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鄒容
革命軍鄒容,歷史人物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鄒容(1885年-1905年),中國近代著名資產階級革命宣傳家,原名桂文,又名威丹、蔚丹、紹陶,留學日本時改名鄒容。四川巴縣人(今重慶市),出生在一個商業資本家家庭。 應巴縣童子試,因憤於考題生僻而罷考,從此厭惡科舉八股。從父命入重慶經書書院,因蔑視舊學而被開除。後逐漸嚮往維新變法。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費生,因思想傾向維新,臨行時被取消資格,遂決計自費赴日留學。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秋,到達東京,入同文書院。始撰《革命軍》初稿。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返回上海,住入愛國學社,結識章太炎,結為莫逆之交。這時,恰逢拒俄運動發生。他兩次在張園拒俄集會上演講,簽名加入拒俄義勇隊。5月,發起組織中國學生同盟會。在此期間,《革命軍》由上海大同書局印行,署名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請章太炎作序。《蘇報》案發生後,於7月1日至巡捕房投案,被囚於租界監獄。鄒容被租界當局判監禁兩年,折磨致病。1905年4月3日死於獄中。1912年3月29日,經孫中山批准,南京臨時政府追贈為大將軍。遺着輯有《鄒容文集》。但不可否認,鄒容因為年紀尚輕,思想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傳聞廣西巡撫王之春將借法兵平定該省會黨起事,東京留日學生即致電愛國學社及中國教育會,盼相互響應,亟起抵制。二十八日(4月25日),上海愛國人士在張園開"拒法"大會。不旋踵,又傳來俄國違約不履行第二期撤兵協議,妄圖獨占東三省權利的消息。上海人士又於四月初一日(4月27日)會於張園,通電"拒俄"。在狂飆乍起的拒俄運動中,鄒容積極參與張園集會和拒俄義勇隊的操練。四月二十八日(5月24日),中國教育會在張園開四月月會,鄒容作《論改革中國現時大勢》的演說,愛國熱望,意切情深。同時,他還提出組織"中國學生同盟會"的倡議,號召全國學生結成大團體。鄒容迫切地期望新興的、最有覺悟的知識分子,乘時振作,肩負起反清民主革命的歷史任務。正是在這種愛國激情驅使下,鄒容寫完了《革命軍》一書,署名"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持請章太炎修改。章看過後,擊節讚賞,認為正是這樣直率豪放、通俗的文字,能夠發揮廣泛的宣傳作用,因而不做任何修飾,提筆書寫一篇序文,稱許《革命軍》是"義師先聲"。隨即由柳亞子等籌集印刷費用,交大同書局排印,於五月初出版發行。
鄒容以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提出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為指導思想,闡述了反對封建專制、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指出了"革命"乃對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學術,以及日常事物存善去惡、存美去丑、存良善而除腐敗的過程,故讚美曰:"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他還從清王朝官制的腐敗、刑審、官吏的貪酷,對知識分子、對農民、對海外華工、對商人、對士兵的政策及對外的一系列政策,揭露了清政府對國人的壓迫,分析了革命爆發的必然性。明確宣布革命獨立之大義在於:"永脫滿洲之羈絆,盡復所失之權利,而介於地球強國之間","全我天賦平等自由之位置","保我獨立之大權",即推翻封建專制王朝,建立"中華共和國"!
正當《革命軍》問世之際,《蘇報》因章士釗接充主筆,於五月初六日(6月1日)宣布"大改良",言論更趨向激進,"排滿"、"仇滿"的文詞,連篇迭出。初六日刊登《康有為》一文,痛斥康有為力倡保皇、抵拒革命的言行。十四日(9日),刊登《讀〈革命軍〉》,將該書譽為"誠今日國民教育之第一教科書";又在"新書介紹"欄評論說,《革命軍》"其宗旨專在驅除滿族,光復中國,筆極犀利,文極沉痛。若能以此書普及四萬萬人之腦海,中國當興也勃焉"。閏五月初五日(6月29日)以《康有為與覺羅君之關係》為題摘登章太炎《駁康有為書》,指斥"載湉小丑,未辨菽麥",對康有為的保皇謬論痛加批駁。《蘇報》迅即成為舉國矚目,獨步一時的革命報刊。閏五月初五日、初六日,《蘇報》館帳房程吉甫和章太炎以及陳范的兒子陳仲彝、辦事員錢寶仁等被捕。初七日(7月1日),鄒容自投捕房,以與章太炎共患難。蔡元培事前離滬赴青島,陳范、黃宗仰、吳稚暉等避匿,旋出國遠走。隨後,領事團徇上海道的請求,於十三日將《蘇報》封閉。
鄒容自入獄起,即抱定為革命犧牲的決心。他同章太炎在獄中賦詩明志,互相砥礪。閏五月二十八日,章吟《獄中贈鄒容》一首:"鄒容吾小弟,被發下瀛洲。快剪刀除辮,干牛肉作餱。英雄一入獄,天地亦悲秋。臨命宜摻手,乾坤只兩頭。"鄒容即賦《獄中答西狩》相唱和:"我兄章枚叔,憂國心如焚。並世無知己,吾生苦不文。一朝淪地獄,何日掃妖氛!昨夜夢和爾,同興革命軍。"充分表現了革命者臨危不懼,勇於獻身,對前途充滿信心的高尚情操和英雄氣概。
不幸的是,鄒容距出獄只有兩個多月,即被折磨致病,於光緒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1905年4月3日)在獄中逝世,年僅20歲。噩耗傳出,中國教育會立即為他開追悼會。遺骸由革命志士劉三(季平)冒險運出,安葬於上海華涇鄉。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經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批示:鄒容"照陸軍大將軍陣亡例賜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