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寫詩人的求仙歷程,抒寫他與元丹丘的情誼以及共同的情趣。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 |
---|---|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
此詩大約作於開元二十二年(734),時李白故交元丹丘始隱嵩山,作詩邀白前往,白作是詩答謝。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1]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家本紫雲山,道風未淪落。沉懷丹丘志,沖賞歸寂寞。
朅來游閩荒,捫涉窮禹鑿。夤緣泛潮海,偃蹇陟廬霍。
憑雷躡天窗,弄影憩霞閣。且欣登眺美,頗愜隱淪諾。
三山曠幽期,四岳聊所託。故人契嵩潁,高義炳丹雘。
滅跡遺紛囂,終言本峰壑。自矜林湍好,不羨朝市樂。
偶與真意並,頓覺世情薄。爾能折芳桂,吾亦采蘭若。
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提攜訪神仙,從此煉金藥。
白話譯文
我原本住在四川紫雲山,家父與我都一直喜歡道家精神。
常常想歸隱山林,喜歡空靈沉寂的環境。
離開故鄉來到閩越一帶尋找大禹等的仙跡。
攀登高山,泛舟滄海,又來到廬山霍山修煉。
藉助雷聲打開人的天耳,遠聽千里之外;居高閣玩賞霞光雲影。
很喜歡登高一覽美景,也喜愛這種隱居生活。
在三山四岳中度過美好的時光。
老朋友元丹丘素來住在嵩山與潁水,高尚的道行連皇家都知道。
不與塵世來往,斷絕俗風騷擾,自言山林中人。
珍惜山林美趣,不羨慕俗世的歡樂。
突然與真意相偶合,發現天機,便感覺世間的一切都索然無味。
你喜歡採擷桂枝的高潔,我也喜歡收納蘭草之清馨。
我的愛人喜歡求仙,我女兒也好道。
我們志同道合,相互幫助,一起修煉,一起升天。
作品注釋
⑴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南康二府界內。霍山,在今江南廬州界內。嵩山,在今河南登封、洛陽、鞏、密四縣界內。
⑵紫雲山:在綿州彰明縣西南四十里,峰巒環秀,古木樛翠,地里書謂常有紫雲結其上,故名。其北為天倉,為龍洞;其東為風洞,為仙人青龍洞,為露香台;其西為蟆頤,為白雲洞;其南為天台,為帝舜洞,為桃溪源,為天生橋。有道宮建其中,名崇仙觀,觀中有黃籙寶宮,世傳為公元736年(唐開元二十四年)神人由他山徙置於此,宮之三十六柱皆檀木,鐵繩隱跡在焉。此山地誌不載,宋魏鶴山作記,載集中。太白生於綿州,所謂家本紫雲山者,蓋謂是山。
⑶《梁書》:"道風素論,坐鎮雅俗。"
⑷《楚辭》:"仍羽入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
⑸閩,今福建地,在唐時為建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五郡之地。東甌與閩地相連接,在唐時為溫州、台州、處州三郡之地。秦時立閩中都,合東甌在內。至漢始分東甌,以立東海王。太白生平未嘗入閩,而溫、台、處三州則遊歷多見於詩歌,疑此詩所謂"閩荒"者,指東甌之地而言也。
⑹《說苑》:禹鑿龍門,辟伊闕,平治水土。
⑺左思《吳都賦》:"夤緣山嶽之岊。"
⑻三山:謂海中三神山。
⑼《左傳》:四岳三塗。杜預注:四岳,東嶽岱,西嶽華,南嶽衡,北嶽恆。蓋古稱四岳,不兼中嶽在內,後世兼中嶽而言,故稱五嶽也。
⑽《史記·扁鵲傳》:"竊聞高義之日久矣。"
⑾《尚書·梓材》:"惟其塗丹雘。"孔穎達《正義》:雘,是采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炳丹雘"即炳若丹青之義。
⑿顏延年詩:"芬馥歇蘭若。"李周翰注:"蘭若,香草,幽蘭、杜若也。"
⒀金藥:金丹,上藥也。
作者簡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參考資料
- ↑ 且把詩文釀美酒,再斟一杯君願否? 搜狐首頁,發布時間;2017-07-11 16:39
- ↑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詩詞古文網;
- ↑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 ↑ 「李白」詩詞全集(982首)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