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香椿蛀斑螟

目錄

形態特徵

(1)成蟲 體長15毫米,翅展40毫米左右,全體灰褐色。觸角絲狀。複眼黑色,球形。胸部被有灰白色與灰褐色混雜的鱗片。前翅較狹,為灰褐色,具有一層睹紅褐色鱗片,尤以翅中部較明顯。亞緣線由6個黑褐色小點組成近『3』字形橫紋,前翅中室下緣,近基部有一排毛櫛.後翅淡灰白色。

(2)卵 灰褐色,卵圓形,略扁,直徑0.8~1.0毫米。

(3)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35~38毫米,棕褐色體。末具鈎狀臀刺6枚,中部4枚,兩側各1枚。外被灰白色橢圓形繭。[1]

發生規律

1年發生1代。以大齡幼蟲在枝幹內越冬。來年3月下旬至4旬上旬越冬幼蟲開始爬出取食。5月初開始爬出蟲孔,另尋皮縫,蟲孔口凹陷處,吐絲綴合蟲糞,結繭化蛹。蛹期1個月左右。6月上旬開始羽化成蟲,中旬達羽化盛期,下旬為末期。成蟲常在17~19時羽化,次日即可交尾產卵。夜間將卵產於樹幹皮縫傷口處。幼蟲孵化後蛀入皮內,在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蛀食。受害輕者傷口可以癒合,枝幹上留下粗腫的愈傷組織,重傷口則不能癒合,枝幹上下形成孔洞,並裸露木質部,傷口處排出褐色糞便和流膠,粘附樹體。

分布與危害

香椿蛀斑螟在各地均有發生。該蟲為專食性害蟲。危害香椿的枝幹,從4~5年生幼樹到數十年大樹均受其害。幼樹主幹受害後,常致整株死亡,大樹枝條受害引起枯枝。

防治方法

(1)合理修枝,剪除被害蟲枝,予以燒毀。

(2)化學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防治時,針對卷葉危害特點,需重點噴淋害蟲危害部位,才能保證藥效。[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