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
青桐(拉丁學名:Firmiana platanifolia (L. f.) Marsili),錦葵目梧桐屬,一種落葉喬木。嫩枝和葉柄多少有黃褐色短柔毛,枝內白色中髓有淡黃色薄片橫隔。葉片寬卵形、卵形、三角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截形或寬楔形,很少近心形,全緣或有波狀齒,兩面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紫紅色,5裂幾達基部;花冠白色或帶粉紅色;花柱不超出雄蕊。核果近球形,成熟時藍紫色。
目錄
生長習性
青桐樹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喜肥沃、濕潤、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酸性、中性及鈣質土上均能生長,但不宜在積水窪地或鹽鹼地栽種,又不耐草荒。積水易爛根,受澇五天即可致死。通常在平原、丘陵及山溝生長較好。深根性,植根粗壯;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生長尚快,壽命較長,能活百年以上。在生長季節受澇3~5天即爛根致死。發葉較晚,而秋天落葉早。對多種有毒氣體都有較強抗性。怕病毒病,怕大袋蛾,怕強風。宜植於村邊、宅旁、山坡、石灰岩山坡等處。
地理分布
原產中國和日本。華北至華南、西南廣泛枝培,尤以長江流域為多。
形態特徵
青桐,高達15到20米,胸徑50cm;樹幹挺直,光潔,分枝高;樹皮綠色或灰綠色,平滑,常不裂。小枝粗壯,綠色,芽鱗被銹色柔毛,株高10~20米,樹皮乳光滑,片狀剝落;嫩枝有黃褐色絨毛;老枝光滑,紅褐色。
果枝有球形果實,通長2個,常下垂,直徑約2.5~3.5厘米。小堅果長約0.9厘米,基部有長毛。花期5月,果期9~10月。種子4~5,球形。種子在未成熟期時成球成青色,成熟後橙紅色。
栽培繁殖
繁殖技術
常用播種繁殖,扦插,分根也可。秋季果熟時採收,曬乾脫粒後當年秋播,也可干藏或沙藏至翌年春播。條播行距25厘米,覆土厚約15厘米,每畝播種量約15千克。
種子處理
把種子浸泡在5%的多菌靈溶液中24至36小時,然後撈出,與經過消毒過篩的濕河沙混合,混合比例為種子:河沙=1:3。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低於1.5米處,挖一四壁垂直的催芽坑,坑的大小依種子的數量而定。
播種栽培
做寬壟
規格為長×寬×高=(1000-1500)×(40-45)×30厘米,壟間距30厘米。做壟時要求大小一致,端直不曲,土塊破碎。
播種時間
可在春季土壤解凍後的3月下旬到4月上旬進行。
做高床
規格為長×寬×高=(1000-1500)×(100-120)×(20-25)厘米,床間距30至40厘米。做床時做到:做床前劃線,床面平整,邊角分明,大小相等,規格一致。
土壤準備
在播種前深翻土地30厘米、清除雜草、樹根及其他雜物,然後進行做壟或做床及土壤消毒等工作。
土壤消毒及雜草預防:
播種前3至5天,選擇晴朗的天氣,用5%的多菌靈噴灑床面或壟面。進行土壤消毒。然後噴灑1/400的氟樂靈,以阻止單子葉雜草種子萌發,減少雜草滋生。
施肥
施肥灌溉當苗高3至5厘米時施肥,複合肥每畝施8至10千克,結合灌溉施用,以後根據土壤墒情澆水。
移植
容器苗管理當苗高5厘米、植株基部半木質化時,進行移栽。移栽前,做長×寬=(15至20)×(2至3)米的畦。移栽時去掉容器,連同培養基一起移植到畦中,株行距為20×40厘米,每畝8300餘株。然後灌透水一次,7月份施尿素一次,用量每畝8至10千克,以後依土壤墒情灌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