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潜籁轩和韵
《题潜籁轩和韵》 |
作品名称: 《题潜籁轩和韵》 创作年代: 清朝 文学体裁:诗 作者:刘献廷 |
刘献廷其思想最大特色,就是表现了知识份子的气概。以当时知识份子不敢踏出书房一步为耻,以为今之学者率知古而不知今,纵使博极群书,亦只算半个学者。其中尤为厌恶知识份子唯利是图,认为人即是上天的具体化,可以为天主持公道,将天的好生之德广被人间。而人生于气运流行中,当人与气运搏斗,个人家庭是可以弃而不顾的,因为王道重人情,是站在天下人的立场而言。[2]
目录
诗词正文
“ | <玉峰有高士,
痛哭寿山隈。 铁马夜千里, 麻衣时一来。 自从丹旐返, 不复草堂开。 珍重遗编在, 沉吟日几回。 > |
” |
— <《题潜籁轩和韵》>,<古诗文网> |
作者简介
刘献廷[3](1648年9月13日-1695年8月15日),清初地理学家。字君贤,一字继庄,别号广阳子。祖籍江苏吴县,父官太医,遂家居顺天府大兴(今北京市)。 刘献廷喜研究佛经,读《华严经》,参入梵语、拉丁语、蒙古语而体会到四声之变,尝作《新韵谱》,称声母为“韵母”,称韵母为“韵父”。刘献廷善于接受新思想新学说,具有强烈的民族、民主思想,有人称以他为代表的学者为“广阳学派”。
刘献廷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利济天下后世,并注重实地考察,对历法、数学、音韵等都有贡献,在地理方面尤大。据《广阳杂记》记载,他对古今气候变迁、各地物候的异同、河流侵蚀作用,地理位置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都有独到见解;认为地理书籍按照固定项目只讲"人事"是不够的,还必须阐述"天地之故",即要探讨自然规律,为如何研究地理学指出了方向。[4]
康熙[5]二十九年(1690年)离京返吴。次年七、八月之际,溯江西行。冬天时,抵湖南衡州,在衡州司马茹仪凤(字紫廷)延之署中过年。翌年正月十八日,开始游南岳,此游得识王夫之,并且十分推崇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四月,献廷由昭陵(即湖南昭陵,在株洲南三十公里湘江东滨)。冬至日到湖南,于此写下许多有关当地风土人情的文字,直至翌日四月始离此东归。经过汉阳时受到汉阳令张寿民的款待,但张氏绝口不提复兴事,献廷暗自慨叹。之后他又自汉阳东行,在江西停留甚久,始返家乡。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献廷重游西湖。是年七月六日,病殁,与妻张氏合葬于吴江墓山。
视频
.
参考资料
- ↑ 《题潜籁轩和韵》 古诗文网
- ↑ 【理论文章】刘献廷学术贡献及卒年考论(上) 方志中国,;发布时间; 2019-07-10 19:30
- ↑ 刘献廷简介 名人简历网
- ↑ 清初刘献廷是北方学者最早知识王夫之先生者 甘建华的博客,;发布时间;2017-01-20
- ↑ 清朝十二帝能力排名:康熙第三,乾隆第六,皇太极第一是实至名归 腾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