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食虫目(学名 Insectivora)是一类小型动物。现已分为猬形目、非洲猬目和鼩形目。食虫目是哺乳纲真兽亚纲中最早出现和最原始的一目。食虫目动物在中生代的白垩纪地层中就已出现。通常认为食肉目、翼手目、啮齿目都是由早期的食虫目分化出来的。基本就是鼩鼱类、鼹类和刺猬类,食虫目寿命一般不长,鼩鼱只能活6周,如果几小时不进食就会因无法维持体温死亡,最长的刺猬也就只能活10年左右,食虫目可以控制部分虫害,但有的种也能传染鼠疫、疟疾等疾病。 现已将猬科移出食虫目,单列为猬形目。 [1]

目录

下属分类

研究成果指出,原真兽类已不再归于食虫目,全世界一共约有400种。已知的分为9科: 猬科(Erinaceidae),10属,14种; 有7属22种,包括2亚科:猬亚科(刺猬亚科)Erinaceinae和毛猬亚科(鼩猬亚科)Echinosoecinae。猬亚科有刺而尾短,体背和体侧满布棘刺,头、尾和腹面被毛;吻尖而长,尾短;前后足均具5趾,蹠行,少数种类前足4趾;齿36~44枚,均具尖锐齿尖,适于食虫;受惊时,全身棘刺竖立,卷成如刺球状,头和4足均不可见。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带。我国有2属4种,普通刺猬Erinaceus eiropaeus栖山地森林、草原、农田、灌丛等,昼伏夜出,取食各种小动物,兼食植物,有时为害瓜果,冬眠。毛猬亚科(鼩猬亚科)外貌似大鼠,无刺针,但有粗毛,可起防御作用;尾长;有恶臭。仅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我国南方也能见到,如拉氏鼩猬(月鼠)Echinosorex gymnurus体长46厘米,尾具鳞而无毛,长30厘米,体重可达2千克,是最大的食虫类动物。 鼹科(Talpidae),15属,22种; 有17属42种,分为3亚科:水鼹亚科Desmaninae(2属2种)、鼹亚科Talpinae(14属36种)和鼩鼹亚科Uropsilinae(1属4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我国有8属10种。绝大多数营地下生活,形如圆筒,耳、眼不明显,颈部不分明,肢短,足十分发达,头尖,吻尖长。一般覆毛极其细密,似天鹅绒,无毛向,适于在洞道中进退。臼齿具发达的齿尖。洞穴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靠近地表,在地表可见土层有脊状隆起;一种离地表较深,在地表无脊状隆起,但可发现由洞道内推出的土形成的小土堆。平时独栖,但几个鼹鼠可共用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洞道系统,终年昼夜活动,无冬眠。取食地下的蠕虫、昆虫幼虫、各类无脊椎动物等,少数兼食植物。半水栖者以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小鱼为食。在地下筑巢产仔,年产1~2胎,每胎1~7仔。有强烈气味。星鼻鼹Condylura cristata分布于北美,鼻端具裸露的肉质突起,如同“触枝”。 鼩鼱科(Soricidae),24属,312种; (鼩鼱读音qújīng)约20属200余种,分为2亚科:麝鼩亚科Crocidurinae和鼩鼱亚科Soricinae。除极地、大洋洲和一些大洋岛屿外,各大陆均有分布,但南美洲只见于北部。我国有10属24种。体型纤小、肢短,状如鼠而吻尖长。绝大部分栖于湿润地带。现生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一般体长3.5~18厘米,尾长0.9~12厘米,臭鼩Suncus murinus体重仅2克。覆毛细短而密,多数呈褐灰色,有些体侧有臭腺,繁殖季节味更浓。眼细小,视觉差,听觉、嗅觉发达。外耳壳不显著。部分水生种类的足下具毛栉或蹼(如蹼足鼩)。臼齿齿冠具发达的齿尖,呈W型排列。适于食虫。地栖者居多,亦有半水栖或穴居者。昼夜活动或仅夜间活动,不冬眠。平时独栖。食虫或其他小动物。唾液腺中常含麻醉剂,可使俘获物麻醉 。温带3~11月繁殖,热带终年繁殖。孕期17~28天。年产数胎,每胎2~10仔。野外寿命12~18个月。因食虫,对农业有益。 沟齿鼩科(Solenodontidae),2属,2种; 仅1属3种:古巴沟齿鼩Solenodon cubanus、马氏沟齿鼩Solenodon marcanoi、海地沟齿鼩Solenodon paradoxus。分布于南美洲海地岛和古巴岛。体型较大,吻部很长。触觉灵敏,借助触觉觅食,在发现猎物后迅速咬住并注入毒液,用此方法可以捕捉较大的猎物,也食植物性食物。在人类到达海岛之前,沟齿鼩是岛上最大型的捕食性哺乳动物,只有一些猛禽和爬行动物可以成为它们的天敌。人类到达后,狗、老鼠和獴随之到达,这些动物成为沟齿鼩的捕食者或竞争者,而沟齿鼩本身的繁殖效率不高,导致濒临灭绝。

马达加斯加猬科(Tenrecidae),9属,20种;

獭鼩科(Potamogalidae),2属,3种;

金鼹科(Chrysochloridae),5属,11种;

有7属18种。分布于非洲。包括金鼹属Amblysomus、黄毛鼹属Calcochloris绿鼹属Chlorotalpa金毛鼹属Chrysochloris、巨金鼹属Chrysospalax、温氏金鼹属Cryptochloris、荒漠鼹属Eremitalpa。体型短粗,尾极短。前肢4指,具发达爪。视觉退化,营地穴生活。

象鼩科(Macroscelididae),5属,28种;

树鼩科(Tupaiidae),5属,15种。 中国有4科,即树鼩科、猬科、鼹科和鼩鼱科。 有的分类法将象鼩科和树鼩科单分为目,将马达加斯加猬科合并到猬科,将金鼹科合并到鼹科,将獭鼩科合并到象鼩目,那么食虫目就只有四科。象鼩目和攀兽目曾经被置于食虫目。 [2]

外形特征

体型较小,吻部多细尖,能灵活活动,大脑无沟回。门齿大而呈钳形,犬齿小或无,臼齿多尖,齿尖多呈w形,适于食虫。四肢短小,通常为5趾,跖行性。 食虫目动物均为身体被以柔毛或硬刺的、外形似小老鼠的小型有胎盘类动物。

栖息环境

生活方式多样,有地上生活、地下穴居、半水栖及树栖者。

生活习性

多数食虫目的成员很高度适应食虫生活,是高效率的猎手。有些种类的唾液中有毒性,可以轻松的制服对手。它们的食物一般都是动物性的,如无脊椎动物、昆虫、小型蛙、蛇、蜥蜴、小鱼等,也部分食用水果。

分布范围

几乎广泛分布在全世界(除了大洋洲和南极洲〕。而在南美洲,只见于南美洲最北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