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静宁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静宁之名,始于元代,置静宁州,沿袭宋、金“静边寨”首字,取平静安宁之意,民国2年(1913),改静宁州为县。

静宁是平凉西大门。位于甘肃中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北与宁夏隆德、西吉县接壤,西、南与通渭、秦安县毗连,西北与会宁县为邻,东南与庄浪县相依,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中线上的重镇,全县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总耕地147万亩,山旱地占92%。静宁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

静宁是农业大县。2003年被农业部划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之一,果品产业经过连续30多年的发展,总面积达到100万亩,是全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建成各类果品认证基地59.5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认证基地33.6万亩、良好农业规范(GAP)苹果基地1万亩、出口基地24.9万亩,2016年果品总产量72万吨,产值28亿元。静宁苹果先后获得“中华名果”等13个大奖,成功注册为全国驰名商标,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A产品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和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认证四张国家级名片,静宁先后被国家林业总局、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百强示范县”。以果品产业为带动,发展纸箱包装生产企业18家,年产纸箱3.1亿平方米,年产值10亿元,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被命名为“中国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1]

目录

建制沿革

静宁之名,始于元代,置静宁州,沿袭宋、金“静边寨”首字,取平静安宁之意。考其沿革,甚为悠久。相传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纪。古成纪城遗址在县境南部治平乡刘河村与李店镇五方河村之间。商周之际为戎羌之地,相传威戎川曾建有戎都,西周时为犬戎所居。周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伐戎,灭国十二,开地千里,秦国势力到达县境。

周赧王三十六年、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置陇西郡,县境属之。县境内的成纪县,设置时间不见记载。据古城内出土文物考证,建城时间不晚于战国,为县始见于西汉初,疑是秦县。

汉高祖刘邦二年(公元前205年)十一月,置阿阳县(治在今县城南城川乡)。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分陇西郡置天水郡(郡治平襄,在今通渭县境)。县境南部有成纪县,北部有阿阳县,均属天水郡。新莽天凤六年(公元14年),改天水郡为镇戎郡,又分置阿阳郡,治成纪,后又复旧制。

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改天水郡为汉阳郡,成纪、阿阳属汉阳郡。建安十八年(213),省凉州郡并入雍州。阿阳、成纪属雍州汉阳郡。

三国曹魏时,阿阳属广魏郡,成纪属天水郡。

西晋泰始中,置秦州。改广魏郡为略阳郡,省阿阳县,其境属秦州略阳郡。成纪仍属秦州天水郡。

东晋十六国时,成纪县仍存,隶秦州天水郡,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前凉、西秦,北魏废。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复置阿阳县,属秦州略阳郡。北周复置成纪县,属秦州天水郡。

隋初,废阿阳县。文帝开皇三年(583),废郡置州,成纪属秦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并省诸州,寻又改州为郡。成纪属天水郡。

唐高祖武德初,改郡为州,沿边镇守及襟带之地置总管府以统军戎。七年(624),改总管府为都督府,成纪县属秦州都督府。贞观年间,县北部属陇右牧监牧使南使管辖的牧地(南使城故址在今县南城川乡吕家河村东)。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成纪县治由小坑川(今静宁治平)移治显亲川(今属秦安)。肃宗宝应元年(762),今县境陷于吐蕃,历五代直至北宋前期。

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于南市城(即唐南使城)置静边寨。仁宗庆历三年(1043),静边寨属泾原路德顺军管辖。英宗治平四年(1067),增置治平寨(今治平乡刘河村),隶德顺军。哲宗元祐八年(1093),以外底堡(今静宁县城)置陇干县,德顺军治移徙于此。绍圣四年(1097),筑威戎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金兵占领德顺军。绍兴九年(1139),宋金议和,德顺军又为宋地。绍兴十年(1140),德顺军复陷于金。

