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沁重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世界著名槍械)是世界上第一款成功用火藥燃氣作為能源的一款自動武器,這款重機槍在1883年的時候被英國人所研製出來,整個槍身的整體重量達到了27.2千克,槍口口徑為11.43毫米,理論上射速能夠達到600發每分鐘,它有單點射擊和連發射擊兩種射擊方式,也可以通過射速調節器調整為慢射速 100發/分。 [1]
目錄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 馬克沁重機槍 | 外文名稱 | Maxim gun |
設計者 | 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 | 研製時間 | 1883年 |
服役時間 | 1888年 | 次型/級 | 民24式重機槍 |
產生背景
在馬克沁機槍沒有出現前,大部分槍都是非自動的,發射一顆子彈才能繼續補充一顆子彈,贏得戰爭很大程度上依靠裝彈速度的快慢,手快就能先發制人,手慢很有可能被四面八方飛來的子彈擊斃。而馬克機槍出現後,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槍械,解決了連續補充子彈的困擾,節省了裝彈時間。
馬克沁機槍是以美國工程師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的名字命名的,19世紀80年代,馬克沁發現老式步槍由於發射子彈時,產生的火藥氣體,導致士兵的肩膀被撞得青一塊紫一塊,由於沒有新型武器用於代替,大多數人對這樣的現象見怪不怪。而馬克沁正是從人們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後坐現象中,為武器的自動連續射擊找到了理想的動力。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溫切斯特步槍上進行改裝試驗,利用射擊時子彈噴發的火藥氣體使槍完成開鎖、退殼、送彈、重新閉鎖等一系列動作,實現了單管槍的自動連續射擊,並減輕了槍的後坐力。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步槍。之後經過改進完善了槍管短后座自動射擊的原理。為了增強機槍持續發射的能力,馬克沁改變了傳統的供彈模式,發明了6.4米長的帆布子彈帶,容彈量333發。
1884年,世界上第一款自動連續射擊的步槍問世,口徑11.43mm,槍重27.2公斤,射速為每分鐘600發,慢速時每分鐘100發。[2]
發展歷史
馬克沁重機槍首次實戰應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羅得西亞英國軍隊與當地麥塔比利──蘇魯士人的戰爭中,在一次戰鬥中,一支50餘人的英國部隊僅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的幾十次衝鋒,打死了3000多人。
馬克沁重機槍獲得成功後,許多國家紛紛進行仿製,一些發明家和設計師針對馬克沁重機槍的原理和結構進行改進和發展。1892年,美國著名械設計家勃朗寧和奧地利陸軍尉馮奧德科萊克幾乎同時發明了最早利用火藥燃氣能量的導氣式自動原理的機槍,這種自動原理為今天的大多數機槍所採用。美國槍械設計師霍奇基斯所設計的1914型機槍是最早的氣冷式機槍,這種機槍取消了水冷式機槍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機槍較為輕便。
該槍還在試製階段時,清政府即對這種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早在1888年就由金陵製造局開始引進仿製,從此,中國開始進入重機槍的製造時期。由於當時該槍尚處在雛形,使用黑藥鉛彈,經仿製後發覺不甚適用,於1893年停造,僅生產了30餘挺,部分用於朝鮮戰場。
真正讓馬克沁出風頭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德軍裝備了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在索姆河戰役中,德軍使用這款機槍,在一天的時間內,就擊斃了將近六千英國士兵,而這一戰,也徹底讓這款馬克沁重機槍名揚於世。,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從那以後,各國軍隊相繼裝備馬克沁重機槍,馬克沁由此成為聞名的殺人利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克沁早已不算先進,但仍然還有應用。德軍一線部隊由於步坦協同的需要開發了MG34通用機槍和MG42通用機槍,但MG08式馬克沁機槍仍然在德軍二線部隊中服役。在當時的中國,因為科技水平的落後,一些先進的步槍無法獲得,所以只能仿製別的槍支,而這款馬克沁重機槍就成為首選,中國仿製這款步槍生產出了一款名叫民24重機槍,這款仿製機槍在當時的抗日戰爭中還發揮出了不小的作用。。建國後,民24式馬克沁機槍仍在中國民兵中廣泛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
但是在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之後,這種重機槍在戰場上是不會出現曾經那種橫掃千軍的壯觀景象了,可是在一些小規模的戰場上,這種重機槍還仍是士兵手上不可或缺的武器,繼續的發揮出了它最後的餘熱。[3]
主要特點
