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霍揆彰,霍揆彰,别字嵩山,湖南酃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是第十一兵团司令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霍揆彰
霍揆彰
原文名 Kuizhang Huo
出生 1901年
中国湖南省酃县
逝世 1953年
国籍 中国
别名 嵩山
职业 军人

目录

个人简历

霍揆彰,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字嵩山,湖南酃县人。父务农商,有耕田十余亩,年收获粮谷80石,自给尚余。本县西乡模范小学、县立初级中学、衡阳省立第三中学、庐山中央军官训练团校官班、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十九期、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二期毕业。曾任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校长一年。1924年春由湖南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谢晋(时任湘军总司令部参谋)及刘况(时任湘军第五军司令部参谋)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排、连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补充第一师第三团少校团附。第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少校团附,北伐东路军第一军第二十一师六十三团第三营营长、团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8年起任第十一师第三十二旅第六十四团上校团长,第十一师独立旅旅长。1931年1月任第十八军十四师补充旅少将旅长,同年9月任第十四师副师长。1933年9月任第十四师师长。1935年4月授陆军少将,任西北讨逆军第四集团军第六纵队指挥官。1937年5月授陆军中将,仍任第十四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十四军军长,兼田南要塞指挥官。1939年7月任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洞庭湖警备司令。1942年3月任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次年秋移驻云南,加入中国远征军。1944年冬任中国青年远征军编练总监部副监。1945年初任陆军第三方面军副司令官。同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先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滇西反击战诸役。其中淞沪抗战,率第五十四军于罗店一役重创日军精锐,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率七个军布防洞庭湖西岸,阻击并重创日军。1943年远征滇缅,率部攻克龙陵、腾冲,打通西南国防交通线,均战绩显著。获美国政府授予嘉猷勋章。1946年起任青年军编练总监部代理总监,青年军第六军军长,代理云南警备总司令,1946年7月因李、闻血案被免职。1947年11月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年底被任为第十六绥靖区司令官。1949年5月任第十一兵团司令官,湘赣鄂边绥靖总司令兼行政长官。同年秋到台湾,1953年3月9日在台北因脑溢血病逝世。著有《第二十集团军滕冲会战概要》等。台湾出版有《陆军中将霍揆彰(嵩山)先生生平事略》、《霍揆彰将军抗日活动纪要》等。

人生历程

1924年11月军校毕业后派任军校教导团(团长何应钦)炮兵营(营长蔡忠笏)排长。 1925年10月升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司令蒋中正)炮兵团(团长蔡忠笏)连长。后升任炮兵团(团长蔡忠笏)营长。 1926年6月升任补充第1师(师长严重)第3团(团长陈诚)少校团附。11月18日所部改番号为第21师(师长严重)第63团(团长陈诚),仍任团附。 1928年6月调任南京警卫司令部(司令陈诚)经理处处长。9月升任第11师(师长曹万顺)32旅(旅长殷绳祖)64团团长。 1930年8月获四等宝鼎勋章。 1931年2月升任第18军(军长陈诚)第14师(师长陈诚)第3旅(辖三团)旅长,旋改任第11师独立旅(辖三团)旅长。 1931年9月升任第18军(军长陈诚)第14师(师长周至柔)副师长。 1933年2月3日升任第18军(军长陈诚)第14师(辖两旅)师长。 1935年4月晋任陆军少将。 1936年1月获三等宝鼎勋章。11月获四等云麾勋章。 1937年5月21日晋任陆军中将。10月17日升任第54军(辖陈烈第14师)中将军长。 1938年兼任田南要塞指挥官。 1939年7月升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洞庭湖警备司令。 1940年7月升任第20集团军(辖周福成第53军、周祥初第87军)代理总司令。 1941年6月实任第20集团军总司令。 1943年兼驻滇干训团教育长。 1945年1月1日获青天白日勋章。后兼任青年远征军编练总监部(总监罗卓英)副总监。3月带职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2期受训。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6月调任第3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副司令官。10月8日调任青年军第6军(辖戴之奇第201师、罗泽第202师、覃异之第204师)军长,后获忠勤勋章。12月调任云南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 1946年5月获胜利勋章。7月因李、闻血案被免职。11月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1947年12月任第16绥靖区(辖蒋当翊第97军、王中柱第103军)司令官。 1949年5月第16绥靖区改编为第11兵团(辖蒋当翊第97军、王中柱第103军),仍任司令官。6月所部改编为湘鄂赣边区绥靖总司令部,任总司令兼行政长官。49年秋去台湾。 1953年3月9日因病在台北去世。

