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格清秀非俗流(白林密)
作品欣赏
骨格清秀非俗流
“醉卧美人腕,醒掌天下权”过去一直是“顶级老男人”的至高追求。行走江湖的,口口声声说死也要“死在英雄刀下”,完了还不忘补一句“美人怀中”。自古以来,美女都是人们艳羡、怜惜、爱慕、讨好的对象。《诗经》中对美女的夸荐直白明快:“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鄘风·君子偕老》)《说文解字》解释:“媛,美女也。”
南朝沈约《宋书·乐志·艳歌罗敷行》对美女容貌的描写明显含蓄委婉了很多:“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总而言之,文人墨客赞扬美女的诗文数不胜数,俯拾皆是。这些多是男人表达对心仪美女的倾慕。当然,历史留名的美女,除了容貌的绝佳美艳,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内在的才情,即“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秀,当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是最好不过。这样,举手投足之间,才不只徒有抢眼的外表,才能自带优雅的气质。
越剧《红楼梦》里有唱词唱道:“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这是黛玉跟宝玉接触之后对宝玉的初步印象。如果把“骨格清奇”改为“骨格清秀”,实际也就成了宝玉对黛玉的“精神要求”。跟一众只会涂脂抹粉的丫鬟、姐妹们厮混惯了的宝玉,一见到林黛玉,立马惊为天人!黛玉后来的言行举止也证明了她有着与众姑娘完全不同的清洁与秀气,更难得的,是她丝毫没有宝钗身上的圆滑、世故与城府。“清秀”“气自华”不只让男人神魂颠倒,女人见了也会瞬间智商归零!
宋代杨湜《古今词话》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李之问完成了在长安的任职,到京城开封述职,等待下一步的“组织”任命。闲来无事,李之问在青楼偶遇了“资性慧黠”的京城名妓聂胜琼,聂美人优雅开朗,歌赋娴熟,李之问“见而喜之”。二人诗文答和,默契投缘,相见恨晚!
吏部文书下达,李之问辞行,聂胜琼特意在莲花楼为他饯行,即席赋词一首,末句是“无计留君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李之问感动得稀里哗啦,怎奈家中已有妻室,纵有万般不舍,也只能如聂胜琼所言“奈何!”“无计!” 动情之下,李之问“复留经月。”两人又厮守了一个多月。
李聂二人痛恨光阴如箭,李之问老婆在家可早就等着急了!一家子吃喝拉撒全指望李之问“挣工分”呢!于是乎一遍遍地捎信催他赶紧回去!没办法,李之问只得跟聂胜琼道别。
分别不到十天,聂胜琼思念难耐,作《鹧鸪天》一首,托人寄送,半路上追到了李之问,读完,李之问小心地把书信“藏于箧间。” 到家后,老婆收拾行李,看到了这首词,追问之下,李之问老老实实做了交代。李之问忏悔性“厮混回放”,李夫人满不在乎,好像那个事儿发生在隔壁!她倒是兴致勃勃、一遍遍地吟诵着“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颇有文采的她对聂胜琼的词作大加赞赏,连夸“语句清健”!这下倒把等着挨骂的李之问给整蒙圈了!
惊喜还在后面。李夫人翻箱倒柜,变卖了所有首饰,加上压箱底的体己,合到一块儿,让李之问带上马上去京都赎出聂胜琼。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李之问马不停蹄,飞奔而去!
聂胜琼也非常感激李夫人的大度和她对自己的欣赏,来到李家,立即摘下首饰,换上短衣,“以主母礼”侍奉李夫人,之后三个人一直和睦相处。
相对于李之问夫妇、聂胜琼三方皆大欢喜的文戏,东晋时期桓温的那段婚外情就有点儿惊险了!南朝·宋虞通之《妒记》记载,桓温平定西蜀,强取了李势的女儿为妾,但是不敢带回家,因为他那身为长公主的老婆,脾气暴躁又很强势,于是偷偷把李势的女儿藏在了外宅。纸里包不住火,这事儿终归还是叫他老婆知道了!桓夫人二话不说,带上人,提刀直奔外宅,准备立马杀之而后快!
到了地方,李氏女正在窗前梳头。面对气势汹汹的桓夫人,她镇定自若,慢慢绾好了头发,大大方方地给桓夫人行了个礼,“神色闲正。”《世说新语·贤媛》记述,此时李氏女又缓缓说道:“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再加上李氏女“姿貌端丽”,这从容的气质、强大的气场,一下子就把桓夫人给镇住了!她咣当把刀扔到了地上,俯身搂住李氏女:“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娃,我看见你都心生怜爱,更何况我家那个老东西!) 由此之后,桓夫人开始善待李氏。
聂胜琼“语句清健”的一首词,彻底征服了李夫人;李势的女儿临危不乱,大方从容,长公主放下了屠刀。她们一个赢在了骨格清秀,一个赢在了骨格清奇。
貂蝉闭月,玉环羞花,西施沉鱼,昭君落雁,李延年妹妹倾国倾城,说到底还只是“好看”。都不及《胡笳十八拍》“惊蓬坐振,沙砾自飞”(明·陆时雍《诗镜总论》)的蔡文姬,也不及“履正修文”,惹得纳兰性德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绝唱的班婕妤。
明代杨尔增《两晋秘史》中最先出现了“名媛”一词,指的是有家族名望的美丽女性。晚清女诗人沈善宝在《名媛诗话》一书中提出,名媛可以没有家世背景,但是一定要“有才有品”。民国时期的文化环境,解放了女性,造就了她们的独立人格,促成了名媛辈出。林徽因、潘素、萧红、张爱玲、唐瑛、陆小曼……不胜枚举。现如今的快餐式选美,却没能成就一个名媛,名媛也成了“稀有物种”,眼下已经“濒临灭绝”。
“有品”的男人欣赏美女的眼光,其实也都跟李夫人、长公主的欣赏角度一致——有才有品、有气质、骨格清秀。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朱自清把“不杂尘滓”的梅雨潭比作温润如玉的初恋少女,实际上他们要赞美的,也都是美人的内秀,含蓄的美——“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一眼看透,那只是“好看”;温润如玉却“看不透”,越看越耐看,是一种极致的内秀美。[1]
作者简介
白林密,河南泌阳人,农民,爱好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