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香榧紫色根腐病

香榧紫色根腐病

目錄

症狀

先是幼嫩的細根染病腐爛,後擴展到粗根。5月初,病根表面布滿紫褐色網狀菌絲束或絨布狀菌絲體。後期,菌絲體中有紫褐色顆粒狀小菌核。病根皮層腐爛,容易剝落。病根木質部也呈紫褐色。病害擴展到根頸部後,菌絲體繼續向上蔓延,裹着干基。病株隨着根部腐爛的加重而逐漸枯死。 香榧樹樹齡在50年以上,如侵染紫色根腐病病菌後,也不易引起植株枯死,但會出現不正常的落葉;樹齡在20年-50年的香榧樹,感染紫色根腐病病菌後,當年或數年時間,部分植株會枯死;香榧樹的幼樹或剛造林的苗木,侵染紫色根腐病病菌後,數月或當年植株就會枯死。[1]

病原

真菌擔子菌亞門、層菌綱、木耳目中的紫色卷擔菌[H elico-basidium pur pureum(T ul.) pat.]。菌絲體在病根周圍集結成菌膜或菌索,紫紅色。擔子無色,圓筒形,有三個隔膜。無性世代常形成菌核Rhi-zoctonia crocorum Fr.。 病菌以菌絲體、菌束或菌核隨着病根在土壤里越冬。菌核在土中可成活多年,當環境適宜時,發生菌絲體,侵染樹木(果樹)幼根,遂使根部腐爛。菌絲束能在土中或地表蔓延,當接觸到健康樹木(果樹)根部後即直接侵入。同時,病菌通過病根與健康根的接觸或病殘組織的轉移也會傳染。[2]

發生規律

病害在4月發生,整個生長季節都可感病,7-8月份仍是發病盛期。病害在低洼潮濕、土壤粘重或排水不良的情況下容易發生。一株樹先發病後,它就成為該病害的發病中心。

分布與危害

紫色根腐病分布於世界溫帶地區和我國各地。它主要危害松、芒果蕃薯等100多種樹木、果樹和農作物,是常見的根部病害。樹木(果樹)受紫色根腐病病菌危害後,導致植株死亡;蕃薯受紫色根腐病病菌侵害後(當地農民稱「網筋」蕃薯),能使整個蕃薯腐爛。

防治方法

首先,對香榧林地調查,對現有香榧林地進行實地查看,有沒有香榧樹枯死或不明原因的落葉現象,如有的話,再經挖根部查看,確定為紫色根腐病病菌所致,即為「發病中心」。要立好標誌,做好記錄,按照現場劃定發病範圍。

其次,對香榧造林地調查,通過民間訪問調查,確定的香榧造林地,以前有沒有發生過「網筋」蕃薯現象,有的話,一般不能作為香榧樹造林地,要進行調整;或造林前要嚴格做好土壤消毒。

第三,做好處理工作,對枯死的香榧植株,要連根挖起,集中燒毀;挖樹後的土坑內要進行消毒。發現用「網筋」蕃薯餵過豬牛羊等牲畜的,其欄肥上山使用前一定要經過消毒處理。方法:把欄肥堆放在空地上,一層欄肥後用藥液噴濕,再放一層欄肥,再用藥液噴濕,……。後覆蓋薄膜、稻草。堆放半個月至一個月後,方可上山使用。

第四,香榧造林地準備工作。香榧樹的根系屬肉質根,俗稱「蘭花根」,如遇土壤過濕或排水不良處容易爛根,輕則影響植株生長,重則植株死亡。所以,造林地的選擇很重要。要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地作為香榧造林地;造林地是遇粘重土壤的平地或低洼地,對挖好的植樹穴(尤如一隻「碗」),一定要在地勢低處從「碗口到碗底」挖條溝,後覆上鬆土,使「碗」內不積水,以利植株健康生長。對挖好的植樹穴要做好藥物消毒工作。同時,做好香榧幼林地鋪蓋青草或稻草,以保土壤墒情,防止旱情。

第五,發病初期若土壤濕度大,粘重,通透差,要及時改良並晾曬,再用藥。用30%惡霉靈水劑(如國光三抗)1000倍液或70%敵磺鈉可溶粉劑(如國光根靈)800-1000倍液 ,用藥時儘量採用澆灌法,讓藥液基礎到受損的根莖部位,根據病情,可連用2-3次,間隔7-10天。對於根系受損嚴重的,配合使用促根調節劑使用,恢復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