腾冲会战

第二十集团军腾冲会战概要:本集团军奉令反攻滇西,并策应密支那作战。遵于师梗,由弥渡、祥云开始运动。至辰灰,于怒江东岸齐虹桥、栗柴坝期间集中完毕,保持重点于齐虹桥。于真日黄昏后,分七处强渡怒江成功。次晨与灰坡、唐习山、大塘子等处据点之敌五十六师团一四八联队主力及一四六联队一部,展开要点争夺战。敌既死守,我亦猛攻,血战九日,敌不支溃退,我即分别攻占各该据点后,乘势追击至南北斋公房附近。该两地为高黎贡山之顶点,海拔万余公尺(此数有误),形势险峻,道路崎岖,气候恶劣,人烟绝迹,运动补给极端困难,况敌早经凭险设备坚强,据点成群,有一夫当关之关之概。我为迅速进出该山计,乃以有力一部瞰制当面之敌,以主力向绝无道路可循之处,迂回攀登,艰难险苦,出生入死,冻饥致毙之人马,日以数百计,经十余日,始进于界头、马面关、瓦甸、江苴各附近之线,断敌归路。此时我围攻南北斋公房之部队与迂回部队遥相呼应,开始隘路战。依当时情况,本可一举歼灭,施因该敌陆续增援一一三、一一四、一四六、炮五十六、搜五十六等五个联队,猛烈反扑。幸我士气旺盛,锐不可当,歼彼顽寇将达半数。敌遗尸遍野,抱头鼠窜,我乃攻占腾北咽喉之北斋公房,而超越险峻艰难之山顶隘口,并猛追败退之敌,迨近桥头、瓦甸、江苴时,敌又凭设据点顽强抵抗。经二十二日之血战,顽敌不支又复溃退。我当决心使敌无法脱离战斗,乃以向阳桥为轴心,由右翼桥头、瓦甸进出龙川江,向固东顺江左旋回猛烈追击至固东河西之线,一面扫荡固东以北至片马之残敌,一面整顿态势准备腾冲会战。当残敌甫告肃清时,察觉当面之敌纷纷向南溃退。我当乘机由固东河东西之线,发起猛烈攻势,即饬五三、五四两军分别由向阳桥、固东两道向腾冲迈进,沿途迭遇抵抗均予节节击退,而迫近腾北城郊。已俭,我五四军以迅雷之势攻占宝峰山,兹为出敌意表。于午东夜,变更部署,将五三军主力由腾北上下马场转至腾东飞凤山附近,所遗阵地由五三军延伸,迄之江日,我五三军一举攻占飞凤山,五四军亦于同日肃清宝峰山。于是我已打破腾冲屏障,三面迫近城郊矣。是时也,残敌一部仓皇南窜,其主力编成一个混战联队,由一四八联队长藏重大佐指挥死守来凤山及腾城。该城为滇西最坚固之城池,兼有来凤山之屏障,并构筑坚固工事及堡垒群,准备充分之粮弹,奉命困守至十月底以待援军来到。我军既于微日迫近城郊后,除以五三军之一师尾追溃敌挺进至梁河龙头街之线并阻敌增援外,随即策定攻击腾冲及来凤山之计划,部署就绪,准备完成。于午宥,在我空军掩护之下,以优势之兵力,向敌最后唯一之屏障来凤山五个堡垒群同时猛攻。官兵奋勇,前仆后继,血战竟日迄傍晚上,歼敌大部,确占该山。复于次日晨,将腾城东南两城门外繁华市区之敌全部肃清,残敌退据城内,四门紧闭,深沟高垒,企图困斗。我当将该城四面包围,惟该城之墙概为坚石砌成,高而且厚,兼有大盈江及饮马水河环绕东西北面,形势天然有险可凭,况城墙上端堡垒环列,其距离不过十公尺,而城之四角有坚厚堡垒侧防,欲求接近,良非易事。经月围困,攀登乏术,乃不时以空军猛烈轰炸,陆续炸成缺口十余处。我各部队即以利用轰炸成果,冒敌浓密火网先后登城,对城上之敌堡垒,以对壕作业逐次攻击。至未号始将东南三面城墙上之敌大部肃清,于马晨开始向城内之敌攻击。我预二师、一九八师、三十六师、一一六师各部主力奋勇直前。由南面城墙下城突入市区,激烈巷战于焉展开,惟城内人烟稠密,房屋连椽,大部坚实难破;且顽敌家家设防,街巷堡垒星罗棋布。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动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沿,嗣以各部损耗惨重,而各级预备队既早用罄,又无援兵以济急难,不得已将原在南甸、腾龙桥阻敌增援之一三零师调入腾城,用增实力苦战若干昼夜,所赖将士忠勇克敌致果,业于九月十四日将困守腾城之敌全部歼灭,青白之旗乃复飘扬,边陲重镇,同声庆幸。综合自怒江起至克复腾冲止,所历大小战役四十余次,共生俘敌军官四员,士兵六十余名,营妓十八名。毙敌少将指挥官及藏重大佐联队长以下军官一百余员,士兵六千余名。虏获野山炮七门,步兵炮六门,迫击炮十门,重机枪十九挺,轻机枪四十七挺,步骑枪千余支,汽车二十余辆,有无线电机二十五部及其他军品无算。我亦伤亡官佐一千二百三十四员,士兵一万七千零七十五名,斯乃腾冲会战之概略情形。