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韩熙载(902年-970年8月31日 ),字叔言,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五代十国南唐官吏,青州人。南唐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与当时的徐铉并称“韩徐”。

目录

生平简介

韩熙载为后唐同光四年(926年)进士。因才气俱佳,受到世人推崇。后来,韩熙载的父亲被朝廷诛杀,韩熙载逃亡江南投靠了南唐朝廷。为校书郎,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南唐烈祖时,召为秘书郎。元宗嗣位,屡迁至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后主李煜时,改吏部侍郎,徙秘书监。后任兵部尚书,充勤政殿学士承旨。 韩熙载本也是个有政治才干的人,艺术上也颇具造诣,懂音乐,能歌擅舞,擅长诗文书画。但南唐统治者贪图享乐,国势日衰,韩熙载不愿出任宰相,而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李煜听说韩熙载生活“荒纵”,出于“惜其才”,想通过图画对韩熙载起规劝作用,即派当时任画院的顾闳中深夜潜入韩宅,窥看其纵情声色的场面,顾闳中目识心记,回来后便作这幅《韩熙载夜宴图》卷.于开宝三年(970年)去世,年六十九,追赠右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

韩熙载高才博学,又精音律,善书画。为文长于碑碣,颇有文名,当时求其为文章碑表者甚多。其所作制诰典雅,人称“有元和之风” ,与徐铉并称“ 韩徐 ”。江左称其为“韩夫子”,时人谓之为“神仙中人” 。

其所撰诗文颇多。有《韩熙载集》、《格言》等,今皆佚失。《全唐文》、《全唐诗》、《全唐诗外编》等存有其诗文。

诗文

【书歌妓泥金带】

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

他年蓬岛音尘断,留取尊前旧舞衣。

【感怀诗二章(奉使中原署馆壁)】

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再去江北游,举目无相识。 金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 未到故乡时,将为故乡好。及至亲得归,争如身不到。 目前相识无一人,出入空伤我怀抱。风雨萧萧旅馆秋, 归来窗下和衣倒。梦中忽到江南路,寻得花边旧居处。 桃脸蛾眉笑出门,争向前头拥将去。

【送徐铉流舒州(时铉弟锴亦贬乌江尉,亲友临江相送)】

昔年凄断此江湄,风满征帆泪满衣。

今日重怜鹡鸰羽,不堪波上又分飞。 [1]

揭秘韩熙载夜宴图隐藏鲜为人知故事

癖好

宋齐丘因为文章华美,所以经常给人撰写碑志,而韩熙载的隶书是当时一绝,所以宋齐丘每撰写一文,都交给韩熙载抄写下来。韩熙载每次抄写宋齐丘的碑志文,都用纸塞住自己的鼻孔,有人询问何故?他回答说:“文辞秽且臭。”

由于文章盖世,当时有很多后学之士把自己的文章送到韩熙载府上求教。韩熙载每次读到拙劣的文字,就让侍女点艾草去熏——以去其文辞之臭。

焚香之道

对于焚香之道,韩熙载说过一则名言:“花宜香,故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犀宜龙脑,酴醾宜沈水,兰宜四绝,含笑宜麝,薝卜宜檀。”

花和香是最相配的,焚香赏花,香与花的味韵相应,是雅致的清欢,也是性灵的高蹈。桂花适宜龙脑香,荼蘼花适宜沈水香,兰花适宜四绝香,含笑花适宜麝香,郁金花(一说为栀子花)则适宜檀香。

韩熙载一生香气氤氲,他是官场和文学中的天上人,喜好雅致、不媚俗流到可以性命以之。他的身影,他的香心和香魂,也晕染在顾闳中的一幅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

徐铉给韩熙载写了一篇文情并茂的墓志铭:

“公之为人也,美秀而文,中立不倚。率性而动,不虞悔吝。闻善若惊,不屑毁誉。提奖后进,为之声名。片言可称,躬自讽诵。再典岁举,取实去华。故其门人,多至清列。屡从谴逐,殆乎委顿。俯视权幸,终不降心。见理尢速,言事无避。凡章疏焚藁之外,尚盈编轴焉。审音妙舞,能书善画。风流儒雅,远近式瞻。向使检以法度,加以慎重,则古之贤相,无以过也。俸禄既厚,赏赐常优。忘怀取适,不事生计。身殁之日,四壁萧然。衣衾槥椟,皆从恩赐。” [2]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画家顾闳中的经典画作,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表现了南唐官员韩熙载开设宴会的场景,整幅画卷长为335.5厘米,宽为28.7厘米。整幅画共分为五个段落,分别是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

《韩熙载夜宴图》

  当时,韩熙载担心南唐后主李煜猜疑他,于是便在家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夜宴聚会。其实,周文矩也曾作有《韩熙载夜宴图》,不幸的是这幅画卷已经失传,如今只剩下顾闳中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第一段是“听琵琶演奏”,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著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著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此段出现人物最多,计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确指其人,弹琵琶者为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李佳明离她最近并侧头向著她,穿红袍者为状元郎粲。另有韩的门生舒雅、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

第二段是“集体观舞”,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在这场面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著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著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第三段是“间息”,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著,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

第四段是“独自赏乐”,描绘了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乎画面中迷漫著清澈悦耳的音乐。

第五段是“依依惜别”,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著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含著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著和向往。

整幅《韩熙载夜宴图》共有四十多个人,每个人的音容笑貌都展现在了画卷上。韩熙载夜宴图著重表现了韩熙载心事重重的神态,虽然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但是韩熙载始终眉头紧锁,心事重重。

  韩熙载夜宴图隐藏鲜为人知故事

南唐时期,朝廷盛行骄奢淫逸的风气,所以南唐越来越衰弱。此时后周发展的比较强大,李煜担心南唐政权,对在南唐朝廷做官的北方人十分猜疑。而韩熙载恰好是一名北方人,而且他在南唐朝廷位高权重,更加引起了李煜的猜疑。韩熙载为了避免君主的无端猜疑,他选择了纵情酒色来远离朝廷的斗争。

   當時,韓熙載夜夜笙歌的宴會生活傳到了後主李煜耳中,為了勘察韓熙載宴會的真假,他便讓畫家周文矩和顧閎中悄悄觀察韓熙載夜宴場景,將所見畫成一幅作品,以便自己鑑定真假。後來,顧閎中和周文矩前去參加韓熙載夜宴,倆人都將韓熙載聲勢浩大的宴會場景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李煜看后,认为韩熙载是位没有野心的臣子,于是减少了对韩熙载的戒心。所以在韩熙载夜宴图中,每一幅画卷都有美色和韩熙载,画家将其中的性欲场景描绘的十分隐晦。韩熙载夜宴图中,内室坐塌后面有一张床,床上蓝色被子高高隆起,好像里面藏有一人。这就是画家对韩熙载夜宴淫乱之事的含蓄表达,如果慢慢考察,会发现韩熙载夜宴图中隐藏著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