這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機槍。它的自動動作是利用火藥氣體能量完成的。在子彈發射的瞬間,槍機與槍管叩合,共同後坐19毫米後槍管停止,通過肘節機構進行開鎖,同時槍機繼續後坐,通過加速機構使槍管的部分能量傳遞給機槍,使其完成抽殼拋殼,從而帶動供彈機構,使擊發機待擊,壓縮復進簧,撞擊緩衝器,然後在簧力作用下復進,將第二發子彈推入槍膛,閉鎖,再次擊發。如此反覆,每秒10餘次,每分鐘可發射600餘發子彈。為了保證有足夠子彈滿足這種快速發射的需要,馬克沁發明了帆布子彈帶,帶長6.4米,容量333發。彈帶端還有鎖扣裝置,可以連接更多子彈帶,以便長時間地發射。
馬克沁重機槍是水冷式機槍,只要冷卻水筒中有水,槍管的溫度就不會超過100℃。在射擊時,槍管兩端會漏一些水;所用的冷卻水也不是循環的,射擊前裝滿,作戰時隨時要往冷卻水筒中加水。實際射擊時,要打上二、三個彈帶,才會有蒸汽泄出。
馬克沁重機槍的火力,也給操作者留下深刻印象。據曾經參加淞滬會戰的一名國民黨軍隊機槍手回憶:「(馬克沁重機槍)可以連續射擊4個小時,而且還可以用來打空中的飛機……在戰場上,我按下扳機,馬克沁重機槍立刻噴出長長的火舌,包圍過來的日本兵後退不及,我親眼看着子彈以極快的速度飛向他們,打在他們身上就噴血,打在地上就冒煙,跳彈飛在牆上火星直噴,有的鬼子連哼都沒有哼一聲就倒地死亡!」
參加戰役
第一次馬塔貝勒戰役
在非洲津巴布韋,第一次馬塔貝勒戰役,祖魯指揮官唯一沒有搞清楚的是:50名士兵圍着的4個鐵傢伙是什麼?不管它是什麼,難道還阻擋得了五千戰士的奮力一擊?指揮官只想儘快結束這場實力對比過於懸殊的戰爭。他發動了攻擊的命令5000人潮水一般地沖向在他們眼中正瑟瑟發抖的英國士兵。100比1的人數優勢,就算一人撿一塊石頭丟過去,對方也會被砸成一灘爛泥。然後指揮官就聽到了地獄之門開啟的信號,那是一連串清脆的「噠噠噠……」之聲,4個不起眼的鐵傢伙噴出一串火舌,祖魯戰士們像割麥子一般倒了下去。戰鬥確實很快就結束了:5000祖魯士兵,能夠逃跑的只有2000人。其餘3000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這是1893年馬克沁發明的機槍問世10年後第一次用於戰場實戰。英國詩人兼愛國主義者海萊爾·貝洛克說:不管發生了什麼,我們已經有了馬克沁機槍,而他們沒有。[4]
日俄戰爭
1904年的日俄戰爭,一個200人左右的日本連,準備襲擊一個裝備2挺馬克沁機槍的堡壘,在日軍進入300碼範圍內之後,俄軍開始射擊,2分鐘後,200人無一生還。在旅順的南山戰役中,日軍一天損失4400人。面對前所未有的傷亡記錄,日軍大本營最初以為報告多寫了一個零。整個203高地攻堅戰,日軍傷亡超過9萬人,許多連、排被馬克沁機槍殲滅殆盡。日軍將領乃木希典巡視前線,發現許多日軍匍匐在前沿陣地,衝鋒號一響卻無人站起衝鋒。便奇怪地問指揮官:為什麼號響了他們都還不動呢?指揮官回答:他們都死了。[5]
雖然最後是日本勝利,但俄軍裝備的馬克沁機槍,卻讓日本人吃盡了苦頭。據計算,在日俄戰場,日軍單天死於馬克沁槍下的士兵最高時達到了4千人。而在長達239天的戰爭中,日軍平均下來只不過每天陣亡210人。
索姆河戰役
1916年6月24日起,英、法軍進行了7天的炮火準備,7月1日晨7時半步兵在炮火支援下發起進攻。當天法軍和主攻方向上的英軍都突破了德軍第一道陣地,但英軍左翼則毫無進展。英軍以密集隊形前進,遭到德軍馬克沁機槍(MG-08式)和炮兵火力的嚴重殺傷,第一天即傷亡近6萬人。不僅是一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也打破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單日傷亡紀錄。11月18日戰役結束,僅僅4個月零17天,英法聯軍陣亡61.5萬,德軍陣亡65萬。在馬克沁機槍的火舌下就有一百萬人的冤魂。
抗日戰爭
當時中國軍隊裝備的民24式機槍是少有的性能強過日軍的步兵武器,一個國軍的24式重機槍陣地 如果沒遭到日軍坦克的進攻。或沒有遭到日軍火炮的摧毀 經常會給衝鋒的日軍部隊帶來上百人的傷亡,日軍的92式重機槍和大正十一年式歪把子輕機槍都無法壓制民24式重機槍的火力。日軍的擲彈筒射程只有300米 只能壓制輕機槍 打不到民24式重機槍的陣地,所以只能出動92式步兵炮對抗 因此日軍經常把民24式重機槍稱為「死亡鐮刀」。因此當時的日本陸軍但凡遇到中國軍隊,第一件必須做的事就是先用火炮打擊中國的馬克沁機槍手。
武器評價
在馬克沁機槍殺人如麻的同時,戰場也被永遠的改變了。正如英文版《武器裝備百科全書》說:「馬克沁機槍的出現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結束,自從拿破崙時代起曾經使用過的戰術完全沒用了」。 拿破崙時代的步兵線形衝擊戰術,在一戰中,面對擁有良好的防禦體系,特別是用馬克沁機槍為主體的火力網來講,步兵的衝擊等於是送死,往往投入兵力越多,損失越大。雙方為一個陣地一條塹壕投入巨大的兵力,反反覆覆地來回衝殺,戰況極為慘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幾次大會戰,被稱作「絞肉機」、「屠宰場」、「活地獄」,所以經過幾次會戰之後,一戰形成了陣地對峙的局面也不足為奇了。
然後也正是馬克沁機槍對戰場的巨大的影響,一些克制它的新型武器也開始出現在一戰。為了打破塹壕戰的僵局,「坦克」在戰爭結束時粉墨登場。而影響下一場世界大戰的軍用飛機也開始出現。這些先進武器進一步加大了戰爭的殘酷與複雜性,也使得更多寶貴的生命消失在炮火之中。[6]
馬克沁研究的各種自動武器給戰爭帶來了更多的暴戾和殘酷,給各國人民帶來更多苦難。他看過了太多的血與淚,退休後的他,完全放棄了自動武器的研究,開始致力研究大型電子遊藝設施,並用他全部的收入在英格蘭黑池建立世界上第一座遊樂場。
視頻
索姆河戰役,英軍向德軍發起進攻,等待他們的是馬克沁重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