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香柏(中藥材)

香柏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香柏,中藥名。為松科植物雪松Cedrusdeodara(Roxb.)G.Don的葉、木材。原產阿富汗、印度。具有清熱利濕,散瘀止血之功效。用於痢疾,腸風便血,水腫,風濕痹痛,麻風病。[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香柏
漢語拼音:Xiānɡ Bǎi
性味歸經:味辛、澀,性溫。歸心、肝、胃、大腸經
功能:清熱利濕,散瘀止血
主治:用於痢疾,腸風便血,水腫,風濕痹痛,麻風病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香柏

拼音名: Xiānɡ Bǎi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drus deodara(Roxb.)G.Don[Pinusdeodara Roxb.]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雪松的葉、木材。

採收和儲藏

葉全年可采,木材在伐木時採收,去皮,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300-3300m高山地帶,原產阿富汗、印度。

資源分布:我國北京旅順大連青島徐州、上海、南京、杭州、南平、台灣、昆明等地有栽培。

原形態

喬木,高15-20m。胸圍1m左右。樹皮深灰色,鱗片狀開裂。枝平展、斜展或下垂;小枝常下垂,一年生枝淡灰黃色,密生短絨毛,微有白粉,二、三年生枝淡灰褐色。葉針形,堅硬,淡綠色或深綠色,在短枝上成簇生狀,長2.5-5cm,寬1-1.5mm,上部較寬,先端銳尖,下部漸窄,常成三棱形,葉腹面兩側各有2-3條氣孔線,背面4-6條,幼時氣孔線有白粉。球花單性,雌雄同株。雄球花長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圓形,長2-3cm,徑約lcm;雌球花卵圓形,長約8mm,徑約5mm。球果熟時紅褐色,卵圓形或寬橢圓形,長7-12cm,徑5-7cm,有短梗,先端圓鈍;中部種鱗扇狀倒三角形,長2.5-4cm,寬4-6cm,鱗背密生短絨毛;苞鱗短小。種子近三角狀,種翅寬大,比種子長,包含種子長2.2-3.7cm

化學成分

木部含雪松醇(centdarol),異雪松醇(isocentdarol),喜馬拉雅杉醇(himachalol),別喜馬拉雅杉醇(allohimachlol)。 莖皮含雪松素(deodarin),雪松素-4-葡萄糖甙(deodarin-4'-glucoside)。 花粉含波菜甾醇(spin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右旋鬆醇(pinitol),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丙二酸(malonic acid),果糖(fructcoe),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和一種相對分子質量為60000的多糖及以精氨酸(argi-nine),穀氨酸(glutamic acid)和賴氨酸(lysine)等為主的16種氨基酸,去氫松香酸(dehydroabietic acid),15-羥基去氫松香酸(15-hydroxydehydroabietic acid),7α,18-二羥基去氫松香醇(7α,18-dihydroxydehydroabietanol),柚皮素(naringenin),β-谷甾酰-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7β,15-二羥基去氫松香酸(7β,15-dihydroxydehydroabetic acid),十六烷-1,16-二醇-7-咖啡酰酯(7-caffcoyl oxy hexadecane-1,16-diol),7β-羥基去氫松香酸(7β,18-hydroxy-dehydroabietic acid),15-羥基松香酸(15-hydrox-yabietic)7β,18-二羥基去氫松香醇(7β,18-dihydroxyde-hydroa bietanol),15-甲氧基松香酸(15-methoxyabietic acid),9-咖啡酰氧十六醇(9-caffeoyloxyhexadecanol),還含異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和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

性味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散瘀止血。主痢疾;腸風便血;水腫;風濕痹痛;麻風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2]

摘錄

中華本草

注意事項

陰虛者慎用。

相關論述

《台灣藥用植物志》:「為驅風藥,發汗劑,利尿劑。治發燒,胃腸氣脹,潰瘍病,水腫,泌尿器疾患,痔疾,麻風。」[3]

參考資料

  1. 香柏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香柏中醫世家
  3. 香柏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