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
馬鈴薯又稱洋芋,是糧食、蔬菜、飼料、工業加工材料兼用作物,隨着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在納雍縣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田間種植的馬鈴薯發生的早疫病和晚疫病是嚴重病害,2種病害嚴重時表現的症狀都是葉片和塊莖枯焦、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進而影響種植馬鈴薯農民的收入。由於這2種病害的症狀極易混淆,不易區別,給防治工作帶來一定困難,正確區別馬鈴薯早疫病和馬鈴薯晚疫病,對於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在田間正確指導農民防治這2種馬鈴薯病害有着實在的意義。[1]
目錄
基本信息
發病症狀
這個病害會造成馬鈴薯葉尖和葉緣,產生近圓形或不定型病斑,初期為水漬狀綠褐色小點,邊緣有灰綠色暈圈,病斑邊緣不清晰,濕度大時外緣會產生一圈白色稀疏霉,乾燥時病部變褐乾枯,像薄紙狀易破裂;葉柄和莖稈上多形成不規則褐色條斑,嚴重時葉片萎垂、捲曲,病株易折斷;塊莖染病,表面有褐色大斑塊,皮下薯肉也變褐,逐漸擴大腐爛。[2]
病因
病原物為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 (Mont.) de Bary],屬卵菌,霜霉目。病菌孢囊梗分枝明顯,每隔一段着生孢子囊處有膨大的節。孢子囊檸檬形,大小為21~38×12~23(微米),一端有乳突,另端有小柄,易脫落,在水中釋放出5~9個有2根鞭毛腎形遊動孢子,失去鞭毛後,形成球形休止孢子,萌發出芽管,再長出穿透釘侵入到寄主內。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0~23℃,孢子囊形成的最適溫度為19~22℃。在低溫10~13℃下形成遊動孢子,在溫度超過24℃時孢子囊多直接萌發成芽管。孢子囊形成要有97%的相對濕度。萌發與侵染都要有水滴。所以晚疫病多在陰雨潮濕氣溫偏低的地區與年份發生。致病疫霉寄主範圍窄,除馬鈴薯外只侵染番茄。
有性繁殖的卵孢子)在不同交配型(A1和A2)同時存在下才能形成,大小為24~26微米。原只在墨西哥報道有兩種交配型,在田間可形成卵孢子。現英國等地也有零星報道,但其它地區卵孢子還未成為越冬病菌的主要來源。卵孢子在馬糞浸液或氧化劑內並加光照的情況下,能在兩個星期內萌發,長出頂端會形成孢子囊的芽管。晚疫病菌有生理分化現象,1953年國際上按抗病顯性基因建立了統一的命名系統,並發現了預計存在的小種,後因新顯基因的不斷引入,小種數也就相應增加。
分布範圍
世界各地馬鈴薯產區都有發生。在中國,西南地區較為嚴重,東北、華北與西北多雨潮濕的年份為害較重。
侵染過程和病害循環
病菌以休止孢子萌發的芽管從氣孔或表皮侵入,在寄主細胞間隙中發展成菌絲,以吸器伸進細胞內吸取養分。致病疫霉除卵孢子外不能在土壤或病殘組織中長期存活和耐嚴冬的低溫,但有形成厚垣孢子存活3個月的報道。在一年一作地區冬季漫長,晚疫病的初侵染源為發病而不嚴重的薯塊,收藏入窖而越冬。
來年的和健薯一起播種到地里,病菌隨溫度轉暖而活動,沿着幼苗的莖稈長到地面。氣候溫暖潮濕在地上或地下的病斑上長出孢子囊侵染葉片與鄰近的健苗,經過幾次再侵染形成一定數量的病株病葉後成為發病中心才被發現。此時若氣候繼續潮濕,短期內全田發病。西南地區由於冬季較溫暖和有馬鈴薯植株存在,且多雨潮濕,加上有垂直分布的多種種植制,晚疫病能在早期發生,侵染源不限於本田的病薯。晚疫病的流行主要由溫濕度是否適宜與持續時間的長短及品種的抗病性而定。據1951~1961年11年中國張家口地區的資料統計,發病嚴重的6年中,6、7、8三個月的降雨在200毫米以上,而且連續三年旬相對濕度達到75%以上,高濕旬次數愈多,病害愈嚴重。病菌傳播距離主要在初侵染源附近,但不排除少數能傳到幾公里以外。[3]
防治方法
一是選育和推廣抗病品種
利用抗病品種是防治晚疫病的重要措施。目前,在納雍縣較為抗病的馬鈴薯品種有米拉、威芋三號、大西洋、壩薯二號等品種。
二是建立無病留種地
由於病薯是主要的初侵染來源,建立無病因種地,可以減少初期菌源。留種地應採取更為嚴格的防治措施。有條件的地方、留種地應與大田相距2.5km以上。在2季栽培地區,秋播馬鈴薯發病輕,更適於作種薯。
三是輪作與清潔田園
與非茄科作物實行2~3年輪作,嚴禁與西紅柿連作,並及時清潔田園。
四是藥劑防治
種薯處理可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或50%錳鋅·氟嗎啉可濕性粉劑50g,加水2~3kg,均勻噴灑在150kg種薯塊上,或用相同藥劑加細土或細灰2~3kg混合均勻後拌在150kg種薯塊上,拌種後的薯塊用塑料布覆蓋12~24h後再播種。在中心病株出現後,田間噴藥如果及時,在發病初期開始施藥,也可收到良好效果。加強病情測報,指導藥劑防治。在每年易發病地區,設立發病中心觀察圃。
在當地常年晚疫病發生季節以前,進行詳細調查,特別是氣候條件有利發病,要每天觀察。發現發病中心後,立即拔除中心病株就地深埋,或噴1%硫酸銅或45%代森銨(施納寧)殺死中心病株。同時進行全田噴藥防治。防治晚疫病藥劑有2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霉靈錳鋅500~600倍液、40%乙磷鋁300倍液、波爾多液1∶1∶200倍液、80%代森錳鋅干懸浮劑(必得利)800倍液,用藥液量900kg/hm2,間隔7~10d噴藥1次,共噴2~3次。為減緩抗藥性的產生,應注意輪換用藥。[4]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