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革翅目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汉字,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1]。千百年间,它经历了“甲金篆隶草楷行”的发展[2]。从记录的工具到艺术的载体,它的身上,倾注了无数先人的心血。

目录

名词解释

革翅目(Dermaptera),是昆虫纲下的一目。前翅革质,短小,后翅膜质,折叠于前翅之下,口器咀嚼式,腹部末端具尾铗,不完全变态。统称“蠼螋”,属昆虫纲的1目。全世界已知约200种,中国已知70余种。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带较少。本目的特征为:前翅短截革翅目,后翅如扇脉似骨;尾须坚硬呈铗状,蠼螋护卵似鸡孵。

形态特征

革翅目(Dermaptera),昆虫纲的一目。俗称蠼螋。全世界已知约200种,中国已知70余种。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带较少。本目为中、小型昆虫,体长而扁平。头部扁阔,复眼圆形,少数种类复眼退化;有些种类无复眼,如鼠螋科。触角10~30节,多者可达50节,线形。上颚发达,较宽,其前端有小齿。前胸游离,较大,近方形;后胸有后背板。腹板较宽,除少数种类外,多具翅。发育属渐变态类。

栖土石、树皮杂草中,杂食性或肉食性。成虫子有护卵和若虫的习惯。

中、小型昆虫,体长而扁平。头部扁阔,复眼圆形,少数种类复眼退化,仅呈痕迹状,如蝠螋科;有些种类无复眼,如鼠螋科。触角10~30节,多者可达50节,线形。上颚发达,较宽,其前端有小齿。前胸游离,较大,近方形;后胸有后背板。腹板较宽,除少数种类外,多具翅。前翅短,革质,末端多平截,无翅脉,左右翅在背中央相遇,呈直线形,不相重叠;后翅膜质,宽大扇形。基部的翅脉粗,围成2~3个翅室。臀域大,翅脉呈辐射状。静止时,后翅折叠隐藏于革质前翅下。足较短,跗节3节,具爪。腹部11节,常有8~10节露于翅外。第1背板与后胸背板愈合,基部几节背板两侧或有臭腺,能散发臭气;第11腹节背板形成肛上板和肛侧板。蠼螋亚目和鼠螋科的雄虫第8、9腹节背板不易看见,第1腹板通常不见,雄虫第2~9节腹板和雌虫第2~7节腹板明显可见。两性成虫的第10腹板均为 1对位于尾须基部的片状物。尾须1对。在蠼螋亚目中,尾须不分节,铗状。铗形常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变化,甚至同种的不同个体,其铗形也可有差异。雄虫尾铗较雌虫发达、鼠螋属的尾须针状,不分节。铗状尾须可用于防御、捕食和求偶。雄性生殖器的形状常因种类不同而异。大尾螋科、蠼螋科均有2个阳茎,多数种类的雄虫只有一个阳茎。

成虫腹部细长。有1对鞘质前翅,很短、无翅脉、非常坚硬;另有1对膜质后翅(有些缺失),半圆形,可以折叠于鞘翅下。复眼、咀嚼式口器、触角较长呈多节。尾须已转化成铗状。跗节分3段。幼虫和成虫相似,但没有生殖器。变态类型为不完全变态。体表呈棕色,略带黄色或金属色,体形类似隐翅虫(一种腹部细长、鞘翅很短的鞘翅目昆虫) 。

生活习性

发育属渐变态类。1年发生1代。卵多产,雌虫产卵可达90粒。卵椭圆形,白色。若虫4~5龄,外形与成虫相似、唯尾铗细弱,呈尖钉状。翅芽于2龄时出现,以卵越冬。雌虫有护卵育幼的习性。雌虫在石下或土下作穴产卵,然后伏于卵上或守护其旁,低龄若虫与母体共同生活。

本目昆虫多为夜行性,白天伏于土壤中、石块下、树皮上、杂草间。虽有翅,但很少飞翔。少数种类有趋光性。多为杂食性,某些种类寄生于其他动物,如鼠螋科的种类为啮齿类的外寄生生物。有些种类能捕食叶蝉、吹绵蚧以及潜叶性铁甲、灰翅夜蛾、斜纹夜蛾等的幼虫。

分布范围

革翅目昆虫为全世界广泛分布的昆虫类群,但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由温带到寒带,种类数量渐少。

革翅目昆虫在中国也属广泛分布。各省区都有分布记录,同样有南多北少的趋势。种类丰富的省区有云南、四川、西藏、福建、广西、贵州、湖北等,比较贫乏的省区有辽宁、黑龙江、青海、吉林、新疆等。

革翅目各科昆虫的分布范围差异显著,球螋科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各省区都有分布。蠼螋科虽种类不多,但分布甚广,除青海、台湾没有记录外,遍布其余各省区。肥螋科也比较广泛,涉及20个省区。大尾螋科和丝尾螋科分布于半数省区,主要在黄河流域以南,其余3科分布较为狭窄,基本局限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科都有分布的省区有云南、海南、西藏。

在264种革翅目昆虫中,有223种具有省下分布记录,它们分布在64个地理单元中的53个单元,共有575种,单元记录,平均每种2.58个单元。种类丰富的单元有武陵山区、墨脱地区、福建丘陵、台湾地区、无量山区、海南等。种类较多的26个单元间的总相似性系数为0.073,在0.130的相似性水平上,聚为下列单元群:

a.东部平原单元群:涉及7个单元,共29种,其中东亚种类13种,东洋种类9种,广布种类2种,古北种类4种,区系成分不明种类1种。

b.华中单元群:涉及8个单元,共80种,其中东亚种类48种,东洋种类25种,广布种类3种,古北种类4种。

c.西南单元群:涉及3个单元,共65种,其中东亚种类31种,东洋种类32种,广布种类和古北种类各1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