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領導哲學是中國的一個學術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目錄

名詞解釋

領導哲學是運用一般哲學原理,吸收各門科學理論成果和方法,在領導科學的基礎上,探索領導的本質和發展的一般規律,從而形成系統的領導觀和領導方法論的一門學科。

領導哲學的研究對象

領導哲學的研究對象究竟是什麼?目前,領導科學理論界看法很不一致,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兩種基本看法;

一是認為領導哲學是用哲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領導活動中的基本問題或領導的普遍規律;

二是認為領導哲學是研究領導的哲學問題或領導與哲學的關係。上述看法大體反映了領導哲學這一個學科的歷史和現狀。它對於我們進一步思考並確定領導哲學的研究對象,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但上述表述並不能使我們對領導哲學及其研究對象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

領導哲學是關於領導觀和領導方法論的理論,這種領導觀和方法論不是各種具體的領導理論的原則、原理和方法,而是對之進行哲學的概括和提煉所形成的關於領導的根本看法和總的觀點。概括地講,領導哲學所研究的是:「一個主要矛盾,兩個基本問題」。

所謂「一個主要矛盾」就是領導主體與領導客體的矛盾。領導哲學中所研究的一切問題都是圍繞着這一主要矛盾而展開的,都是這一主要矛盾的各個層次、各個側面的不同表現。領導活動是以人類社會實踐為基礎的。當我們以領導活動作為對象,以哲學的高度進行研究時,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誰在領導?對誰實施領導?這就是領導的主體和領導的客體問題,它們構成了領導活動系統的結構的兩極,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級,都不可能構成領導的結構系統,都不可能產生領導的活動和職能。

領導主體與領導客體的關係並不是一種簡單的、直接的關係,其中有着許多中介和中介環節。在領導活動中,領導主體現實地認識和變革領導客體,從而達到主體預定的目標。領導所產生的各種職能則是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和表現。所謂領導預側、領導計劃、領導決策等,都是以領導主體對領導客體的反映為中心的認識活動;領導的指揮、組織、協調、控制等,卻是以領導主體對領導客體的變革為中心的實踐活動;而所有這些活動又貫穿着領導主體對領導客體的價值評價活動,並以決策為中心來解決領導主體與領導客體的矛盾。可見,沒有領導主體或領導客體,就沒有它們之間的矛盾,而沒有這個矛盾,也就沒有一切領導關係、領導職能及領導活動。但是,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的矛盾,又是在現實的領導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離開了領導活動及其運動過程,也就無所謂領導主體、領導客體以及它們之間的各種關係。因此,考察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的矛盾,考察這一矛盾通過一定中介而發生的各種相互關係、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過程,考察這一矛盾現實運動中所形成的各種認識、實踐和評價關係,就構成了整個領導哲學研究的構架。

所謂「兩個基本問題」,也就是組織與個人和組織與環境的問題。這兩個基本問題是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這一主要矛盾的集中表現和進一步展開。領導活動是人的活動,是對於人的活動;領導的主體是人,領導的客體主要也是人;領導的一切職能都是通過人實現的,人是一切領導問題的中心。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現為領導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特定關係,而這種關係就進一步展開為組織與個人的關係和組織與環境的關係。

1、組織與個人的關係。任何領導都是通過一定的組織所進行的活動。所謂領導,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定的組織內,領導着引導和率領被領導者為實現一定的組織目標而展開的活動。組織是將領導者和被領導者聯繫起來的唯一紐帶,只有組織,才能將領導者和被領導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沒有組織,根本就不會有什麼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也就根本談不上有什麼領導活動。只有在一定的組織中,我們才能將組織成員按一定的規則和程序編排在一起,形成組織學中所講的「科層結構」。只有在這樣的結構中,才有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分,才有圍繞一定的組織目標展開的領導活動。所以,組織是領導活動賴以存在、得以進行的唯一真實的實體。組織是領導的主體,任何領導都是通過一定的組織機構去進行的;組織又是領導的客體,任何領導又都是對一定組織的領導。因此,領導主體與領導客體的矛盾就集中表現為領導活動中組織與個人的各種關係,以及這些關係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轉化。各種領導活動中的具體矛盾,如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領導與群眾、集權與分權、層次與跨度、責任與權力、紀律與自由、民主和集中、協調與衝突等,都是組織與個人這一基本問題的表現。解決這些問題是領導的主要工作,因此,組織與個人的問題就成為領導哲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

