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痛史
《韓國痛史》(朝鮮語:한국통사)是韓國近代學者朴殷植撰寫的一部斷代史,主要記述了從1864年到1911年間朝鮮半島的歷史事件,即韓國一步步走向滅亡、淪為殖民地的進程。該書於1915年在中國上海首次出版,是最早問世發行的一部韓國人寫的韓國近代史著作,以漢文寫成,系統而詳實地記錄了這一時段韓國發生的各個重要事件,着重控訴日本對韓國的侵略,表達了亡國的悲痛之情。每章節往往附有作者的評價(即按語),最後專辟一章結論,反映了作者鮮明的「國魂史觀」。該書對於研究韓國近代史與民族主義思想具有相當高的價值。[1]
目錄
作者介紹
朴殷植(1859年—1925年),韓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儒學家、新聞工作者、歷史學家、獨立運動家。字聖七,號謙谷、白岩、太白狂奴、無恥生,本貫密陽朴氏,出生於朝鮮黃海道黃州。他曾任《皇城新聞》和《大韓每日申報》的主筆,在國家危亡的情況下,大力鼓吹民族主義和儒教改新,倡導陽明學。日韓合併後亡命中國,投身韓國獨立運動,1925年當選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第2任總統,同年死於上海。他的遺著被收錄於《朴殷植全書》(共3卷)中。
創作背景
20世紀初的韓國經歷了愛國啟蒙運動以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並出現了以民族主義觀點重塑韓國歷史的熱潮,由此誕生了民族主義史學。韓國民族主義史學的奠基人是申采浩和《韓國痛史》的作者朴殷植,其中申采浩起步稍早,且着重研究韓國古代史;朴殷植是在1911年亡命中國以後才開始正式研究歷史。當時韓國已在1910年根據《日韓合併條約》而遭日本吞併,作為一名愛國知識分子的朴殷植對此感到痛心不已,他認識到了歷史對維繫民族靈魂的重要性。因此,他開始注意搜集歷史,並編寫了《略紀便覽》(現藏韓國學中央研究院藏書閣),成為後來的著作《韓國痛史》的底稿。他亡命中國以後,在1914年完成了《韓國痛史》,並於次年由上海大同編譯局出版,署名「太白狂奴」,並邀請中國著名思想家康有為作序。朴殷植在《韓國痛史》中鮮明地提出了「國魂史觀」,他認為一個國家主要由國魂和國魄兩樣東西組成,「蓋國教、國學、國語、國文、國史,魂之屬也;錢穀、卒乘、城池、船艦、器械,魄之屬也」「魂之為物,不隨魄而生死」 ,所以國魂比國魄更重要,魄亡魂不亡,國家仍有望。他說: 「……歲月如流,不我少延,余又廢此職也,則四千年文明舊國,亦將不類乎渤海之國亡史亡耶?雖天下之人,誚我以蠻,亦烏得以辭耶?然四千年全部之史,有非孤陋衰鈍所能為役,且非可以時月告功,是則有望於能者。而自餘生世以後目擊之近史,庶可勉焉,乃自甲子迄辛亥,為三編一百四十四章,名之曰痛史,不敢以正史居也。幸我同胞,認以為國魂所存,而勿棄置也否。」 這段為《韓國痛史》一書的結尾,可看作是朴殷植創作此書的動機。首先他是為了保全韓國的歷史,其次他在尚無條件完成四千年通史的情況下先著述斷代的「痛史」,即他平生所目睹經歷的韓國亡國史;最後他創作「痛史」就是為了保全韓國的「國魂」。總之,基於民族主義的「國魂史觀」是該書一以貫之的指導思想。1919年「三一運動」以後,朴殷植又開始創作《韓國獨立運動之血史》,於1920年由上海維新社出版,該書進一步闡明和發揮了「國魂史觀」,可以看作是《韓國痛史》的姊妹篇。
主要內容
《韓國痛史》的書名可能借鑑了中國清末小說家吳趼人所創作的《痛史》,後者是反映南宋亡國史的小說,而前者則是記載韓國亡國史的歷史書籍。《韓國痛史》沒有拘泥於傳統史學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等形式,而是以一個事件或主題作為一個章節,按時間順序對各章節進行排列,敘事清晰,前後連貫,這既區別於紀事本末體由各獨立成篇的事件敘述構成,也不同於編年體純粹按年代來編排史實,而是究明歷史發展過程與因果關係的近代史學方法。在每章節內除了客觀的敘述以外,還附有作者以按語形式的評論性文字,有助於深化了解該章節所敘事件或主題的性質以及作者本人的思想。 《韓國痛史》主體敘述的時段為1864年朝鮮高宗即位到1911年「105人事件」,此外還有朝鮮半島的地理、歷史情況概況和插圖,正文前有康有為所作的序,書尾附有一段作者所撰的「結論」,升華全書主題,堪稱點睛之筆。全書用流暢的漢語文言文寫成,共計約15萬字,由1冊3編114章構成,第一編由「地理之大綱」和「歷史之大概」兩章構成,記述了韓國的地理和歷史,為後文作鋪墊;第二編由51章構成,敘述自朝鮮高宗即位到俄館播遷期間的歷史,作者以興宣大院君攝政作為「痛史」的開端,並將這一時段朝鮮半島風雨如晦的亂世景象完整呈現出來。第三編由61章構成,占本書近60%的篇幅,時段為自大韓帝國建立到日韓合併後的「105人事件」,也就是正式展開對韓國滅亡的過程敘述,對日本侵略韓國種種罪行的披露尤為詳盡。 《韓國痛史》一書雖然着重控訴日本的侵略及謳歌韓國人的愛國運動,但也進行了充分的反省,對作者認為對民族有害的文化、集團或個人加以強烈批判,以使韓國人在讀了這本書後除了銘記對日本的仇恨、激發愛國心以外,還能進一步吸取亡國的教訓。朴殷植在後來寫的《韓國獨立運動之血史》中對《韓國痛史》中的一些觀點有所修正,如對開化黨、東學黨的評價等。
參考文獻
- ↑ 時隔126年,閔妃案又一次牽動韓日民間情緒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