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黏膜下層(英文為submucosa或tela submucosa)是一類存在於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統等處器官管腔中的的較為緻密的結締組織,由不規則緻密結締組織層構成,用以支持黏膜層並將其附著於肌層上。黏膜下層內含小動脈、小靜脈、淋巴管、黏膜下神經叢;在食管(道)的黏膜下層還含有食管(道)腺,而十二指腸處的黏膜下層還含有十二指腸腺;在胃、小腸、食管等部位,黏膜下層和黏膜共同向管腔形成的突起被稱為皺襞(plica)。黏膜肌的收縮和腺體的分泌可由由多級神經元和無髓神經纖維構成的黏膜下神經叢調節。
目錄
食道黏膜損傷的症狀
- 黏膜損傷輕微時症狀較輕甚至無明顯症狀,輕微損傷常表現為:下咽食物時胸骨後疼痛燒灼感;
- 進食刺激性食物、熱食及干硬的食物時加重,疼痛可向背部左側肩胛下方放射;
- 如無嚴重感染上述症狀多在3~5天後即可消失,但少數患者並發感染形成黏膜下膿腫則有高熱,胸骨後劇痛,甚至不能進食。需待膿腫破裂,排膿後症狀減輕或消失。黏膜損傷並發感染可形成黏膜下膿腫 [1]
食道黏膜損傷的原因
- 1.吞咽太熱的食物、比較尖銳的異物或是咀嚼不充分的骨頭,或是誤食了防腐劑等,直接損傷了食道粘膜。
- 2.長時間服用抗生素,引起食道粘膜真菌繁殖多,繼而引發食道粘膜感染。
- 3.咽、胃的炎症繼發延期食道炎。
- 4.食管擴張、痙攣、麻痹、腫瘤引發慢性食道炎。 [2]
修復食道黏膜的食療
- 食管黏膜損傷的患者來說,任何食物都有可能會對患者的食管黏膜造成進一步的刺激和傷害,所以這些患者應該吃一些特別容易消化,又清淡的食物,將對食管粘膜的損傷和刺激降到最小。
- 小米粥和豆漿等食物都是流質和半流質,同時也富含營養。
- 食療的作法參考少吃少食下列食品:
- 1.少食用粗糧、堅果(包括開心果、瓜子、栗子等)、各種零食、膨化製品,奶油蛋糕、巧克力等。
- 2.少吃或不吃煎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條、麻團、炸糕、辣椒、大蒜、胡椒粉等。
- 3.少食用延緩胃排空的食物, 會出現腹脹、噯氣的多種不適。如粽子、年糕、元宵、酒釀等。
- 4.少食用對胃粘膜有明顯刺激的食物。會增加胃液分泌,胃酸等的量明顯增加,增加反流的機會。包括大蔥、大蒜、糖果等。
- 5.另外如燒烤類食品;油炸類食品;方便類食品(高鹽、高脂);高度數白酒太「灼」、火鍋太「燙」;長期每頓飯溫度都很高,尤其到五六十攝氏度以上,食管黏膜就不能耐受了,增加食道癌的患病危險。
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的食物(黏膜組織發炎)
- 油脂類:炸物、燒烤、糕點甜食、全脂牛奶、爆米花等。
- 蔬菜水果類:荔枝、龍眼、生洋蔥、生大蒜、柑橘類水果、鳳梨、薄荷等。荔枝、龍眼屬於糖分較高的水果,容易引發逆流症狀;生洋蔥、生大蒜含有磷,會提高症狀發生機率,如果要食用,建議經過充分烹煮;
- 蛋白質類:含筋的肉類、未加工的豆類等。
- 「滷排骨」,因為市面上的滷排骨都是先炸再滷,油脂含量極高,易誘發胃食道逆流症狀。
- 澱粉類:糯米、精緻的麵包、蘿蔔糕等。
- 碳酸飲料、咖啡、茶類、巧克力等。[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