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茸
动物介绍
动物形态
马鹿体形较大,体重200kg左右,体长超过2m,身高约1m。肩部与臀部高度相同。耳大,圆锥形。颈及四肢较长,尾短,蹄大。雌马鹿无角,雄马鹿有角。角卜较长,眉叉斜向前伸,与主干儿成直角,稍向后倾斜,并略向内弯,第二叉起点紧靠眉叉。冬毛厚密,灰棕色,颈部与体背稍带黄褐色,由额部沿背中线到体后有一黑色条纹,嘴、下颏深棕色,颊棕色,额棕色,耳黄褐色,耳内毛白色,臀部具有一黄褐色大斑。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淡。夏毛较短,一般为赤褐色。
生境分布
栖息于高山森林草原,野生或饲养。药材主产于新疆、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青海、俄罗斯、德国、新西兰。
采制
夏、秋几季锯取鹿茸,马鹿长茸起、至53天之内采茸为最佳,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最好的加工工艺是冻干。
来源
本品为鹿科(Cervidae)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习称"马鹿茸"。
性状
较梅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两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皱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化学成份
含酸性黏多糖、多胺、多种氨基酸等。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咸
功能主治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用法用量
1~2克,研末冲服。
药理作用
能使大鼠离体心脏的冠状动脉流量增加,心收缩幅度加大、心率减慢,具有强心作用;可使急性失血性低血压恢复加快。此外还有抗缺氧、增智、强壮、促进糖酵解、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等作用。
配伍应用
阳痿滑精,腰膝酸痛:单用,或配人参、熟地黄、枸杞子等。精衰血少,头晕眼花:单味浸酒饮。崩漏不止:配海螵蛸、桑寄生、龙骨、人参等。
附注
马鹿为二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现已禁止非法捕猎与贸易。
相关视频
马鹿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