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徐氏手帖二首
題徐氏手帖二首 |
作品名稱:題徐氏手帖二首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袁說友 |
題徐氏手帖二首是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袁說友作品之一。
袁說友(1140—1204)建寧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嚴,號東塘居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授溧陽主簿。歷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為吏部尚書兼侍讀。寧宗嘉泰三年,同知樞密院,進參知政事。罷以資政殿學士知鎮江府。奉祠致仕。學問淹博,其疏奏多切時弊,詩文格調清新。任四川安撫使時,嘗命屬官輯蜀中詩文為《成都文類》。有《東塘集》。[1]
目錄
正文
作者簡介
袁說友(1140~1204),字起岩,號東塘居士,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僑居湖州。宋紹興九年(1139年)生。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調溧陽簿。淳熙四年(1177年),任秘書丞兼權左司郎官,後調任池州、知臨安府。累任太府少卿、戶部侍郎、文安閣學士、吏部尚書。寧宗嘉泰二年(1202年)以吏部尚書進同知樞密院,三年(1203年),拜參知政事(位同副宰相,正二品)。(《閩書》第2831頁有傳。另《中國人名大辭典》有傳)。[3]
主要經歷
袁說友有才識,忠於國事,為官30年,奏疏多切中時弊,發揚正氣。淳熙五年(1178年)曾上疏指出:自紹興末迄今,宿將多死亡,倖存的也都衰老,新進後生想獻身而無門路,朝廷應令內外將帥推舉,凡武藝高超、謀略深遠、熟悉兵法有志報國者,經考察後予以試用。如所舉不實,推舉人要重加黜責。淳熙六年(1179年),孝宗召問,又上三策:一要久任統帥,二要選任正、副將官,三要修治兵器。光宗久不上朝,袁說友連續8次上疏力諫。寧宗即位,韓侂胄專權,群小阿附。朱熹、彭龜年等因劾韓侂胄而獲罪,遭譴責者達數十人。婺州布衣呂祖泰上書請殺韓侂胄,被罰杖打並流配欽州。袁說友不畏強橫,上書闡說:養正氣、勵風俗要自朝廷始,所以設台諫給侍之官,就是要憑公議、糾官邪,杜絕奸佞,使天下人怕公議;公議則氣節立,氣節立則惰者勤、私者公、貪者廉、怯者勇。不久,寧宗御批罷去朱熹。袁說友又上疏指出:朱熹的論奏都是愛君憂國之言,一旦被罷,何以服眾?並申明:「臣等區區所論,實以國體有關,非止為一朱熹而已。」
嘉泰三年(1203年),袁說友以資政殿學士任鎮江府知府,辭而未任。不久,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加大學士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逝於湖州德清寓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