2、組織與環境的關係。領導是一種社會活動。任何組織都存在於一定的環境之中,再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活動。領導主體也是一種社會主體,領導客體來自於環境並必然地復歸於環境,領導主體與領導客體的矛盾既根源於組織與環境的矛盾,又是解決組織與環境矛盾的中介和手段。因而,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的矛盾在領導活動中就必然要進一步表現為組織與環境的各種關係,例如開放與封閉、穩定與變革、有序與無序、投入與產出等,尤其是作為領導目標的領導價值和領導效益問題,更是組織與環境關係的集中體現。同時,也只有把領導放在人類社會歷史的廣闊背景下,從對組織與環境這一關係的歷史發展趨勢的考察中,才能找到人類領導運動客觀規律的正確答案。正如馬克思主義所認為的那樣,人們創造着自己的歷史,但他們是在制約着他們的一定環境中,是在現有的現實關係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的。客觀環境是領導活動的基礎,它既為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提供了活動的舞台,同時也影響和制約着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的思想和行為。領導活動的客觀環境可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微觀環境是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直接接觸的活動環境,如組織、領導、同事等;宏觀環境包括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歷史傳統等。客觀環境不同,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活動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同。因此,組織與環境的問題也就成為領導哲學研究的另一個基本問題。

綜上所述,領導哲學的研究對象是:以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的矛盾為中心,通過對組織與個人、組織與環境這兩個基本問題的考察,揭示出人類領導活動的本質和發展的一般規律。

領導哲學的內涵

領導哲學,這一學科名稱,較早見於加拿大著名學者克里斯托弗·霍金森1983年出版的專著《領導哲學》(The Philosophy of Leadership),在這本書中,霍金森把領導哲學作為對領導問題進行價值、倫理、情感分析研究的學科,力圖通過對領導問題進行哲學的分析研究,把領導從技術的層次提高到哲學的層次,使領導規範化、倫理化、哲學化。我們認為,領導哲學是研究領導關係的本質及其一般發展規律的學科,是研究領導理論的方法、原則體系的學科,是領導學與哲學這兩大學科體系的中介環節。在領導學的學科體系中,領導哲學屬於最高的層次。從哲學角度理解,它是哲學在領導領域的應用,從領導學角度理解它是領導理論在哲學高度的抽象和概括。它一方面從大量的事實現象中概括出一般的原則、原理,尋找領導的一般發展規律,一方面從一定的原理、原則出發,演繹推理,描繪領導的發展趨勢,力圖為領導建立規範。

領導哲學是規範性理論,它是關於現存領導生活的一般準則以及未來領導生活的導向性知識,它主要關注領導價值,為領導活動建立規範和評價標準。霍金森指出:「領導哲學要求堅持某種對於組織行為的邏輯與技術的一定理解程度上的把握,甚至更為重要的是相應地掌握作為實踐基礎和管理哲學基礎的價值邏輯。」在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價值更重要的了,

因為它是所有意義之源泉。只有明確了領導的意義之所在,學習研究領導科學才有價值,領導科學的建立也才具有存在的理論基礎和價值依據。領導哲學是探索智慧、尋求普遍性知識和尋求關於整體知識的哲學的一個分支。它是人類知識體系中的一個部分,是人們對獲得美好生活和健全社會的知識的目的追求。但是,領導哲學不僅僅是純粹的思辯,它必須關注社會所追求的特定目標和以符合這種目標的方式把社會加以組織、調整和建設的問題,也就是建立一種什麼樣的政治秩序的問題,即領導哲學同時也是實踐哲學、行動哲學。它關注領導的情感、動機、態度、信仰、價值、倫理、道德、意志、責任感、偏愛、規範、期待、責任,這些要素都現實地存在於領導過程的始終和各個環節。由於領導活動屬於一種特殊而高級的社會管理活動,因此,領導哲學也關注社會性,由此它還具有濃厚的倫理色彩。如果說領導科學關心的是手段,而領導哲學關心的則是目標或者價值。領導哲學是以關於領導價值的標準及其正當性解釋為內容的,它的核心是道德。領導哲學不僅涉及到事實問題,而且還涉及到準則問題,即涉及到抽象的道德原理或者價值準則問題。總之,領導哲學既涉及到方法,也涉及到目的、價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