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露天礦是一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錄

名詞解釋

露天礦是把覆蓋在礦體上部及其周圍的浮土和圍岩剝去,把廢石運到排土場,從敞露的礦體上直接採掘礦石。當礦體埋藏較淺或地表有露頭時,應用露天開採比地下開採優越。剝去上部岩土的工作稱為剝離。剝離岩土量與采出礦石量的比例稱為剝采比,剝采比過大的露天礦,露天開採成本高,應改用地下開採的方法。露天開採的具有一定開採境界的採掘礦石的獨立生產經營單位。根據露天礦的運輸方式,分為鐵路運輸開拓,公路運輸開拓,平硐溜井開拓,斜坡卷揚(提升)開拓及膠帶運輸開拓。

礦類介紹

露天礦是把覆蓋在礦體上部及其周圍的浮土和圍岩剝去,把廢石運到排土場,從敞露的礦體上直接採掘礦石。當礦體埋藏較淺或地表有露頭時,應用露天開採比地下開採優越。剝去上部岩土的工作稱為剝離。剝離岩土量與采出礦石量的比例稱為剝采比,剝采比過大的露天礦,露天開採成本高,應改用地下開採的方法。露天礦床開拓就是自地表挖掘一系列露天溝道至露天礦場地內各個礦體,建立地面與生產台階(在開採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階梯狀工作面)的運輸聯繫,從而形成露天采場到選礦廠或碎礦廠、排土場或工業廣場之間的運輸系統,以保證剝采工作的正常進行。根據露天礦的運輸方式,分為鐵路運輸開拓,公路運輸開拓,平硐溜井開拓,斜坡卷揚(提升)開拓及膠帶運輸開拓。

基本概念

露天礦是在基建和生產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基建時期的任務是建立供電供水系統及建立運輸幹線,修建選礦廠、排土場及機修廠等主要構築物和設施,以及完成投產時所必需的采准和剝離工程量。在生產過程中,為了完成國家計劃中規定的年礦石生產任務,必須按時完成一定的開拓,采准、剝離的工程量。

露天礦在開採過程中,必須將境界內的礦、岩劃分成一定厚度的水平分層,以便由上向下逐層進行開採,這些階梯抉的工作面叫做台階。每個台階大多使用獨立的穿孔和採掘設備。

屬露天礦的台階高度一般為10-14米。

露天礦生產是按一定的生產工藝過程進行的,這些工作總稱為礦山工程。礦山工程又可分為剝離和採礦工程。剝離工程是將露天礦境界內影響採礦的岩石剝掉,並運出露天礦境界以外進行排棄,以保證採礦工作的正常進行。一般新建的露天礦剝離和採礦工程是依次進行的。正常生產時則是同時進行。這就是黨為採礦工業規定的:「采剝並舉,剝離先行」的方針。若不認真貫徹這一方針,就不能保證礦山正常,持續的完成礦石生產任務。依照礦山工程的作用還可分為開拓,采准和擴幫工程。開拓工程是按設計中規定的開拓系統掘進傾斜的出入溝,以建立地面與採礦場各生產水平間的運輸聯繫;然後掘進水平的段溝,以建立台階開採的起始工作線。並在所開段溝一側(或兩側)進行擴幫工程。以後各水平的開採程序和第水平一樣,即首先開掘出入溝,再開次水平的段溝,然後進行擴幫工程。總之,露天礦多是由單一水平向多水平發展,逐步形成全礦的開拓運輸系統。凹陷露天礦全貌。凹陷露天礦是從地表開始向下逐層開採的,使用鐵路運輸時,運輸幹線也由淺而深,隨礦山工程的發展逐步鋪設,當露天礦開採終了時,運輸幹線才最終形成。

開採工藝

露天礦開採由剝岩、採礦和掘溝三個環節組成,其主要生產工藝程序:穿孔、爆破、礦(岩)的鏟裝、礦岩的運輸及岩石的排卸。

穿孔

穿孔作業是露天礦開採的首道工序,其目的是為爆破工作提供裝放炸藥的孔穴。穿孔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其後的爆破、采裝、破碎等工作的效率。

我國露天礦山常用的穿孔鑿岩設備按穿孔深度分為淺孔鑿岩機和深孔鑿岩機。淺孔鑿岩設備主要有鑿岩機和鑿岩台車。深孔鑿岩機主要有牙輪鑽機和潛孔鑽機。

爆破

爆破作業是露天礦開採的重要工序,為隨後的采裝、運輸、破碎提供適宜的礦岩物。所以,爆破工藝的好壞,對後續工作有着很大的影響。

在露天礦開採中,常用的爆破方法有如下幾種:

淺孔爆破法

覆土爆破法

深孔爆破法

硐室爆破

采裝

采裝作業是使用裝載機械將礦岩直接從地下或爆堆中挖掘出來,並裝入運輸機械的車廂內或直接卸到指定的地點。它是露天開採過程的中心環節,其他生產工藝如穿爆、運輸等都是為采裝而服務的。

采裝設備

機械鏟(以下稱挖掘機)

索斗鏟

液壓鏟

輪胎式前裝機

推土機

運輸

在露天礦開採過程中,礦山運輸的基本建設投資約占礦山基建總投資額的60%,運輸成本和勞動量分別占礦石總成本和總勞動量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見露天礦運輸在露天礦開採中的重要地位。

露天礦運輸的基本任務,主要是將露天采場采出的礦石運送到選礦廠或貯礦場,將岩石運送到排土場,並將生產作業人員、設備和材料運送到工作地點。完成上述任務的網絡構成露天礦運輸系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