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寧鎮
青寧鎮隸屬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素有「川東梨花之鄉」的美譽,因其四周陡峻、頂部平坦而被當地人冠名「空中草原」。
位於通川區北部,東與達州市通川區安雲鄉交界,西南與達州市通川區碑廟鎮接壤,北與宣漢慶雲鄉相交。著名景點有空中草原、岩門新村、雲門天寨等。
1956年青雲、岩雲兩鄉合併為青寧鄉;1958年改為青寧公社;1984年復青寧鄉。
2018年12月,經四川省政府批准,撤銷青寧鄉,設立青寧鎮,以原青寧鄉的行政區域為青寧鎮的行政區域。[1]
目錄
歷史沿革
青寧鎮是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轄鎮。1935年置青寧、岩門鄉,1952年更名青雲、岩雲鄉,1956年兩鄉合併為青寧鄉,1958年改青寧公社,1984年復青寧鄉。在那個火紅的年代,青寧鄉由岩門場遷移至青家場,後改名為青寧,寓意為山清水秀,寧靜優美之意。
2013年7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調整達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函[2013]209號):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將原達縣的青寧鄉劃歸達州市通川區管轄。
2018年12月,經四川省政府批准,撤銷青寧鄉,設立青寧鎮,以原青寧鄉的行政區域為青寧鎮的行政區域。
地理環境
青寧鎮位於達州市通川區西北部,距達州主城30公里,東與達州市通川區安雲鄉交界,西南與達州市通川區碑廟鎮接壤,北與宣漢慶雲鄉相交。面積38.7平方公里,人口1.3萬。鎮村公路與達(川)通(江)公路相連。轄曙光、化馬、潛力、長梯、保豐、岩門、天斷、永豐、紅專9個村委會。[2]
經濟概況
通川區青寧鎮地處川東北大巴山深處,平均海拔575米,幅員面積38.6平方公里,地多林廣,無礦無廠,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鎮。在相當長的時期,該鎮經濟發展緩慢,曾流傳着:種田夠飽肚,養豬縫條褲。稱鹽打油靠賣谷,場鎮只有兩大步」的民謠。
青寧鎮鄉鎮企業有糧油加工、電力等行業。農業主產水稻,盛產柑橘、桐油、蘋果。養殖業以生豬、牛、羊、家禽為主。
在九十年代初青寧被四川省評為「火炬燎原鄉,小康之鄉等等」。
農旅項目
「雲門天寨·牡丹花海」是通川區青寧鎮打造的農旅綜合開發項目,是2016年通川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項目占地10000畝,其中建設用地約300畝,主要用於建設秦巴牡丹文化博物館、遊客綜合服務中心、雲門天寨、寶峰寺恢復、康養度假、F2C循環農業產品生產物流設施等。其餘9700畝流轉用地打造雲門天寨·牡丹花海系列景觀,油用牡丹、巴山脆李產業園和F2C模式循環農業示範園。項目建成後,將形成以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觀光娛樂、生態旅遊、康養度假、農事體驗等為一體的旅遊目的地。
項目建成投運後,將有效帶動青寧鎮及其周邊地區發展新產業、創立新業態、塑造新風貌,助推區域經濟、社會、生態良性發展,促進貧困村和貧困戶加速實現脫貧奔康目標。
神話傳說
青寧鎮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有美麗的"畫馬石","王牛偷葬寶豐寺"等美麗動人的一些傳說。
