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催乳素血症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高催乳素血症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目錄

名詞解釋

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又稱高泌催乳素血症,是一類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血清泌乳素升高及其相關臨床表現為主的、下丘腦-垂體軸生殖內分泌紊亂綜合徵,是臨床上常見的、可累及生殖、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的一類疾患的統稱。一般以血清泌乳素水平高於1.14nmol/L(25μg/L)為標準,因檢測方法不一,各單位的正常值參考範圍略有差異。患者在臨床上常可表現為閉經、泌乳、月經頻發、月經稀少、不孕、性功能減退、頭痛、肥胖等症狀,患者可因此就診於婦產科、生殖醫學科、男科、乳腺科、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高泌乳素血症目前仍以藥物治療為主,手術治療及放療為輔,根據個體化原則進行選擇治療。流行病學目前報道的人群發病率差異較大,最常見於生育年齡女性。一般而言,約占育齡婦女的0.4%,月經異常婦女的5%,生殖功能異常婦女的17%。

病因

在生理情況下,泌乳素的調控以抑制性調節占優勢。任何干擾下丘腦多巴胺合成與向垂體輸送以及多巴胺與其受體作用的因素均可減弱抑制性調節,而引起高泌乳素血症。常見病因可歸納為生理性、病理性、藥理性和特發性四類。

1.生理性

泌乳素是應激激素,呈脈衝式分泌,夜間分泌高於白天。女性月經周期的黃體期達峰值,卵泡期低水平。妊娠足月時、分娩後均顯著升高。此外,在應激狀況下泌乳素分泌顯著增加,高蛋白飲食、運動、緊張和性交活動、哺乳、乳頭刺激和睡眠障礙均可導致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

2.藥理性

凡是干擾多巴胺合成、代謝、重吸收或阻斷多巴胺與受體結合的藥物,均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但一般低於4.55nmol/L。常見的藥物有雌激素、多巴胺受體阻斷劑(如抗精神病藥物、鎮靜劑、抗高血壓藥利血平、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如苯乙肼、α-甲基多巴)、H2受體阻斷劑(如胃動力藥嗎叮啉、甲氧氯普胺與西咪替丁等)、抑制多巴胺代謝的藥物(如阿片類製劑)等。

3.病理性

主要見於下丘腦-垂體疾病、系統性疾病、異位泌乳素生成等原因。

⑴下丘腦病變:如顱咽管瘤、神經膠質瘤、結節病、結核等壓迫垂體柄;顱腦放射治療後下丘腦功能受損。

⑵垂體疾病:泌乳素型垂體微腺瘤;垂體促生長激素腺瘤、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空蝶鞍綜合徵、結節病、肉芽腫病、炎性病變。

⑶系統性疾病: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慢性腎功能衰竭;嚴重肝病、肝硬化、肝性腦病;某些腫瘤如腎上腺瘤、支氣管癌、卵巢囊性畸胎瘤。

⑷神經源性:胸壁病變、帶狀皰疹神經炎和乳腺手術等。

⑸其他:多囊卵巢綜合徵。

4.特發性

特發性高泌乳素血症指血清泌乳素升高,通常<4.55nmol/L,垂體、中樞神經和系統檢查陰性,而伴有泌乳、月經稀發、閉經等症狀。發病可能與泌乳素分子存在異型結構相關,病程具有自限性。

臨床表現

1.泌乳

為高泌乳素血症主要臨床表現,約2/3患者會在非妊娠、非哺乳期出現泌乳,男性患者也可出現乳房發育和泌乳。分泌的乳汁似初乳樣或水樣、漿液樣,黃色或白色,多數情況下分泌量不多,通常只有在擠壓下才有乳汁流出,重者可自行流出。雖然泌乳與血液泌乳素水平增高有密切的關係,但是泌乳的量與泌乳素水平增高的程度無關。泌乳多見於垂體微腺瘤患者,約占70%;非腫瘤型高泌乳素血症只有30%會出現泌乳。

2.月經失調與閉經

患者可表現為月經紊亂、繼發閉經、性慾降低,嚴重者可出現生殖器萎縮、骨質疏鬆。當患者泌乳、月經量減少甚至閉經時,稱為閉經-溢乳綜合徵。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常常伴有高泌乳素血症,除泌乳素升高外,血液雄激素水平也升高,同時也有肥胖、多毛、痤瘡和月經稀發等。

3.不孕與不育

多數高泌乳素血症是垂體微腺瘤引起,大約90%患者表現月經過少或閉經,也可以表現不孕,約占70%。男性可表現為性慾減低、精子質量下降和不育。

4.其他

垂體或顱內腫瘤性高泌乳素血症者還可有頭痛、視力模糊或視野缺失、失明、復視、垂體功能低下;生長激素腺瘤所致者還可出現巨人症、肢端肥大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所致者還可出現Cushing病;促甲狀腺素瘤所致者還可出現甲亢以及無功能性瘤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