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哲学
领导哲学是中国的一个学术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目录
名词解释
领导哲学是运用一般哲学原理,吸收各门科学的理论成果和方法,在领导科学的基础上,探索领导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形成系统的领导观和领导方法论的一门学科。
领导哲学的研究对象
领导哲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目前,领导科学理论界看法很不一致,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种基本看法;
一是认为领导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领导活动中的基本问题或领导的普遍规律;
二是认为领导哲学是研究领导的哲学问题或领导与哲学的关系。上述看法大体反映了领导哲学这一个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它对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并确定领导哲学的研究对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上述表述并不能使我们对领导哲学及其研究对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领导哲学是关于领导观和领导方法论的理论,这种领导观和方法论不是各种具体的领导理论的原则、原理和方法,而是对之进行哲学的概括和提炼所形成的关于领导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概括地讲,领导哲学所研究的是:“一个主要矛盾,两个基本问题”。
所谓“一个主要矛盾”就是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的矛盾。领导哲学中所研究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一主要矛盾而展开的,都是这一主要矛盾的各个层次、各个侧面的不同表现。领导活动是以人类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当我们以领导活动作为对象,以哲学的高度进行研究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谁在领导?对谁实施领导?这就是领导的主体和领导的客体问题,它们构成了领导活动系统的结构的两极,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级,都不可能构成领导的结构系统,都不可能产生领导的活动和职能。
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直接的关系,其中有着许多中介和中介环节。在领导活动中,领导主体现实地认识和变革领导客体,从而达到主体预定的目标。领导所产生的各种职能则是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所谓领导预侧、领导计划、领导决策等,都是以领导主体对领导客体的反映为中心的认识活动;领导的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等,却是以领导主体对领导客体的变革为中心的实践活动;而所有这些活动又贯穿着领导主体对领导客体的价值评价活动,并以决策为中心来解决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的矛盾。可见,没有领导主体或领导客体,就没有它们之间的矛盾,而没有这个矛盾,也就没有一切领导关系、领导职能及领导活动。但是,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的矛盾,又是在现实的领导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离开了领导活动及其运动过程,也就无所谓领导主体、领导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因此,考察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的矛盾,考察这一矛盾通过一定中介而发生的各种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过程,考察这一矛盾现实运动中所形成的各种认识、实践和评价关系,就构成了整个领导哲学研究的构架。
所谓“两个基本问题”,也就是组织与个人和组织与环境的问题。这两个基本问题是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这一主要矛盾的集中表现和进一步展开。领导活动是人的活动,是对于人的活动;领导的主体是人,领导的客体主要也是人;领导的一切职能都是通过人实现的,人是一切领导问题的中心。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领导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而这种关系就进一步展开为组织与个人的关系和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1、组织与个人的关系。任何领导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所进行的活动。所谓领导,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的组织内,领导着引导和率领被领导者为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而展开的活动。组织是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联系起来的唯一纽带,只有组织,才能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没有组织,根本就不会有什么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也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领导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组织中,我们才能将组织成员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编排在一起,形成组织学中所讲的“科层结构”。只有在这样的结构中,才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分,才有围绕一定的组织目标展开的领导活动。所以,组织是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得以进行的唯一真实的实体。组织是领导的主体,任何领导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去进行的;组织又是领导的客体,任何领导又都是对一定组织的领导。因此,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领导活动中组织与个人的各种关系,以及这些关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各种领导活动中的具体矛盾,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领导与群众、集权与分权、层次与跨度、责任与权力、纪律与自由、民主和集中、协调与冲突等,都是组织与个人这一基本问题的表现。解决这些问题是领导的主要工作,因此,组织与个人的问题就成为领导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
2、组织与环境的关系。领导是一种社会活动。任何组织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再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活动。领导主体也是一种社会主体,领导客体来自于环境并必然地复归于环境,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的矛盾既根源于组织与环境的矛盾,又是解决组织与环境矛盾的中介和手段。因而,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的矛盾在领导活动中就必然要进一步表现为组织与环境的各种关系,例如开放与封闭、稳定与变革、有序与无序、投入与产出等,尤其是作为领导目标的领导价值和领导效益问题,更是组织与环境关系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只有把领导放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广阔背景下,从对组织与环境这一关系的历史发展趋势的考察中,才能找到人类领导运动客观规律的正确答案。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那样,人们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制约着他们的一定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客观环境是领导活动的基础,它既为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的思想和行为。领导活动的客观环境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微观环境是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直接接触的活动环境,如组织、领导、同事等;宏观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历史传统等。客观环境不同,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活动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同。因此,组织与环境的问题也就成为领导哲学研究的另一个基本问题。
综上所述,领导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的矛盾为中心,通过对组织与个人、组织与环境这两个基本问题的考察,揭示出人类领导活动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领导哲学的内涵
领导哲学,这一学科名称,较早见于加拿大著名学者克里斯托弗·霍金森1983年出版的专著《领导哲学》(The Philosophy of Leadership),在这本书中,霍金森把领导哲学作为对领导问题进行价值、伦理、情感分析研究的学科,力图通过对领导问题进行哲学的分析研究,把领导从技术的层次提高到哲学的层次,使领导规范化、伦理化、哲学化。我们认为,领导哲学是研究领导关系的本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研究领导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学科,是领导学与哲学这两大学科体系的中介环节。在领导学的学科体系中,领导哲学属于最高的层次。从哲学角度理解,它是哲学在领导领域的应用,从领导学角度理解它是领导理论在哲学高度的抽象和概括。它一方面从大量的事实现象中概括出一般的原则、原理,寻找领导的一般发展规律,一方面从一定的原理、原则出发,演绎推理,描绘领导的发展趋势,力图为领导建立规范。
领导哲学是规范性理论,它是关于现存领导生活的一般准则以及未来领导生活的导向性知识,它主要关注领导价值,为领导活动建立规范和评价标准。霍金森指出:“领导哲学要求坚持某种对于组织行为的逻辑与技术的一定理解程度上的把握,甚至更为重要的是相应地掌握作为实践基础和管理哲学基础的价值逻辑。”在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价值更重要的了,
因为它是所有意义之源泉。只有明确了领导的意义之所在,学习研究领导科学才有价值,领导科学的建立也才具有存在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依据。领导哲学是探索智慧、寻求普遍性知识和寻求关于整体知识的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是人们对获得美好生活和健全社会的知识的目的追求。但是,领导哲学不仅仅是纯粹的思辩,它必须关注社会所追求的特定目标和以符合这种目标的方式把社会加以组织、调整和建设的问题,也就是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秩序的问题,即领导哲学同时也是实践哲学、行动哲学。它关注领导的情感、动机、态度、信仰、价值、伦理、道德、意志、责任感、偏爱、规范、期待、责任,这些要素都现实地存在于领导过程的始终和各个环节。由于领导活动属于一种特殊而高级的社会管理活动,因此,领导哲学也关注社会性,由此它还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如果说领导科学关心的是手段,而领导哲学关心的则是目标或者价值。领导哲学是以关于领导价值的标准及其正当性解释为内容的,它的核心是道德。领导哲学不仅涉及到事实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准则问题,即涉及到抽象的道德原理或者价值准则问题。总之,领导哲学既涉及到方法,也涉及到目的、价值。
参考文献
- ↑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搜狐,2017-03-27
- ↑ 中国汉字文化,道出人生哲理,搜狐,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