年敬信内法,乃至宗庙不血食,皆元海所谋。及为右仆射,又说后主禁屠宰,断酤酒。然本心非靖,故终致覆败。

人物关系

高祖:高稚,字幼宁,北魏灵营二州刺史。 曾祖:高陀,字难陀,北魏沃野镇将,追赠琅邪太守。 祖父:高雍,字景云,北魏司徒从事参军,追赠骠骑大将军、尚书令、司徒公、冀州都督。 父亲:高思宗,太傅、司空公、上洛郡王。

  • 高祖:高稚,字幼宁,北魏灵营二州刺史。
  • 曾祖:高陀,字难陀,北魏沃野镇将,追赠琅邪太守。
  • 祖父:高雍,字景云,北魏司徒从事参军,追赠骠骑大将军、尚书令、司徒公、冀州都督。
  • 父亲:高思宗,太傅、司空公、上洛郡王。

参考资料

史书记载

  • 《北齐书 卷十四 列传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