金世宗大定年间,改静边寨为静边县,寻复为寨。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升德顺军为州,属熙秦路。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改德顺州隶凤翔路。宣宗贞祐四年(1216)四月,升为防御州。十月升为节镇州,军曰陇安。领陇平(即宋之陇干)、水洛、威戎、治平、隆德、通边6县,静边、得胜、安宁、怀远4寨及中安堡。期间,西宁州曾领过治平县,不久又归德顺州、陇安军。今县境内置陇平、治平、威戎3县。

元初,废陇安军仍为德顺州。并治平、威戎、水洛3县入陇干。成宗大德八年(1304),省陇干县入德顺州,寻又改德顺州为静宁州。属陕西行省巩昌路。领隆德县。

明初,静宁州领隆德县,属陕西布政使司平凉府。洪武八年(1375)三月,降庄浪州为县,隶静宁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隆德县改隶平凉府,静宁州只领庄浪县。

清顺治五年(1648),庄浪县直隶平凉府,此后静宁州无领县。康熙七年(1668),属甘肃布政使司平凉府。

民国2年(1913),改静宁州为县,隶属泾原道。15年(1926),直隶甘肃省。25年(1936),属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8月6日,静宁解放,隶属定西分区。1950年5月25日改隶平凉专区(地区)。2002年6月,平凉地区改设为正地级平凉市,静宁县隶属平凉市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静宁县辖城关镇、八里镇古城镇威戎镇仁大镇李店镇甘沟镇界石铺镇曹务镇雷大镇细巷镇城川镇四河镇13个镇,司桥乡、双岘乡、余湾乡、贾河乡、深沟乡、治平乡、新店乡、红寺乡、三合乡、原安乡、灵芝乡11个乡,1个社区管委会,333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2319个村民小组。[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接宁夏隆德县、南接秦安县,西连通渭县、北邻西吉县,西北与会宁县毗连,东南与庄浪县相依,东距平凉110公里,西至兰州22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0'-106°05',北纬35°01'-35°45'。县境南北长81公里,东西宽68.75公里,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静宁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600-2245米,地形为葫芦河流域河谷川地、河谷盆地、丘陵坡地和梁峁地,有大小梁峁1098个,山梁总长1652公里,主要山梁有13条,以葫芦河为界,东侧系六盘山分支,西侧为华家岭余脉。

气候环境

静宁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均气温 7.1℃,无霜期 159天,年均日照时数2238小时。降水夏季较多,冬春季节较少,年均降水量为450.8毫米,年蒸发量为1469毫米。[3]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静宁县林木有70多种,分属236科。杨、柳、槐、椿、榆为主要用材林木,分布较普遍,川区多种植加拿大杨、北京杨、钻天杨、柳、槐,山区多植早旱柳、山杨、臭椿、白榆、槐。苹果、梨、杏、桃、花椒为主要经济林木。药材主要有党参、南沙参、黄芪、甘草等近40个品种。花卉主要有野丁香、文竹、牡丹、玫瑰、月季等31个品种。野生植物有黄花、野韭、小蒜、苋麻、野胡麻、野荞麦等40个品种。

动物资源

静宁县发现的兽类有15种,鸟类27种,两栖爬行类13种,其他虫类多种。饲养动物以猪、静宁土鸡和牛、羊为主。康熙年间仍见虎、熊、豺、鹿、黄羊、青羊、水狼多种。

矿产资源

静宁县内已探明的矿产有:李店镇杜家大湾铁矿、仁大乡高家峡铁矿和老虎湾铁锰矿、威戎镇受家峡铅锌矿、城关镇和司桥乡交界处的白土岔粘土矿以及高界镇与会宁县交界处的罐子峡煤矿,资源有10余种,铅、锌、铁、石灰石矿储量较多。

区域人口

2016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36591户,总人口487452人。其中,乡村人口400130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2.09%;城镇人口87322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1%。在总人口中女性236253人,男女性别比为1.063:1。全年出生人口5308人,人口出生率为10.89‰,比上年下降2.21千分点;死亡人口3776人,人口死亡率为7.75‰,上升1.05个千分点。