青寧鎮畫馬村位於青寧鎮街道的東南方向,在畫馬村消水壩有一塊面積大約三平方的石塊,石塊上面刻着一匹栩栩如生的白馬,活靈活現,在馬的旁邊有一個坑,裡面的水永不乾涸,就算是大旱時節裡面的水也不見乾涸,相傳有一位落魄趕考的書生牽着一匹白馬路經此地時,突然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白馬怎麼都不往前走,書生因怕誤了趕考的時間,用盡了各種方法,馬還是嘶叫個不停一動不動的不往前走,書生心想:「怪哉!怪哉!會不會是馬兒餓了呀,這樣下去可如何是好哇?」轉身一看,不遠處生長着一種不知名的草,見這草鬱鬱蔥蔥,極為漂亮,書生二話不說走到草前就把草拔了起來餵與馬吃,也怪,馬吃了草以後也不在嘶叫了,天空也變得晴朗了,好像剛剛的電閃雷鳴就根本沒有發生過一般。
可就在這時,這匹白馬不見了,就像是從空氣中蒸發一樣,連根馬毛都沒有,書生沮喪的到處找這匹馬可就是找不到,在回到原來的地方,就只見石頭上面有一匹石刻的馬,這石刻的馬跟他失蹤的那匹馬一模一樣,書生哭泣着道:「馬兒啊馬兒,沒有了你,可讓我如何是好,教我怎麼上京趕考哇?」書生是越想越傷心,自己苦讀十年寒窗不就是等的這一刻嗎?自己趕不上考,活着還有什麼意思,那還有臉回去面見自己的父老鄉親啊。書生傷心的哭泣着,突然眼前金光閃閃,書生揉了揉眼睛往前一看,在拔草的地方現在成了一個坑,坑裡全是滿滿一坑的金子,金光閃閃的金子,書生大喜,拿起金子就去了京城,後來書生高中了狀元,衣錦還鄉時又回到了這個地方,就親自題名為"畫馬石"這就是畫馬村,畫馬石的由來...
文學作品
岩門村又稱梨花村,因當地梨樹縱多,特別是每到春天梨樹開花時,滿山便野的梨花和一年一度的梨花節,清朝時期的古墓群而聞名遐邇,岩門村還是達縣少有的富裕文明村,是青寧鎮的一領頭羊村,這裡的人民勤勞,善良,他們靠自己的雙手孕育着岩門村的未來.....可一場天災毀了所以的一切,震驚全國的特大泥失流沖跨了我們美麗的家園,淹沒了我們肥沃的田園,天災無情,人有情,岩門村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幫助之下重建了自己的家園,他們沒有放棄,沒有拋棄,依然靠自己的雙手譜寫着他們輝煌的樂章! 我這裡有一篇岩門村3社魯旭同志的一騙文章,這篇文章全面的概述了岩門村災前的自然風貌!
我出生在岩門3社的一個普通農民家裡, 家裡比較傳統,老家全是統一的四合院,
最美麗的風景莫過於是初春、夏至、
初春,萬物甦醒的日子,大地經受冰封瑞雪,朦朧中在慢慢孕育着新的生命。
最有看頭的就是咱們村子的梨花,
我家後院是一片竹林,透過青綠的陰影穿透縫隙能看見栩栩的白,
陽光照耀下,散發出了花的香,稚嫩的草 濕濕的空氣 靚麗的風景像是折射出了一幅(桃花源記)里的海市蜃樓。
以前記得小的時候,會去採花, 大人門說是受粉, 然後梨子會長很大 很甜,
秋天的時候我們家總有吃不完的梨子,而且有很多不同品種的, 還有橘子, 橘子花開的時候,
香得讓人陶醉, 我們會去抓花上面的昆蟲,
哪個蟲子我們叫的木兒,
很能飛的,我們會用小線把他的腳綁住 讓他飛着玩 ,
初春有很多玩的, 記得,以前和同伴們玩捉迷藏,那時候的油菜花開滿了,
風吹過的時候像是海浪,黃幽幽的一片,都是花, 我們就跑到油菜籠籠里去捉迷藏 然後就有一個人去找,
那時候的快樂太多了,夏天的時候,到處都洋溢着水稻稻花香的香味,晚上我們會坐在月亮下乘涼,數着星星,
唱着童謠, 邀約幾個孩提時的夥伴去田裡抓黃鱔, 其樂融融!
還會三五成群的去偷偷的跑去板澡(游泳),
還挨過一次打.........
沒有想到,童年的記憶被一次天災所磨滅,
只能讓他在記憶里溫存了,
多少次回想,
總能感受到溫馨的回到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