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材的認識
原文
香品是指香的品類,香的素材是來自大自然,可分為兩類;動物香與植物香。植物香;又有香草與香木之分。我國和中亞、西亞、東南亞都有出產。
四大香材「沉檀龍麝」是指沉香、檀香、龍涎香、麝香,前二是植物香,後二是動物香。沉香則位列眾香之首,其氣雅正,甜美,層次豐富,香味持久,穿透力強。又因其生長條件必須在熱帶雨林,需要長年的過程,產量稀少,特別珍貴,價格高昂,而且因為辨識方法繁複,需要長期研究和學習才能養成。
我國上古的香來自黃河流域,主要有:蘭(澤蘭)、蕙、椒、桂、蕭《艾蒿》鬱金、芷、香茅等。大部分是香草。《本草綱目》:「古者燒香草以降神,故曰熏,曰蕙」《左傳》「一熏一蕕,十年猶有臭」,《名醫別錄》:「熏草一名蕙草,生地下濕地」。從《楚辭》、《九歌》里也發現了許多長江流域的香草植物,例如:辛夷、辟荔、杜蘅、蕭艾、江離、辟芷、、、等,其中的熏草,後來被稱為零陵香。
丁謂《天香傳》說:上古時期,人們為事奉神明而用香,選擇了最清淨的香草薰香,用蕭、薌、欎等草本植物;而後世認為的高貴香材「沉水,熏陸」就是沉香和乳香,是上古三代聞所未有,那是後來才有的香材。
《香乘》也描述着「香品、、、秦漢以前未聞,惟稱蘭蕙椒桂而已,至漢武奢廣尚書郎奏事者,始有舍雞舌香及諸夷獻香種種。」即秦漢之後域外番香進口,才有所謂香譜中的香品。南亞、中亞以及歐洲的香料,經過新疆的絲路或海路的廣州傳入中國,其中許多香木類和動物類香材。沉香、檀香,來自東南亞的喬木植物。龍腦香,印度、印尼龍腦樹分泌的樹脂、香膏,也叫波律香。乳香是波斯、印度的橄欖科稱為熏陸樹的汁液,又名熏陸。雞舌香是大食國的丁香。也產於交州。愛州(越南)。其果實瓣狀如雞舌,因此得名。蘇合香是中亞香木,蘇合國就是今天的伊朗。檀木香,是東南亞與我國所生產的植物香。甲香則是沿海的螺類生物的殼粉,屬於動物香。龍涎香是香鯨的排泄物。乾燥處理後成烏蠟般的硬塊,又稱灰琥珀是動物香。宋人《鐵圍山叢談》提到宋徽宗檢察奉辰庫,見前朝舊存龍涎香,因為罕見,一時竟不知如何使用。明鄭和下西洋隨行的翻譯官費信在《星戳覽勝》記載,曾經親眼看見龍涎香產於馬六甲海峽的龍涎嶼,以及如何處理,如何買賣。「龍涎初若脂膠,黑黃色,頗有魚腥之氣,久則成就土泥,或大魚腹中剖出,若到大圓珠,亦覺魚腥,間焚之,其發清香可愛,貨於蘇門之市,價亦非輕。」龍涎香進口到中國之後價格更高了;明嘉靖皇帝非常喜歡龍涎香。明世宗允許葡萄牙人進駐澳門,據說是靠龍涎香打通關節的。
《明史;食貨志》。麝香是香獐的腺囊分泌物,是動物香香品多樣之後,複合調製的「合香」就開始流行了。東漢《漢建南宮中香》香方:黃熟香四斤,百附子二兩;丁香皮五兩,霍香葉 四兩零陵香 四兩; 白芷四兩;乳香;一兩;檀香四兩;生結香四兩;甘松五兩;茅香一斤;沉香二兩;蘇合香二兩;棗五兩;研為細末,煉密和勻,窖月余作丸,或餅熱之。黃熟、生結,皆為沉香的一種。白附子,來自高麗的香草《唐本草》;霍香葉是廣東的草本植物,甘松是中土的香草。從這個香方看來,他是來自南疆、北域、中土、海外等地的各種香料,土洋合一的香方。
木香是蘆蔓或馬兜鈴的根莖,為草木植物,產自天竺,香味如花蜜。首見於萬震的《南州異物志》,應該是三國時代進入中國。一株有五根,一根生枝,一枝五節,一節五葉,五五相接,所以稱作五香。道書《三洞珠囊》說「五香燒之上御九天」。
降真香,這是道家喜愛的香品;是南洋的芸香科常綠喬木,我國海南的黃花梨正是,也因形狀而稱雞骨香,據說焚香時香煙會筆直而上,特別適合祭祀星辰。
安息香。產於中亞和南亞,漢朝時從西域傳入,切割安息香樹樹皮灰流出瑪瑙般的樹脂,用之焚燒可以上通神明,安息諸邪,入藥則用來通竅順脈。沉香,檀香,龍腦香,安息香,乳香,蘇合香,都是佛教常用的香,多是番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