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中生窮忙族

內容簡介

「明明還是孩子,卻被逼成了大人」

無法安心學業的高中生

日本現代貧困的縮影

在日本,

每7個未成年人中就有1人處於「貧困狀態」,

每2個大學本科生中就有1人申請獎學金。

高中生窮忙族在外打工掙錢、在家忙於家務,哪怕成績優異,靠借貸型獎學 金完成學業,也可能因債務壓力而陷入更深的貧困。

然而,即便拿出確鑿的數據,認為「貧困並不存在」的人依然隨處可見。

「哪裡窮了!這不是還用得起智能手機嗎?」

「衣服不也是乾乾淨淨的嗎?」

「明明還有過得更艱難的人,真矯情。」

為讓「看不見的貧困」可視化,NHK特別節目錄製組展開了日本全國範圍內的採訪和跟蹤調查,用數據和實地採訪還原出真相,將現代貧困的根深蒂固性一覽無遺地暴露在大眾面前。

作者簡介

NHK特別節目錄製組

秉承「實驗性」「獨家性」和力求「感動」大眾的一貫理念,大膽創新取材方式,敢於挑戰各種話題,致力於挖掘事件真相。幾十年來,製作播出電視節目數千部,並陸續推出了《無緣社會》《女性貧困》《老後破產》等大量反映日本社會現實問題的書籍。

原文摘錄

另一方面,無論貧困度如何,商量對象選擇「學校的教師或學校諮詢師」的家長都只有大約10%的低值。由此可知,學校教師並不是尋求幫助的對象。而且,選擇「公共機構或政府的接待部門〞的人在所有窮困度中都更低,為5%以下。這一數字清楚地告訴我們,行政機關也並末成為身處困境之人的托底機構。 就這樣,對於只能申請獎學金的高中生們來說,面臨的是到處碰壁的狀況:①父母的收入減少,② 教育費用的負擔增加,③高中畢業後可工作的崗位不夠。 父母的收入減少,不光是因為大部分製造業為了獲得廉價的勞動力而轉移至海外,國內雇用減少,還源於政府管制緩和下工資低廉的非正式雇用勞動者的猛增。

書評

1

前兩年的時候,網上曾經有個段子:「每天早上叫醒你的,不是鬧鐘,也不是夢想,而是窮。」是的,因為窮,所以不得不去工作掙錢,所以才不得不早起。

可是,嘻嘻哈哈之後,我不禁反思起來:我確實窮嗎?我能用上智能手機,還不是很便宜的那種;我能跟朋友出去玩,吃吃喝喝;我幾乎沒有因為沒錢而吃不上飯的時候,相反還能有點閒錢花在自己的愛好上,比如買幾本書,打個遊戲之類。

這樣的我,也能算「窮」嗎?

當然算。窮不僅僅是食衣不足無家可歸,世界上也有一種「隱形的貧困」,僅從表面上看是看不出來的。如同《飽食窮民》中寫的那樣,不為溫飽而發愁,卻依然窮忙,依然債務纏身,依然透支自己,看不到希望。

《飽食窮民》寫的是上個世紀末的日本,是泡沫破碎,在經濟危機中掙扎的日本人,但不僅僅如此。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窮忙,也蔓延到了下一代的身上——現在的日本,就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是高中生窮忙族。 2

聽上去有點不可思議,「窮忙」什麼呢?對於我們一般的印象來說,「窮忙」可以說是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忙碌,卻依然沒有積蓄,處在貧困中。

據統計,在日本,有1/6的高中生是處於貧困狀態的。那麼,高中生為什麼會「窮忙」?說白了,因為日本人的習慣,不願給別人添麻煩。


家裡已然貧困,正在上學的自己不願給家裡造成更大的負擔,於是,為了自己更好地生活,不得不去打工。不然的話,哪裡會有錢買手機,怎麼跟同學保持正常的交往呢?

以當代人對手機的依賴,沒有手機的話,別說社交,連正常生活都會成問題。這一點不僅僅是在日本,全世界都一樣。

除了打工,把日本高中生拖入泥潭的還有「獎學金」。在日本,有超過半數的高中生需要申請獎學金。可是,所謂的「獎學金」,實際上只是一種助學貸款,等將來工作了,是要還的。

可想而知,那將是另一個「窮忙」的故事了:結婚、生育、育兒,都會受到影響,最有朝氣、最應該去奮鬥的那些年,將在還債中度過。 3

可悲的是,很少有人能夠看到這樣的問題。

無關的人自然不會關心,可實際上,連學校里的老師都不清楚學生的經濟狀況。從表面上看,大家確實都是一樣的,只有非常細心地觀察學生的伙食、出勤、精神等情況,才能覺察出來。

學生當然也不會表現出來。別說學校,就算在家裡,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生活如何,對未來有什麼想法。

家長忙於工作,拼了命才能換來微薄的收入補貼家用,孩子也就乖巧地「不給家裡帶來麻煩」,「自己的未來自己打算」。至於貧困,也自己想辦法解決。

於是,日本高中生的這種窮忙,就成了「看不見的貧困」。一面努力賺錢,一面勉強地把笑容掛在臉上。

4

我曾經也有過窮忙的時候。表面風光,實則窮得叮噹響。同樣地,我也無法跟別人袒露心聲,只能把苦水倒在心裡。所以,我對這種「看不見的貧困」感觸頗深。

同樣地,當我觀察周圍的人時,我發現,窮忙的人不在少數。我們都在硬着頭皮生活,光鮮亮麗的背後,是一言難盡的苦澀。

那麼,我們的下一代呢?我們有能力去照顧他們嗎?還是讓他們像日本的高中生一樣,窮忙起來?我們能知道我們的下一代心裡所想嗎?

先不要自信滿滿地說沒問題,先想想我們的上一代吧。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的了解有多少,很可能,我們對下一代的了解也就有多少。

沒有人能預知未來,也沒有人能說清楚,今天的日本社會,會不會就是我們未來的樣子。但是,做好準備,防患於未然,總不會有錯。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