2016年末常住人口为42.4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9.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3.07%,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8‰。[4]

区域经济

综合概述

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49.40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0.50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9.62亿元,增长8.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1626元,比上年增长7.1%。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6.3:24.6:39.1调整为39.0:21.3:39.7。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3.3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2.7和0.6个百分点。

全年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1792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613万元,同口径增长10.3%。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4437万元,下降4.2%。其中:增值税完成2893万元,增长131.8%;营业税完成3919万元,下降36.8%;企业所得税完成1423万元,增长40.3%。非税收入累计完成9176万元,增长45.0%。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316334万元,增长9.0%。其中,包干支出151817万元(内含新增债券支出7000万元),增长16.4%;专款支出164517万元,增长3.0%。

第一产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1.22万吨,比上年减产0.1万吨,下降0.45%。其中,夏粮产量7.69万吨,减产0.85万吨,下降9.98%;秋粮产量13.44万吨,增产0.67万吨,增长5.22%。油料产量1.23万吨,增长2.19%;蔬菜产量13.02万吨,增长7.81%。粮食平均亩产181.67公斤,比上年增加4.74公斤,增产2.68%。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41.96万亩,比上年减少2.52万亩,下降1.74%。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6.81万亩,减少3.67万亩,下降3.05%;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0.15万亩,减少0.02万亩,下降0.2%。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万亩,比上年减少0.97万亩,下降10.82%。年末果园面积52.45万亩。其中,苹果园面积51.39万亩。水果产量达到58.55万吨,比上年增产5.47万吨,增长10.31%。其中,苹果产量达到58万吨,增产5.46万吨,增长10.4%。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0577.8吨,比上年减少580吨,下降5.2%。

年末大牲畜存栏15.87万头,比上年减少0.11万头,下降0.72%。牛存栏10.17万头,下降0.1%,出栏1.57万头,增长17.52%;猪存栏10.58万头,下降4.62%;出栏11.45万头,下降9.64%;羊存栏0.35万只,出栏0.12万只;鸡存栏70.25万只,下降6.63%;出栏48.93万只,增长4.13%。

农业机械总动力51.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1.37%;全年化肥施用实物量10.45万吨,化肥施用量(折纯)2.87万吨;农村用电量9111万千瓦时,增长1.2%。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6.63万亩,保灌面积15.67万亩。

第二产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37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6亿元,增长3.0%。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75.7万元,下降40.4%;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552.5万元,增长10.0%;私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929.1万元,增长39.5%。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4196.1万元,增长36.3%;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421.4万元,下降57.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96553.1万元,比上年下降36.3%;实现利税3998.5万元,下降52.4%;实现利润2787.9万元,下降50.0%。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13亿元,比上年增长7.7%。

第三产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0%。从销售营业情况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4.88亿元,增长14.91%;零售业实现销售额42.12亿元,增长16.17%;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14亿元,增长13.18%;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78亿元,增长12.08%。

出口创汇完成16869万元,同比下降15.9%。

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2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96%、22.96%。[5]

社会事业

科技发展

全年争取省列科技项目3项,落实资金22万元;安排实施市列科技项目1项,经费3万元。年度共评出科技进步奖37项,其中,一等奖3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推荐申报市级科技进步奖成果8项,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各4项。

教育事业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85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完全中学5所,独立初中29所,普通小学187所,职业学校1所,幼儿园19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教学点68所。共有公办教职工6397人,其中专任教师6363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1094人,初中专任教师1713人,中职学校专任教师308人,小学专任教师2702人,幼儿园专任教师524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22人。

全县在校学生78938人,其中普通高中12677人,初中16856人,职业学校4454人,普通小学31489人,幼儿园及学前班13399人,特殊教育学校6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100%;2016年高等院校录取学生6309人(含中职生)。

本年度全县参加普通高考考生6271人,高职(专科)上线人数达6096人,上线率97.2%。其中一本上线744人,上线率11.9%;二本上线1653人,上线率24.4%。[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