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元丹丘潁陽山居 李白
原文
李白〔唐代〕
仙遊渡潁水,訪隱同元君。
忽遺蒼生望,獨與洪崖群。
卜地初晦跡,興言且成文。
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遙通汝海月,不隔嵩丘雲。
之子合逸趣,而我欽清芬。
舉跡倚松石,談笑迷朝曛。
益願狎青鳥,拂衣棲江濆。
譯文
到處游訪仙人,今天渡過潁陽河,來拜訪隱士元丹丘。
老元啊,你怎麼丟棄天下蒼生的願望,不去當官,卻喜歡與洪崖仙人在一起?
當初選擇此地建山居的目的就為了幽靜隱蔽,每次的議論都足稱美文。
此地好風景,北面是馬山的斷崖峭壁,南面是鹿台山。
月光灑在汝水河面,波光粼粼,溪水在遠處與汝水河相連;嵩山與其山上的流雲煙霞相鄰。
你這個人真有閒情逸緻,我可是把你佩服得不行。
你在山泉松風裡就可發跡,笑看朝暮雲飛雨落。
而我卻更喜歡四處遊玩,與青鳥為伴,棲息江湄。
創作背景
太白與丹丘為莫逆之交,時相與游從。丹丘身為道流,或出或處,或顯或隱,徘徊於江湖魏闕之間。太白涉足終南捷徑,丹丘當是重要引路人之一一。故《西嶽雲台歌>有求援引之意。丹丘當是於離開長安後,隱居潁陽,太白因從之游。其《題元丹丘山居》、《元丹丘歌>,當亦此游之作。
賞析
本文是李白於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夏天游汝、洛時題寫在元丹丘的潁陽山居一詩,詩前並有一《序》。元丹丘:唐道人,李白與之交厚。李前後寫給元氏的詩文有十餘篇;從其內容看,似乎本詩文應寫在與元氏初交之時。潁陽:《唐書·地理志》雲,河南道洛州有潁陽縣,載初元年(武則天,公元689年)析河南、伊闕、嵩陽置武林縣,開元十五年更名潁陽,西北有大谷故關,倚箔山有鍾乳。清人王琦評價此詩說:「詩意謂潁陽別業,固盡丘壑之美,而已之所好更在江湖,是以欲與青烏相狎而棲息江漬。」是得李白本詩之意。雖說李白本詩《序》中說:「白從之游,故有此作」,詩中也說到「之子合逸趣,而我欽清芬。舉跡倚松石,談笑迷朝曛」;但他還是要「益願狎青鳥,拂衣棲江潰」,還是要迎接風浪、雲遊四海,這一直是李白出川以來的心情。
簡析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是一首五言古詩。整首詩以清新脫俗的筆觸,描繪了一場超脫塵世、尋訪隱者的仙遊之旅,蘊含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與讚美,以及對友人情操的欽佩之情。詩中通過描寫友人元丹丘的隱居環境和閒情逸緻,寄託了詩人對高潔人格的追求與敬仰。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